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数学教学添一道“味”:基于绘本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内容创生研究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问题:学生为何不喜欢数学

近几年,在参加一些教研活动时发现一些怪相,当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意教具、数学魔术、数学史料、数学文化等元素时,学生会显得比较喜欢,甚至有时会舍不得下课,但是实际上在我们的常规课堂中,孩子对于数学又是怎么样的态度呢?笔者曾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浓厚。在他们眼里数学太难了,是学习中比较害怕的学科;数学就等同于计算,总是有算不完算式,口算、笔算、脱式计算;数学就是不断地做题,刷完填空题,刷选择题、作图题……小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却不是因为数学本身,而是出自考试需要或是满足家长的意愿。为何有如此之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呢?

一、概念抽象,理解困难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中较为典型的内容,也是让一线教师深感为难,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内容。面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是不感兴趣的,再加上教师经常拘泥于对概念文字的解读,让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困难,导致学生更加排斥数学。因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学习数学时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堆积成山的问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变得害怕数学。

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解或教学完抽象的概念后,学生反而更不懂了。例如,笔者近期在一次基于前侧与后侧数据分析的数学课堂展示研讨中,见证了把学生教笨了的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在教师没执教前,学生对于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已有自己的理解的,正确率达到33.3%;但是经过教师课堂教学,学生用数学化的方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正确率仅为25.9%。在深刻挖掘“教了比不教还糟糕”的缘由时,我们重新梳理课堂教学设计,发现教师的好心办了坏事。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安排了许多练习题目,恰恰是这些习题帮了倒忙。其中有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把它拉成平行四边后,面积是怎么变化的?这个题目把整节课的探究成果都化为零,导致学生后来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推导过程仍旧处于模糊和质疑的状态,负迁移就在这位老师不知不觉、一味地给予的情况下产生了。因此数学的学习应是循序渐进、基于学情地帮助学生像剥笋般一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营造思维冲突中理解概念的。

二、素材单一,课堂乏味

当前,很多教师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选择,殊不知在网络时代,学生学习资源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学习方式也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教学方式应该顺其自然地发生转变。但是截至今日,大部分数学课堂教学还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采用题海战术、灌输讲解等方式,使得课堂显得单一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也恰恰是我们教师缺乏课程意识,对素材处理能力的欠缺,将生活问题、创意工具、数学魔术、数学阅读等可用的素材置之不理,没有较好地发挥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而鲜活的生活素材、有趣的绘本素材、进阶的学具素材、生动的史料素材等,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学习场景,还原了真实的探究情境,让课堂有了生机,有了文化的传承,真正呈现一个活的学习过程,呈现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场景。这样一来才能激发学生深藏心中的内驱力,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变成一个会学习的主体。

三、方式传统,效果甚微

小组合作学习是国外近十年的研究成果,也将会是未来十年的学习趋势,更是项目式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的必备条件。但在国内,目前秧田式座位、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还是主流,因此也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动手能力弱、语言表达钝和情绪管理差等显著问题。这样传统的学习方式,虽然能解决我们大班额、班级授课制等衍生问题,但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些阻碍,从成效上讲是弊大于利的。

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个真实的探究情境,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辨析达成问题解决的策略。当然,这里的真实情境不一定是真实的,可以是一个虚拟的,也可以是一个生活问题的高度抽象,但一定是能让学生产生研究和探索欲望的。

四、题海至上,负担堪重

学生负担重的原因一方面是学业压力大,教师为了追求成绩,以牺牲学生兴趣为代价,一味增加题量,让学生在刷题中巩固知识。题目没有经过加工、筛选就直接给学生,导致学生在机械训练中厌烦了做题。另一方面是升学压力大,在调研中发现,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上过补习班的比例约80%,数学、英语是其中最为热门的补习科目。但补习班的上课内容一为超前学习,二是题目讲解与训练,同样是基于题海,双层压力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印象就只剩下习题。

题目训练不仅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使得学生的学业负担繁重,也磨灭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甚至造成学生厌学的局面。因此,课业负担如果不把握好轻重,就能让学生对于学习存在抗拒,更谈不上喜欢了。

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共同的地方为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初始印象是:难、枯燥、无趣,并未真正地体验和发掘数学另一面的美。在此,教师应该要看到问题所在,并竭尽全力去完善数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