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概述
写意花鸟成为传统中国画中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表现形式,应该早在宋人的绘画中就已经存在。宋代僧人法常的水墨荷花,笔墨潇洒,意气风发,一派写意的精神。这种精神元代的倪瓒说得很清楚:“仆之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还列举自己画竹,是“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绘画不求形似,在自然形态的观察与感受中追求“神似”,然后用简洁、精练的笔墨技法表现出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而这种“神似”的境界,很自然地要和画者的学识修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即所谓的写意之“意”,必然是画者借自然生命形态酒浇胸中之块垒,“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灵魂深处发出的感叹与意念,物我同化纠缠一体。
到了明代,写意花鸟画在沈周、陈淳那里得到发扬光大,在他们的花鸟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在舒展自我情绪的同时,对花鸟形态及结构的把握还是很讲究的,甚至是具象形似的,呈现出笔墨秀润、温和雅丽的文人绘画气息。而徐渭则将文人水墨写意意趣推向新的天地,笔墨肆意洒脱,激情奔放,豪气勃然。明末清初的石涛、八大山人,清中叶的扬州八怪,以及近代的海上画派中的一些画家都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成为写意花鸟画大家。写意花鸟绘画亦由此蔚然成风,成为明清以来中国绘画史上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荷花图 无款(宋)

水华图 高凤翰(清)

墨荷 石涛(清)
荷花,亦称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湖泊、湿地和池塘等平静的浅水环境。对荷花的描绘,很早就出现在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这也许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荷花形象了。北宋周敦颐在脍炙人口的《爱莲说》中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人文品格表达得明白透彻,意味隽永淳厚。

荷石图轴 八大山人(清)

荷石鸳鸯 齐白石(现代)
宋人写意荷花中的典范可列举法常和尚,他用水墨技法描绘的枯蓬残叶,展现出“红花落尽秋风生”的写意风度,在“墨戏”或称为“禅意”的笔墨形态中,蕴含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文人审美情趣,从这里可以寻找到写意荷花的灵魂所在。
要画好写意荷花,画者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活情趣、文化艺术修养之外,从绘画技术层面上讲,重要的就是对写意的基本元素—笔墨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和坚持不懈的实践。但笔墨的训练仅是对基本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掌握,这些说到底都是为表现内容而存在的,终究不能成为绘画的目的,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