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诗歌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中世纪的抒情诗和维庸

法国的抒情诗有悠久的传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诗歌,最早的抒情诗要追溯到民歌。“抒情”(lyrisme)一词来自“古琴”(lyre),说明抒情诗是与音乐相结合的,它的形式最初应是口头文学。最早的民歌有:“纺织歌”,这是唱给在刺绣或纺织的妇女听或者她们边织边唱的情歌,“纺织歌”应是最古老的抒情诗;“破晓歌”,写男女幽会,天将破晓,女方提醒离别时刻已经到来;“牧歌”,描写骑士向牧羊女求爱;“伴舞歌”,节日舞会上的歌曲;还有“情歌”(canzo)、“挽歌”、“夜歌”等。民歌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大多已经过后人的改写。有名的“纺织歌”《盖叶特和奥莉娥》是一首情歌,描写有情人无法成为眷属,叠句反复咏唱:“轻风徐来,树枝摇曳:愿多情人睡得安逸。”这首诗具有浓烈的田园牧歌的抒情意味。但是,这些古老的抒情诗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骑士抒情诗出现,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第一节 骑士抒情诗及其发展

骑士抒情诗是中世纪抒情诗创作的一个新阶段。骑士抒情诗大约出现于11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南部,由于大贵族的扶持,得到迅速发展,并传播到北方。其中,普瓦图伯爵兼阿基坦公爵纪尧姆第九(1071~1127)的家族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纪尧姆第九是第一个有名的抒情诗人,他的宫廷是庇护行吟诗人的地方。他的孙女玛丽 ·德 ·尚帕涅的宫廷则是北方骑士抒情诗人活动的场所。玛丽的两个女儿也热衷于骑士抒情诗,她们的活动推动了北方骑士抒情诗的流行。骑士抒情诗数量众多,到13世纪已经相当繁荣。当时创作这类抒情诗的是行吟诗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马卡布吕(Marcabru,创作年代约为1130~1148)、若弗雷 ·吕德尔(Jaufré Rudel,创作年代约为1130~1170)等。他们是南方的行吟诗人。北方的行吟诗人有加斯 ·布吕莱(Gace Brulé,12世纪后半叶至13世纪)、科农 ·德 ·贝蒂纳(Conon de Béthune,约1150~约1220)、蒂博 ·德 ·尚帕涅(Thibaud de Champagne,1201~1253)等。

马卡布吕的一首《牧歌》写一个贵族同一个牧羊女的对话,一问一答表现了牧羊女不为甜言蜜语所动,洁身自好的品格;牧羊女的驳斥充满了民间的智慧和犀利的鞭挞。吕德尔的《遥远的爱情》倾诉了骑士对远方的贵妇的渴念和思慕。布吕莱的《家乡的小鸟》富有田园谐趣,诗中写道:“鸟儿使我陷入温柔的沉思,/歌声震动了我,/爱神早就应承我的求乞,/我终于觅到柔情许许多多。尚帕涅的《自慰之歌》刻画了爱情在诗人心中引起的复杂感情,诗歌的第一节写道:

我想再写首歌

用来安慰自我;

我想再次咏唱

使我烦恼的人儿。

我的欲望难熬,

因为若不唱歌,

我就泪水滂沱。

诗人写出了向贵妇求爱那种又欢乐又烦恼的思绪。从这首诗可以看到骑士抒情诗着意描写的是“细腻的爱情”。

骑士抒情诗往往按照一个模式创作,缺乏新意,优秀作品屈指可数。至13世纪中叶,骑士抒情诗开始衰落。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内容是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对爱情的描写显然与中世纪盛行的禁欲主义相悖,同教会宣扬的来世思想发生冲突。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较之英雄史诗也有所发展。骑士抒情诗讲究形式工整、结构对称和辞藻华丽,大多采用民间流行的短诗,相比之下,比英雄史诗精炼得多。骑士抒情诗开始对人的精神生活进行探索,从英雄史诗只描绘人的行动和外部世界转向描绘人的内心感受,这无疑又是一个大的进展。由于诗人们十分注意文字的锤炼和用字的准确,因此,骑士抒情诗“在近代一切民族中第一个创造了标准语言。它的诗当时对拉丁语系各民族,甚至对德国人和英国人都是望尘莫及的范例”。2法国的骑士抒情诗对全欧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丁也从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

