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变动、需求升级与动力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关于转型期间消费倾向偏低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已有很多。大量研究文献关注了我国当前现实,研究和分析了我国消费不足和消费倾向下降问题。相关文献基于消费理论发展已有成果,结合我国经济转型和体制变迁的背景和特征,从各种视角和因素,或者对我国居民消费特征和形势进行宏观分析,或者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进行较微观和具体的研究。

已有的研究从各方面因素探讨了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或消费不足问题,研究充分关注和结合我国的经济转型、体制变迁等特有的实际情况。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的体制和政策变革以及不确定性程度增强是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分析中的关键因素,而与之对应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理论也是消费行为理论研究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这些方面成为研究文献的主要视角。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需求升级过程密不可分、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决策。流动性约束与收入水平低有很直接的关系,但是与收入水平对应的消费项目支出的升级是流动性约束起作用的关键。面对大额消费项目,流动性约束程度愈发束紧。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更是与消费结构的变动升级高度相关。转型时期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具有两难性。一方面,消费者有强烈的消费需求升级要求,从而将引发消费加速增长;另一方面,又预期到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而暂时抑制当期消费。消费需求升级对消费支出产生的抑制性可能导致消费者进行永久性的或沉淀性的储蓄,并且这种储蓄会逐渐积累、增加,从而直接体现为消费的不足。因此,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必然与消费需求升级高度相关、不可分开,因为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的影响正是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内容相互对应。因此,我们可以从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与消费倾向的关系探索转型时期的体制变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消费需求升级因素是与消费理论新发展中的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相统一的。

从收入分配因素视角研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文献占有一定数量。不同的模型设定、研究方法或者数据选择给出了不一致的研究结论。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的影响主要是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具有不同消费倾向的判断和认识。但是,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最终也是具体在各个消费项目的消费倾向上,体现在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过程和特征之中。如果考虑到消费需求升级的因素,那么不论是对于哪个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其消费倾向的下降都可以看作是消费需求升级放慢造成的,比如居民消费项目内部的结构转换不充分、受到抑制而使得部分消费支出受到抑制。这方面的考察需要从消费需求升级的因素和视角进一步的研究。

已有的研究主要基于收入水平到消费支出的单向关系进行分析,而对我国转型过程显著的消费需求升级特征没有足够认识,对收入、消费需求变化和消费倾向的动态关系认识不够。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了消费需求升级过程中消费支出分类变化的特征,以及不同消费项目在各个消费阶段中地位的不同升降趋势。大多数研究所忽视的或者是重视不足的是,如何从消费的内容结构变化这一消费项目分解的视角上对消费倾向不足问题进行研究。所以,研究需要足够重视转型时期消费需求升级(结构转变)动力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深刻影响,把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经济转型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对消费倾向的不利影响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消费理论,居民的储蓄行为最终是为了满足个体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行为,因此消费行为分析可以解释储蓄的主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