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炒股就是选择与等待的艺术
投资的过程就是选择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合理的价格买入,然后等待合适的卖出时点到来。简单总结起来,投资其实第一条是选择,选择行业,选择企业,选择合适的估值去买入;第二条是等待,等待符合卖出条件那一时刻的到来,只有做好这两点,投资才会成功。
股权投资是典型的价值投资。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媒体报道,某某投资者投资某个企业上市了,当时投资的几百万元现在已经变成几十亿元了,为什么投资股权是当下收益最高的投资方式?正是源于优质企业的成长性,在企业处于价值低位时入场(股权投资更可能是在企业的初创期就已经入场),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投资者就是企业成长红利的最大受益者。这里要说选择的重要性,不能只看到成功的投资经历,也有许多投资的钱都打了水漂,只是媒体对于失败的案例报道得比较少罢了,如果选择的投资项目没有前景,那么亏损也是必然的。
同样是从事股票证券行业,为什么成功的是巴菲特,而不是李菲特、张菲特?因为,巴菲特买的不仅仅是股票,而是企业股权的一部分。股权的放大和兑现,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投资者耐心等待。为什么买到大牛股而最终没有赚到钱呢?是因为没有耐心,也许买入之后三个星期不涨,就急着卖出了,那么后面就算涨一百倍也白搭。
投资本身最重要的第一环节就是选择,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团队,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行业,这是第一步,也是基础,只有选择到前景美好的行业和企业,投资才有可能成功,如果本身行业很差,企业质地一般,想成功就难上加难了,即使等待再长的时间也不可能换来一个成功,也许等得越久亏损越多。选择是基础,等待是条件,只有既会选择,又能够有耐心等待,把选择与等待的艺术发挥到极致,投资才有可能获得好的收益。
巴菲特于1935年开始喝可口可乐,巴菲特父亲的杂货店在1936年开始以每瓶25美分的价格购进可口可乐,然后以每瓶30美分的价格零售出去。巴菲特在6岁(1936年,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的时候,就曾经通过贩卖可乐赚了一笔,之后他本人更成为了可口可乐的忠实顾客,每天都会喝樱桃味的可口可乐。在巴菲特看来,可口可乐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遍布全球各地的营销网络,拥有竞争对手无法逾越的“护城河”。
可口可乐是种“简单”的生意,它有提价能力和“护城河”,正是巴菲特喜欢的那种。到了20世纪70年代,企业的主要业务不是卖可乐,而是提供装有浓缩糖浆的瓶子和苏打喷泉。尤其是在70年代中后期,因为可口可乐总裁盲目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企业陷入停滞,股价也因此一蹶不振。不过,在8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的经营者意识到了其发展战略上的失误,开始将发展的重心回归到主业上,这也使得可口可乐的盈利开始慢慢复苏。1988年,可口可乐的市盈率在14~15倍左右。1984—1988年可口可乐的收入增长了13%,净利润增长了60%,其内在投资价值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巴菲特仔细研究了可口可乐过去80年的年报。他发现这个卖糖水给制瓶企业的可口可乐,其毛利率高达80%以上,就好像软件企业一样。这家企业未来的成功取决于它能向全世界卖出多少份可乐,数量越多,赚钱越多。在过去80年里,没有一年其销量不是增加的!这80年的重大灾难性事件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冷战”、无数次的经济衰退,以及70年代在印度被逐出市场等。在这整个过程中,可口可乐年年都在成长。巴菲特和芒格问自己的问题很简单:到2000年、2025年、2050年……可口可乐的销售量会是多少?这个结论很可能让人垂涎欲滴。然后,将这所有的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到目前的价值。因此,巴菲特在1988年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并因此而获取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从巴菲特开始消费可口可乐再到贩卖可乐赚钱,最后到他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整整过去了50多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挑选的过程,显然该过程当中充满等待,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如果没有足够吸引人的价格,那么也不会获得如今如此丰厚的回报。投资就是选择一个优秀的投资对象,等待合适的买入和卖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