从14世纪开始,抒情诗获得了复兴和发展。新出现的一批诗人处在战乱频繁的时期,他们大多生活坎坷,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扩大了诗歌题材,冲破爱情的范围,思索人们的生活状况、人生经验、生与死等等问题;他们更为注意诗歌形式,刻意求工,在诗歌艺术上有所发展。

纪尧姆 ·德 ·马肖(Guillaume de Machaut,1300~1377)曾侍奉过好几个国王,他在音乐方面很有修养,对音乐与诗歌的联系十分敏感。他赋予一些短小的诗歌体裁以严格的形式,使之变得更为完美。他认为艺术家应克服形式的困难,所以诗人应崇拜形式的完美。他的诗作有的追求博学和隐喻,有的叙写幻想的爱情。他善写故事诗,更写过大量的抒情诗。他的一首《回旋诗》写道:“白如百合,比玫瑰更艳红,/像东方红宝石闪亮晶莹,/使你的美丽无双添雍容,/白如百合,比玫瑰更艳红。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来形容贵妇。另一首谣曲写道:

我诅咒时辰、光阴和白日,

还有星期、地点、月份、年龄,

以及我的贵妇那双眸子,

她的柔情剥夺我的欢欣。

我诅咒我的思想、我的心、

我的爱情、愿望、我的正直、

还有危险:在那奇异之地

使我悲苦的心哭个不停。

这首诗运用排比式的句子抒发自己的胸怀,三节诗的最后一句半是重复的,加强了抒情的力量。

于斯塔什 ·德尚(Eustache Deschamps,1346~1406或1407)是马肖的弟子,他曾在宫廷中任职。他在《诗艺》(1392)中对谣曲等体裁做了新的规定;他认为诗歌有别于音乐,两者应区分开来。德尚写过1400多首诗,达到82000多行。他开创了论辩体诗歌,写过戏谑性的《遗嘱》,为后世所继承。他的诗往往抒写个人的切身感受,如生的欢乐与愁苦、旅行的厄运、病痛、激情和思索。《悼念杜 ·盖克兰的哀歌》所写的杜 ·盖克兰在1369年的战役中取得辉煌的胜利,因武功卓著从普通骑士擢升到军队统帅。诗歌怀念这个具有“雄狮心灵”的骑士,“完美无疵的军人”,反复咏唱“哭泣吧,为骑士之花哭泣”。在《巴黎》这一首谣曲中,他历数巴比伦、开罗、大马士革等历史名城,然后赞颂巴黎:

这是一座冠于全球的城市,

拥有如泉涌、似深井的见识、文化,

在塞纳河上巍然耸立,

葡萄园、森林、田野、草场美如画。

人世生活的美妙优雅

超过了其他城邦;

