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俞敏洪、潘石屹:他们跟你想的不一样](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03/32368603/b_32368603.jpg)
第3节 头痛医脚:打不过去,绕过去再打6
根据目标颤抖,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推论:我们只能得到副产品。不把赚钱作为最终目的,钱就变成了某项主产品的副产品,所以反而能够赚到钱;因为不急功近利,“功”和“利”就成了副产品,所以反而能够获得“功”和“利”。
潘石屹说,居住条件、生活条件是“思想和智慧”的副产品,人生价值和社会地位是“服务”的副产品:“居住条件、生活条件都是我们的思想和智慧进步后的副产品。”“他的自我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他的社会地位……都是服务之外的副产品。”
马云认为,有了社会责任感,有了存在价值,别的就“水到渠成”了:“让员工快乐工作成长,让用户得到满意服务,让社会感觉到我们存在的价值,这才是阿里巴巴的社会责任感所在,至于赚钱和社会回报,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为我们只能得到副产品,所以要达到目标就一定要绕道而行,暂时扩大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汉诺塔(Hanoi Tower),是一款专为这种思维方式而设计的数学游戏。规则:把所有铁饼移到另一根柱子上,每次只能动一个铁饼,同一柱子上不能出现大饼在小饼上方的情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48F94/17491122706624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5_0011.jpg?sign=1739953253-ZhXaSJoyWDGhMEg4yNU878EBj8jtGU8s-0-c17d7b62471386e1554517cd5e39cc1e)
1907年,威廉·詹姆斯7退休了,他的老朋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也退休了。一天,詹姆斯和他说:老伙计,我一定能让你养一只鸟。卡尔森不信,因为他从来没养过鸟,也从没打算养鸟。几天后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给他一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看它很漂亮,就收藏了。从此,只要有客人来,看到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大多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怎么死了?于是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解释说:我从来就没养过鸟。但客人们总是将信将疑。日子久了,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装进笼子里。
可见,要让人养鸟,就不能直接让他养鸟,必须绕道,从送鸟笼入手。
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助手到两个紧邻高速公路的居民区,游说居民在房前或窗户边竖一块写着“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小区,他们直接提出此项要求,结果只有17%的居民接受了。而在第二个小区,他们先请居民在一份倡导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几乎所有的人都签字了;他们在几周后第二次上门,向这些住户提出竖牌的要求,接受者占到了55%。
要让居民竖牌,就不能直接让人这么做,必须绕道,从签请愿书入手。
电视剧《李卫当官》8里说:李卫到扬州追缴盐税,这直接威胁到当地的平衡和利益,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和李卫抗衡。一筹莫展之际,军师任南坡给李卫讲了个道理,他问李卫:如果现在桌上有只肥鸭,一堆人围坐在桌边都想吃这只鸭,你该怎么办?李卫说:直接伸手抢啊。任南坡说:直接抢,别人不让你抢啊。李卫悟到:要吃到鸭,必须先把桌边的平衡打破。于是他撕开盐帮这个口子,让盐官、盐商、盐帮互斗,从而露出马脚和破绽。在《雍正王朝》中,李卫奉雍正之命施行摊丁入亩的新政,也遭遇了整个官场的阻抗。于是他翻开旧卷宗,重审刘王氏的冤案,判了最大的绊脚石黄伦一个徇私枉法、强奸妇女之罪。于是新政得以推行。
这三个故事都说明:要实现非常大的目标,最直接的手段往往是无效的。有很多方法可以让教授买鸟,只有一个方法最无效:直接让他养鸟;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居民配合,只有一个方法最无效:直接让他们竖牌;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地方官员补缴盐税、推行新政,只有一个方法最无效:直接拿皇帝的圣旨和上官的身份压;有很多方法可以抢到鸭,只有一个方法最无效:直接下手抢。
所以,要实现大目标就一定要绕道而行,暂时扩大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这种方法,就像爬大山一样。如果是小山,直奔山头而去即可;如果是大山,沟沟壑壑的,能直奔山顶而去的只有电缆,而无实路。
“弯路”可以避开“目标颤抖”,所以“弯路”不是个贬义词,甚至不是个中性词,它是个褒义词,所以中医里头说:头痛医脚。
1995年,为了推销Internet(互联网)和自己的中国黄页,马云编了一个段子:“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还记得那时的媒体高频率地引用这句话。但实际上呢?后来马云坦承:“其实这话是我说的。但是我若说是马云说的谁会搭理?所以我说是比尔·盖茨说的,其实他那时候还是很反对互联网的。”而到了2007年4月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比尔·盖茨说:“下一个比尔·盖茨就是马云。”
新东方初建时,硬件条件不行,招生场地很差,就在一个小学门外支了一张桌子。面对这样简陋的条件,很多学生都害怕被骗,所以报名人数特别少。学生们一看登记表上寥寥无几,就不敢报了。一天上午,好不容易来了三个学生,俞敏洪用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将其说服,结果15分钟后,钱还没焐热,其中两个又返回来把课退了。用口才招生,效果太差。后来,俞敏洪发现,如果报名表上已经有10~30个人,再来的学生就不会太有抵触情绪。于是他就把报名登记本上前30个名字自行填满。所以有一段时间,新东方的学号都是从31号开始的,前面1~30号都是空号,没有人对应。
比起直接说服学生,“忽悠”的效果还是很好的。第一个报名的学生一来就看到自己已经排在第31号了,觉得选新东方的人这么多,肯定错不了。以前每个招生人员至少都得讲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而后来,不用多说,大家就已经争先恐后地报名了。
这种技巧不是俞敏洪首创的,而是营销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席尔文·戈德曼(Sylvan Goldman)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市一家超级市场的老板,但他的生意并不好,为什么呢?原来,顾客提着篮子,能提多少就只能买多少。当篮子装满了货物,即使还不够,也只能这样了。戈德曼想:如果顾客可以拿更多的商品,就可以买更多的商品了。一天他突生灵感,于是发明了购物手推车,每辆车上放两个篮子。
1937年,他在自家的“标准超级市场”里首次启用这种手推车。但一开始顾客并不买账,他们还是喜欢提一只篮子而不是推两只。所以戈德曼又发明了一招。这一招比发明手推车更富有天才,他雇了好多“顾客”推着手推车在商店里转来转去。慢慢地,名声就起来了。到了1940年,整个美国都开始使用购物手推车。后来,超市购物手推车也被评为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很多时候,要走到别人走不到的终点,弯路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弯路只是弯路,走弯路的前提是终点不变。俞敏洪在回顾这种营销策略时,表示自己的原则是不欺诈:“我并不是要把学生的钱拿到手以后就溜了,而是想通过这个办法吸引学生走进我的课堂。”他相信,新东方的教学水平,对得起所有的人,对得起学生交的每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