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丘若泰〔1〕
丘书云:“仆谓丹阳实病〔2〕。”柳塘云〔3〕:“何有于病?且要反身默识〔4〕。识默耶?识病耶?此时若纤念不起〔5〕,方寸皆空〔6〕,当是丹阳,但不得及此境界耳。”
苦海有八〔7〕,病其一也。既有此身,即有此海;既有此病,即有此苦。丹阳安得而与人异耶?人知病之苦,不知乐之苦——乐者苦之因,乐极则苦生矣〔8〕。人知病之苦,不知病之乐——苦者乐之因,苦极则乐至矣〔9〕。苦乐相乘〔10〕,是轮回种〔11〕;因苦得乐,是因缘法〔12〕。丹阳虽上仙,安能弃轮回,舍因缘,自脱于人世苦海之外耶?但未尝不与人同之中,而自然不与人同者,以行粮素具〔13〕,路头素明也〔14〕。此时正在病,只一心护病,岂容更有别念乎?岂容一毫默识工夫参于其间乎?是乃真第一念也〔15〕,是乃真无二念也;是乃真空也〔16〕,是乃真纤念不起,方寸皆空之实境也。非谓必如何空之而后可至丹阳境界也〔17〕。若要如何,便非实际,便不空矣。
注释
〔1〕本文于万历十三年(1585)写于麻城。 丘若泰:当指丘齐云,字谦之,若泰可能是丘齐云的号,骆问礼《万一楼集》卷一四《邱若泰年丈过洞庭,挟有才子佳人,壮而赠之》,称丘为“年丈”(科举时代同年登科者对其父辈的称呼),可知骆、丘为同年进士。据《万一楼集》卷首陈性学《皇明万一楼居士墓表》,骆问礼为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进士,又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这年中进士而其中姓丘的有二人,一为“丘云章,山东诸城”,一为“丘齐云,湖北麻城”。此“丘若泰”当指后者。民国《麻城县志前编》卷九《耆旧·文学》载:“邱(同丘)齐云,号谦之(乾隆版、光绪版《麻城县志》同,康熙《麻城县志》称‘字谦之,号岳泰’。‘若’写作‘岳’,当与麻城方音读音有关),以弱冠领乡荐,嘉靖乙丑进士。年方二十四,任四川富顺县,升户部郎。出为潮州(今广东潮州)知府。其致政时年仅三十八。宦情甚淡,惟寄兴诗酒,情耽游览。刻有《吾兼亭集》、《粤中稿》、《国雅中选集》。”《麻城县志》康熙版卷七、乾隆版卷一九、光绪版卷二〇等有传。 这封信从养病谈到佛教的“真空”观和“苦乐相乘”的因果观,表现出李贽受佛教影响的一个方面。
〔2〕仆:古代男子对自己的谦称。 丹阳:指道家北宗中的“遇仙正宗”派。其始祖为金代的马钰(1123~1183)。马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世称丹阳真人。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马钰于金贞元中被封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故称此宗为丹阳。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五五、《嘉靖重修一统志》卷一七三等有传。这里可能借指当时的某个道教徒。
〔3〕柳塘:即周思久,字柳塘。详见后《答周柳塘》注〔1〕。
〔4〕默识(zhì):暗记而不忘。语本《论语·述而》:“默而识之”。也是佛家所提倡的修养方法之一。
〔5〕纤念:细微的念头。
〔6〕方寸:指心、脑海。
〔7〕苦海有八:苦海有八个方面。佛教把人世看作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现实,汪洋无涯,有如大海。佛教所说“八苦”,见《自序》注〔6〕。
〔8〕“乐者”二句:这是用佛教的因果观点对苦乐关系的阐述,带有禁欲主义的色彩。
〔9〕“苦者”二句:这是用佛教和因果观点,对苦乐关系的另一面阐述,带有从忍受中求解脱的倾向。
〔10〕苦乐相乘:苦和乐循环转化。乘,接续,继承。
〔11〕轮回种:轮回的根源。轮回,佛教认为众生各依所作善恶的不同,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亦称“六趣”)中生死交替,互相转世,有如车轮般旋转不停,故称“轮回”。
〔12〕因缘法:起因或依据的途径。佛教认为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称“因缘”。法,法门,途径。
〔13〕行粮素具:修行的资粮已具备。
〔14〕路头素明:修行的道路已明白。
〔15〕第一念:与下句“二念”,佛教用语。又称“第一机”、“第二机”。机即根机,即众生信受佛法的智质、觉悟、能力及内心萌动的念头。第一念(第一机)即真心萌动的毫无杂念的念头,第二念(第二机)即妄心萌动的含有杂念的念头。
〔16〕真空:佛教认为现实世界与万事万物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由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界限的“真空”派生出来。因此从事事物物中识得“真空”,才算认识到世界的真正本原。
〔17〕丹阳境界:指丹阳所达到的境界。即“纤念不起,方寸皆空”的“真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