外国人现在和将来都赞赏,

他们要娱乐和尽情玩耍,

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哪里都比不上巴黎豪华。

这是对乡土的赞美,诗人的眼界十分广阔,他已经具有现代人的意识,能够理解城市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价值。他对巴黎的赞颂不仅看到了这个历史名城的繁华,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它是个商业城市,这里有无数的商贾店家,“开遍百艺之花”。德尚的爱情诗也写得十分大胆,《美丽的少女》是一篇少女的自白:“我乳房结实高耸起,/长手臂,纤细的手指,/论身材我苗条舒展”“我有迷人的腰部、/秀肩、巴黎人的屁股,/大腿小腿富有曲线”“谁敢大胆向我求婚,/谁就将是我的恋人,/把如花的小姐独占:/告诉我,我是否漂亮。”这个少女的大胆袒露颇有点个性解放的味道。德尚的爱情诗具有典雅的特点,如《情人的诉怨》写道:“没有人能够忍受我对你/怀有的苦恋,尊贵的夫人,/你天天都在我的脑海里。”《爱情的烦恼》则写出了心生嫉妒的情人的愁苦:“我渴望黑暗的地方,/独自一人。”德尚的诗歌善于运用隐喻,他从民歌中借用节奏、热烈而自由的表达方式,他的抒情方式已经带上浪漫忧郁的情调。

女诗人克里斯蒂娜 ·德 ·皮桑(Christine de Pisan,1364~约1430)从小生活在查理五世的宫廷里,经历坎坷。她的诗歌抒发年轻守寡的痛苦,维护妇女地位,歌颂贞德的事迹,感情真挚。有名的谣曲《我孤零零》一连列举了24个孤零零的处境:人人弃之不顾,被人无情侧目,常常泪流如注,没有朋友独处,等等,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愁苦的身世,凄楚之状令人同情。

夏尔 ·德 ·奥尔良(Charles dOrléans,1394~1465)是查理五世的孙子,在阿赞古战役中成为英国人的俘虏,他在英国度过二十五年,1440年才被释放。囚禁期间,他写诗遣怀,思念故国。谣曲《我朝法兰西的土地遥望》写道:

我朝法兰西的土地遥望,

从杜弗尔驶向大海的一天要来临,

我一想起就欣喜若狂,

返回故国成了我习以为常的心境。

他的心思念和热爱法兰西,因此他憎恨这场战争,希望和平能快快降临。夏尔 ·德 ·奥尔良的短诗也写得十分精致。他咏唱四季的回旋曲清新明朗,富有生活气息。《春》写道:“光阴已脱下风、严寒/和淫雨织成的大衣,/穿上了明丽和灿烂/太阳织成的锦绣衣。”《冬与夏》写道:“冬天啊,你真是淘气”“夏天给田野、树林、花/穿上它翠绿的衣服/和五颜六色的大褂,/服从大自然的吩咐。”诗人爱用寓意手法,却并不滞重晦涩,而具有轻快活泼的节奏。他的爱情诗也写得很深沉。《在这忧郁烦恼的森林里》形容恋爱者是“迷途的人,不知身在何处”。《我的心,你劝我做什么》描写诗人无法表白爱情的踟蹰、难受、忍受折磨等复杂心态。

上述几位诗人所写的抒情诗都具有典雅的趣味,与骑士抒情诗一脉相承。夏尔 ·德 ·奥尔良可以说是最后一位重要的骑士抒情诗诗人。在中世纪的法国,还有另一种抒情诗,它们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情调,这就是市民抒情诗。

第二节 市民抒情诗和弗朗索瓦·维庸

市民抒情诗产生于13世纪,它们的作者也是行吟诗人。市民抒情诗和骑士抒情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描绘现实生活及其引起的感受,并对风俗进行嘲讽,而很少涉及爱情。13世纪初,让 ·博代尔(Jean Bodel,约1165~1210)的《辞别》写诗人得麻风病后与友人告别。科兰 ·米泽(Colin Muset)生活在路易十一时期,他抒写自己的流浪生活,寻求保护人和艰辛的谋生经历,最后归来仍然两手空空。

13世纪最重要的抒情诗人是吕特伯夫(Rutebeuf,约1230~约1285)。他来到巴黎,在1250年之后从事创作,现存50多篇作品。他有多方面的才能,既写作小故事诗和列那狐故事诗,又写作戏剧,而以抒情诗成就最高。

