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①,门泊东吴万里船②。
【注释】
①西岭:指成都西南的岷山。 ②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解说】
今天,但凡对中国文化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字,他是中国一流的诗人。但是大家知道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杜甫,在他五十九年的生命里,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他活得寂寞,死得消沉。直到他去世后将近半个世纪,他的伟大才被世人发现。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如果说李白的诗歌来自于他的天赋和豪情,那么杜甫的诗歌就来自于他的流亡和苦难。不了解杜甫一生的经历,就没法读懂他的诗。年轻时的杜甫有一颗志在四方的雄心,他曾经离开家乡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南下吴、越,北上齐、赵,在今天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一带漫游。当他路过“五岳之首”的泰山时,曾暗暗立下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杜甫理想远大,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却处处碰壁。他三十五岁那年,来到长安城寻找机会,但此后整整十年时间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既没有考中进士,更没有获得功名,日子过得没有尊严。用他的诗句来说,那就是“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等到他好不容易谋得了一个小官时,盛唐帝国却又被安史之乱彻底打乱了格局,大唐盛世一去不返。杜甫只好一边做官,一边带着家人四处逃难。当一个小官的俸禄还不足以维持家人温饱、甚至不能保全自己的幼子时,他被迫弃官而去,带着家人先后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一带流亡,最后病死在一条去往岳阳的破船上。杜甫的一生都在漂泊,本以为他死后就可以落叶归根了,可是他的遗体却只能暂存在岳阳的一座寺庙里,直到四十三年以后,他的孙子才拿着讨来的盘缠,将杜甫安葬在了今天河南偃师的首阳山上。可以说,杜甫生前在漂泊,死后仍在漂泊,这是一种怎样的不幸啊!或许正是这样的苦难和不幸,才能酝酿出他那刻骨铭心的诗歌。
杜甫的这首《绝句》写在成都,那是他流亡途中难得的一段安闲时光。诗人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处草堂。生活有了初步的保障,他就可以放下身心的疲顿,静下心来感受自然的美景。这首《绝句》仿佛就是诗人拿起画笔在作诗。
那就先画上江边几棵弯腰的柳树,用狼豪细笔勾勒出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柳条吧,让它们随风婀娜,顺着风的方向。然后再用浓郁的鹅黄色在柳树枝头轻轻两点,让一对黄鹂鸟赋予生机,去争夺一处阳光最暖的枝头。
接着,杜甫还会在图画的上方,用长锋羊毫笔涂抹出一个最深邃的蓝天,那里一行白鹭迎风高翔,朝着天空最远的地方进发,就让它们一点点地消失在青天之外吧,那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远征。
在这幅图画中,还要画上成都西南岷山上千年不化的白雪,让它们永远出现在窗外。当然,还有门外江面上来自东吴的万里航船,它们也把这儿当成了漂泊途中的港湾。谁不想有个温暖的归宿呢?
杜甫的画画完了,诗也写完了。他没有告诉你他的心情如何,也没有在诗中隐含深刻的思想让你去挖掘。他只是把一个自在、清明、澄澈、广阔的世界呈现了出来,这就是他内心适意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