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褪尽是乡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母亲出院以后

风筝升空,离不开丝线牵引。大雁南飞,依然会频频回望。流逝的是岁月,变幻的是风云,永远不变的,是我对母亲那深深的思念……

——题记


母亲住院20多天,今天终于出院了,我也松了口气,放下了一门沉甸甸的心思。

母亲是年前腊月十五住院的。那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雪,天气格外的冷。大雪停息期间,她硬是不顾我“婶婶”(我家请来照顾我母亲的亲戚)的劝阻,佝偻着84岁的高龄之躯去院中扫雪,不幸跌倒在地,致使右腿骨折。我和儿子知道后,立即驱车回家,把她接进市中心医院,打了石膏,拉了牵引。所以春节前后,她是由我日夜陪护,在医院的病榻上度过春节的。

母亲住院期间,我因一些琐事的打扰,往往怠慢了大病中的母亲,忽视了对她的照料,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十分愧疚。因为照料母亲,儿子是第一责任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不是非你来做不可的,唯有照料母亲,非自己莫属,不容依靠或推托给任何人。

照料母亲尤其不易的是,她既渴望得到你的照料,又总是拒绝你的照料。她曾是无所不能的,现在却无力帮助你了,因此心里十分难过,感到自己成了儿子的累赘。而减少儿子的麻烦,则成了她最大的心愿——她总是那么善良!你原先并不知道,照料母亲与照料孩子有什么不同,孩子永远是心安理得地享受你的照料,母亲却对你的点滴照料心怀不安;孩子有时会埋怨你照料得不够周到,而母亲却对你本应为她做的一切心怀感激。作家莫小米的这些话,我是刻骨铭心地体验到了!有些事情如果不是你亲手去做,你是绝对难以想象的。如20多天来,每当我在医院骨科病榻旁,一寸一寸地触摸母亲完全松弛的肌肤时,曾多次潸然泪下,深感在这个世界上,她已经含辛茹苦多久了啊!以前看到她的满头白发和满脸笑纹,都是描述了她的健康、开朗和长寿,唯有这曾经孕育过我的躯体袒露了真情。由此我强烈地感到:斯时斯境,她是多么地需要我去照顾啊!

尽最大努力,照顾好自己的母亲吧!这样的日子,似乎是剩得不多了……

母亲是本镇大涨里麦王村人,1924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生,兄弟姊妹四人——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她的父母亲(即我外祖父母),均是老实本分勤劳节俭的农民,从未上过学。尤其是她父亲,年轻时非常能干,除种庄稼外,常挑着担子从渭北一带买些棉花,到赤水镇会上(集市)去卖,赚些零钱养家糊口。他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深谙“耕读传家”的道理,所以尽管家境贫寒,但还是通过种庄稼和挑担贩花两项营生,尽力供养两个儿子(即我的两个舅舅)上学,其中二儿子还读了大专。此举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确是颇具眼光和极其艰难的事。所以我的两个舅舅,后来都成了国家干部,曾双双在渭南专署工作。我母亲姊妹二人,因系女孩,家庭也供养不起,所以从未上学,后来嫁给了我村的一对堂兄弟(即我的伯父和父亲)。

母亲和家人合影(1985)

母亲嫁到我家以后,就一心一意地过起日子,为我家操劳了一生。她勤劳节俭、谦和善良、干练利洒,知规达礼,在村里人缘极好;在公社化年代里,曾当过多年妇女队长。为了经营我们的家,她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看惯了人间的眉高眼低。最后,沧桑岁月把她打磨成了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如今她老了,病了,不能再为我们做些什么了,而且每年都有许多时日,须躺在病榻上度过。20多天的日日夜夜里,我守护在病榻前,望着她佝偻的身躯及消瘦的面庞,听着她艰难的咳嗽声及痛苦的呻吟声,我的心都要碎了,历历往事像过电影似的浮现在眼前……