吕特伯夫的抒情诗已具有现代抒情诗的意味:他咏唱个人的内心感受,坦露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吕特伯夫的穷困》 《吕特伯夫的婚姻》 《吕特伯夫的怨诉》 《冬天的困苦》《夏天的困苦》都以自身为对象,抒写自己以麦草为床,没有面包,四壁空空,生活在最艰难的境况中,穷得连朋友都吓走了。他结婚后,妻子同他一起忍饥挨饿,他感叹道,殉难者虽然经受了各种酷刑,

但我深信

他们的痛苦很快结束,

而我的痛苦像我的生活一样延续,

没有希望减轻。

吕特伯夫如实地表述自己的贫困,感情十分真挚;诗人不仅在自我申诉,他同时写出了贫苦大众的心声,展现了中世纪法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吕特伯夫对下层人民是抱着满腔同情的。短诗《沙滩广场的流浪汉》描写严冬季节在巴黎沙滩广场踯躅的无家可归的人:“流浪汉,你们多舒坦;/树木都剥光了树枝,/而你们也没有衣衫;/你们的腰冻得战栗。”

吕特伯夫的抒情诗往往带有一种亲切的幽默感。上述这首诗用“多舒坦”来反讽流浪汉的生活,诗篇最后一句用白苍蝇来比喻雪片,都具有调侃意味。吕特伯夫用“我相信是风把他们吹得四散”来写朋友的远离,用笑谑的口吻来叙述自己的结婚和贫困,这种手法使他的诗别有韵味。

弗朗索瓦 ·维庸(François Villon,1431~1463以后)是法国中世纪最后一位大诗人,也是第一个现代诗人。可是,他的生平就像伦勃朗的油画一样,绝大部分隐没在黑暗中,只有少数地方显现出来:人们只能依据他的诗歌和司法档案,构成他身世的一个概貌。他出身贫寒,自幼丧父,由教士抚养长大,取了这个教士的姓。他本名为蒙柯比埃(或洛日)的弗朗索瓦。他在索邦学院艺术系攻读过,1452年获艺术学士。但他沾染了当时的大学生的不良习气:偷盗甚至杀人。1456年因偷窃罪受牵连,他在逃离巴黎之前写下《遗赠集》(Lais,1456),或称《小遗言集》。1456~1461年在外省流浪,曾寄居于诗人夏尔 ·德 ·奥尔良的宫堡。1461年被奥尔良主教监禁,刚登位的路易十一路过此地,赦免了他。于是他隐居巴黎附近,于1461年末至1462年初写出《遗言集》(Testament),或称《大遗言集》。1462年11月被判死刑,他写出《维庸的墓志铭,或名绞刑犯谣曲》,收入《杂诗》中。1463年1月5日被改判成逐出巴黎10年,自此维庸杳无音信。1489年他的作品第一次印行。

作为法国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维庸已经预示着文艺复兴的精神的诞生。第一,维庸的个人剖白已预示着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吕特伯夫的抒情诗基本上用的是白描手法,个人的内心思绪流露较少。维庸则大胆而真切地描绘了自己复杂矛盾的内心感情。《遗赠集》共40首,细腻地表白了自己对待渺茫前途的态度。《遗言集》描写的是另一种心情,他在6年的流浪生活中备尝艰辛,于是更清醒地去看待现实。他审察自己的身世,看到“我从年轻时起就很贫穷,出身低微贫寒,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大量财产”,但他并不耻于贫贱:

你不必那么自怨自艾,

也不必大声叫苦,

如果你不像雅克 ·格尔那么豪富;

还不如穿着粗布衣服,

穷虽穷,却胜过生前是老爷,

如今腐烂于奢华的坟墓。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他不禁悔恨交加:

天啊,如果我在狂热青春

曾经潜心学习,

而且修身养性,

我就有软床和房子,

可是呀!我逃学不止一次,

像坏孩子所作所为;

