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刚柔
一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译文】
自古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不是以自立自强建立功业的,即便是圣贤之人,也各有自立自强的方法。所以才能独立沉稳、临事不惧、坚定不移。
我过去在京师的那些年中,常常与诸位位高名显的官员闹意见,也是一开始就具有挺然独立不畏强权的气概。
二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
若一面建功立业,在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1],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注释】
[1]求田问舍:即追逐田产、房舍等身外之物。语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译文】
近年来体会到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导致萎靡不振,太刚则容易折断。刚并不是说要暴虐,只是矫正使弱变强;柔也并不是说要卑弱,而是在强的方面谦让而已。
秉公办事,应勉力争取;争名逐利,就应当淡泊退让。开创家业,应当奋发进取;守成安乐,则应当谦逊平和。出外待人接物,应该努力表现;回家与妻儿享受,就要平和闲舒。
如果一方面建功立业,在外享有崇高声名威望,一方面追逐田地屋舍等物质利益,在内图谋家境富裕殷实,如这两者都有盈满的征兆,而全无一丝谦虚退让的表示,那么这一切必定不会久长。
三
肝气发时,不惟不和平,并不恐惧,确有此境。不特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
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降龙以来养水,伏虎以养火。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
【译文】
肝火发作的时候,不只是不平和,而且不知惧怕,确实有这样的境况。不仅年轻气盛时如此,即使我渐渐衰老,也经常有勃然而起、怒不可遏的时候。但还是要强迫自己控制情绪,降伏心境,佛教称此为降龙伏虎。龙就是相火,虎就是肝气。
多少英雄豪杰都过不了这两关,关键在于要稍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肝火过盛。降龙用来养水,伏虎用来养火。古人所说止息欲望,就是降龙;所说抑制忿怒,就是伏虎。佛家、儒家道义不一样,但节制气血这一点没有不同,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欲望损害自己的身体寿命。
四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1]、孔子所谓贞固[2],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注释】
[1]至刚:《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贞固:《易传·乾·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译文】
至于“倔强”,却不能缺少,建功立业或是写文章,都必须要有这两个字的精神贯注其中,否则会软弱萎靡,一事无成。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要从倔强二字做起。
咱们兄弟大多继承母亲的美德,它的好处也正是在倔强上。如果能够去除愤懑的欲望而存养身体,保留倔强之气来激励志向,那么就可日日长进不止了。
五
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1]。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齐[2];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
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注释】
[1]自胜之谓强:能战胜自我才叫强。《韩非子·喻老》:“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2]坐尸立齐:坐得端正,站得恭敬。《礼记·曲礼》:“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
【译文】
至于强毅的气魄,决不能没有。然而强毅和刚愎区别很大。古语云:能战胜自我才叫强。说强制、强恕、强为善,都是战胜自我的意思。如不习惯早起,而强制自己天不亮就起身;不习惯庄重恭敬,而强制自己参加祭祀仪式;不习惯劳苦,而强制自己与士兵同甘共苦。
能强制自己勤劳不倦,这就是强。不习惯坚持,却能强制自己持之以恒,这就是毅。除此之外,力求以气势胜人,就是刚愎而已。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其实质有天壤之别,不可不察,不可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