母亲84岁那一年

我想起了我孩提时代,她从灶膛中拆些火烬,让我穿着湿了底的“猫娃窝窝”(即绣有小猫图样的童棉鞋),踏在上面取暖的情景;想起了她把我搂在怀里,使劲地为我穿上新鞋的情景;想起了她因我周六放学未归,迎我数里边走边大声呼唤的情景;想起了她手提饭盒步行八九里路,到学校为我送饭的情景;想起了她抖动着双手,端着水杯,拿着烤热了的干馍,给田里干活的我送来的情景;想起了她用震颤的双手,为干活归来的我操弄肉夹馍的情景……每当这时,我忍不住就泪流满面了!扪心自问,我从来没有像她待我这样,知冷知热地关心过她,善待过她;总以为她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有好饭吃,有好衣穿,这就够了。至于她内心深处,究竟有多少心事悄悄藏着,有多少愿望悄悄压着,我从未去探究过啊!

如今,母亲在岁月的煎熬中默默地老去,犹如一盏快要熬干了油的灯,一天一天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再也无力为我做些什么了。这时候她是多么脆弱,多么需要我去照料啊!直到这时,我才蓦然感到,对于母亲,我这个做儿子的真是亏欠得太多了啊!

作为普通人,我们都有一个简单而朴素的愿望——希望老了后能得到子女的善待,但却很少有人这样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也善待了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在儿女面前树立了善待父母的榜样?如果没有,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善待自己的父母吧。因为人在做,天在看,子女也在看。人的行为会不经意间传递给自己的子女,使他们耳濡目染,产生这样的一种潜意识:现在你如何待你的父母,他们以后就会如何待你!——人心,往往就是这样环环相扣的。

比尔·盖茨说: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富豪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常人。所以,在母亲处于风烛残年的这个时候,尽快地以反哺之心敬奉她,以感恩之心孝敬她,是我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而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剩得不多了……

2006年正月初八夜从市中心医院归来

友情链接:

@雾中花:感人至极,让人心酸!伟大的母爱,留给儿女的是永远不能回报的遗憾。

@自在囚:你剖析得多透彻啊!这种感觉非孝顺子女不能体会!文虽短,情却深。看了这些句子,我的眼眶都湿润了!

@百合:善待母亲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有感召力。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一位孝子,我们应该向你学习。同时也祝愿你的母亲健康、快乐、长寿!

@晚香玉:您的母亲如此善良,我想普天下的母亲何尝不是如此。感谢您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你剖析透彻深刻!寥寥数语,催人泪下。

@黄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拜读了,感人肺腑!

@兰花花:有些事情,我们年轻时无法懂得,我们懂得时却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事情可以弥补,有些事情却永远无法弥补。因此,尽孝行孝,定当及时!

@木子辛夷: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与生命相接的链条。这个链条一旦断裂,将永远无法连接。所以善待母亲,义不容辞!

@兰子: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愿天下人都像你一样,深爱自己的母亲!

@佚名:人生轮回,爱需要传递,尤其需要向上传递。因为人老了,是多么脆弱,多么无助,多么需要安慰和关心。当我们为儿孙做可口的饭菜时,可曾想到牙齿已脱落的父母,这时也需要我们为其调剂一下食品?当我们为儿孙洗头洗脚时,可曾想到行动不便的父母,这时也需要我们为其洗洗头、洗洗脚、捶捶背、揉揉肩?当我们为儿孙买这买那时,可曾想到我们的父母在有生之年,也应该享用到这些?总之,当我们为儿孙做这做那时,可曾想到当年父母也是这样待我们的,如今我们也应为他们做到这些!可惜现在人们只注重向下传递爱,而把向上传递爱忽略了……你做得对,向你学习了!

@风飞云: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们。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从你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孝子的心。学习了!

@木兰花开:有一种爱叫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有一个人是母亲,一生一世值得去爱。喊一声“妈!”有人答应,是多么幸福啊!……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泪水鲁冰花!

@紫韵:我们的妈妈,都渐渐地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