写下这几句话时,

我几乎要心碎。

维庸留恋人世间的生活,感到自己虽然只有30岁,却好像已到了暮年,因而慨叹自己的一生过于短促。他思索人生的意义,看到历史上的名媛贵胄无不灰飞烟灭,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英勇的查理大帝如今安在?”“昔日白雪3如今安在?”《遗言集》进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他眼前的处境是命运对他早年生活的惩罚,但他认为自己本性不坏,希望天主原谅自己的罪孽。他的心灵和肉体做着斗争,既有悔恨,又留恋荒唐的生活。他说:“我在哭泣中嬉笑。”在《绞刑犯谣曲》中,他的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得更加细腻曲折:既有直接的表白,希望世人不要铁石心肠,而要表现出怜悯之心,并祈求天主开恩,不要让罪人们忍受酷刑;他又通过展示绞刑犯的惨状,以博得世人的同情,将自己微妙的心理巧妙地表现出来;他为自己的过错辩白,认为凡是人都可能狂热,因而这类过错也应得到谅解;最后,他在生前想到死后的惨状,不免发怵、恐惧、忏悔、辩解、要人原谅的心情一起涌现,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一个有文化的走上邪路的绞列犯死前的内心思绪活生生勾画了出来。这是前人没有写过的,作为人的这种复杂心理,只有到18世纪卢梭写出《忏悔录》以后才更鲜明地得到描绘。至于诗歌,则要到19世纪才有诗人这样剖析自己的复杂情感。

第二,维庸以死亡题材入诗,这是一种近代意识。维庸一生有几次面对死亡的来临,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他写下了《小遗言集》 《遗言集》 《绞刑犯谣曲》。他对死亡的感受比一般人来得丰富。在《死亡的幽灵》中,维庸回顾了自己低贱的身世和贫穷的遭遇,他无法与豪富和王亲国戚相比。即使这样,维庸得出的结论依然是追求生的欢乐,而且是贫穷地生活的欢乐。追求生的欢乐是文艺复兴时期高扬的人文主义精神之一,而维庸已经敏锐地捕捉住这种精神意识了。面对死亡题材,维庸继承了中世纪时期法国优秀抒情诗人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上述这首诗中,他描写死亡的困扰时,既憎恨死神,又被死亡所吸引,因为他看到死亡的强大,它对帝王和小人物一视同仁:

我知道,穷人和富人,

圣者和愚人,教士和在俗教徒,

贵族和平民,大方和吝啬的人,

瘦小和高大,漂亮和丑恶,

穿翻领外衣的贵妇,

不管什么社会地位,

穿着贵族或平民的衣服,

死神都毫无例外抓住不放。

但这种死亡命运的平等并不减少垂危的可怕痛苦和肉体的变形。在《绞刑犯谣曲》中,维庸刻画了死者的种种惨状,对绞刑犯来说,死亡不是一种解脱,而是另一种苦难,并且千百倍地超过人间的苦难。人生的意义和变化无常,命运的不合理安排,死亡对人的压抑,这些是维庸诗作中不断思索的问题。维庸描绘的虽是个人感受,却表达了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混乱的社会状况和人们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当时,社会上笼罩着虚幻和希望相混合的情绪:人们一方面对满目疮痍感到泄气,另一方面又对新生活产生希冀。维庸内心的迷茫,对美好生活的眷恋就是这种情绪的反映。维庸表达了中世纪人们精神的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又透露出文艺复兴的曙光。

第三,维庸化丑为美,丑中见美的描绘和艺术观,最早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揭示的一条艺术准则。《绞刑犯谣曲》描绘了一幅绞刑犯陈尸旷野的丑陋不堪的画面,但是,艺术美的规律却起着相反的作用,在生活中显得丑的东西,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却改变了性质。早在15世纪的手抄本中,就已经出现了《绞刑犯谣曲》的木刻插图。饶有兴味的是,这幅木刻笔触稚拙可爱,风格沉凝浑厚,相当出色地表现出《绞刑犯谣曲》的意境。对于生活中丑陋的事物,维庸的艺术观与同时代人一般的审美观显然不同,或者说具有更高明之处。无独有偶,维庸另有一首名作《美丽的制盔女》。这首诗叙述一个昔日佳人到了暮年顾影自怜。诗歌先是叙述这个年迈的制盔女回忆自己当年的风韵:金发白肤,黛眉弯弯,面露酒窝,嘴唇艳红,双乳娇小,腰股丰满;如今呢,额头起皱,头发灰白,眉毛脱尽,眼睛昏花,面如死灰,唇如皮革:

人的美就这样终止!

背已驼,双肩已佝偻,

玉臂僵缩,手成爪子,

双乳瘪到一无所有,

臀部也像乳房干瘦,

迷人的宝藏全凋残!

玉腿萎缩得多丑陋,

就像腊肠污迹斑斑。

老妇人最后哀叹:“我们从前那么娇嫩!但这条路谁人能免?”19世纪的大雕塑家罗丹从中得到启发,塑造了一尊同名塑像4,脍炙人口。这尊塑像把维庸笔下的形象具体化了,但更突出了丑的形象,确有动人心魄的效果。对丑的形象的艺术美要到19世纪才被文学家和艺术家所认识,维庸的领悟早了300年!他对丑的形象的发现同他的经历有关,他一生接触的几乎是下层社会人物,他不断目睹社会底层的现象,对人世沧桑深有体会。他见过妓女、坏女人、乞丐、伪币制造者、小偷、逗乐者、小丑、演员、卖艺者、农民、马夫、打麻人,等等,无奇不有,无疑,绞刑犯、憔悴的制盔女他见到的不会少。他的艺术感受力是从生活中耳濡目染,最后得到升华而形成的。维庸在生活中见到丑或丑恶的事物远比美或美好事物要多得多,丑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而且,从理论上说,丑的确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同时也具有崇高的美学价值,因为丑的形象已成为一种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的典型。制盔女的人老珠黄和形体的变异,反映了一部深刻的下层妇女的生活史,绞刑犯的尸体丑态则反映了特定社会时期动乱的生活的产物。到下层社会中寻找丑的形象是19世纪文学获得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维庸在这方面是个先行者。

第四,维庸诗作中谑而不虐、亦庄亦谐的风格表明他的艺术和技巧比前人跨进了一大步,向着近代诗所重视的幽默感靠近,这是维庸作为近代第一位诗人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维庸将严肃的情调与讽刺相结合,以细腻的感情与粗鲁的用词或粗俗画面相调和,而不是唯有哀怨而无调侃,唯有悲惨而无戏谑,唯有绝望而无希望,唯有叹息而无隽语。例如《遗言集》共40首诗,诗人以戏谑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茫然的前途:他把自己的名声遗赠给继父,把受创伤的心遗赠给不再爱他的女人,把空蛋壳遗赠给三个赤裸的小孩——高利贷者,等等。这种笑谑态度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他对生活还没有绝望,而是采取了玩世不恭的态度。又如《微言谣曲》:“我深谙奶中的苍蝇,/我深谙看人看袍子,/我深谙天气晴和阴,/我深谙从苹果树看果实……将严肃的事物与荒诞相混同,将令人恶心的东西当作正常事物叙述出来,将相反的东西并列,从而产生一种诙谐的效果。有时他采用将矛盾状态放在一起的表达法,如“我在泉边渴得要命”,制造一种揶揄的意味。他对死亡的态度也同样渗透了大不敬的调侃意味。这种谑而不虐,亦庄亦谐的写法被称为“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反映了维庸没有被不幸压垮的精神状态,在艺术上则反映了他敏锐的感受力,喜爱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化,把谣曲这种民歌体改造成较为高雅的艺术形式。

总之,描写的逼真有力,感情的细腻丰富,风格的朴实纯真,韵律的柔美和谐,音节的响亮多变,这些因素使维庸成为第一流的抒情诗人,叩开了近代诗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