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辛文学回忆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读《红岩》的日子

记得是我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本书红遍了中国。

邻居们在谈论这本书,老师、同学们在讲这本书,刊物、报纸上在选登这本书的章节和改写的故事,电台里在播讲评论这本书,还有连环画。这本书里写到的江姐、许云峰,甚而至于叛徒甫志高,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孩子们还改编了歌词在唱:“叛徒甫志高……”

这就是《红岩》。

一部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第一版印了五万册,一销而空,散发到全国,到处都是洛阳纸贵。暑假里,我去了南京浦口的长江大桥工地,哥哥借到一本《红岩》,喜不自胜地拿回家来,让我快看,说后面还有一长串人排着队。我只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把小说读完了。

书拿走了,我沉浸在小说所描绘的故事中,钦佩江姐的英勇不屈、许云峰的成熟坦荡,感叹小萝卜头的不幸,想象着渣滓洞、白公馆究竟是个什么模样。重庆的歌乐山、江岸边的华蓥山、奉节县城,都让我记住了。我在心里说,有机会,我一定要去那些地方看看。

正如同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所染成的一样,红岩,也是用烈士的鲜血所染成的。革命烈士们的高风亮节和崇高精神,始终在感染着我们。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这恐怕是我们整整一代中国青少年共同的感受。我们就是读着包括《红岩》在内的“三红一创”(《红岩》《红旗谱》《红日》《创业史》),长大的。这些书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部部长篇小说,而且还是教科书、启蒙书,是我们这一代人阅读的标记。人们从书里汲取的,更多的是革命者的精神营养,是他们的情怀、高尚品质和无私无畏的奉献。

几个月以后,书大量地印出来,摆上了所有新华书店的柜台,所有的图书馆里都能借到这本书,根据《红岩》改编的各种剧目,纷纷登上了舞台,其中最动人的故事和人物,还被拍摄成了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中,“红岩上红梅开……”的歌声,唱遍了大江南北,唱遍了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连老人和娃儿都会哼上几句。

读包括《红岩》在内的“三红一创”,参加“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这一切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走向生活的特殊的风景。那年头没什么歌星、球星,当然也更没什么歌星开几万元的高价来耍弄群众的事。我敢说如有一个唱歌的敢于这么做,众人吐出的唾沫恐怕都会把他(她)给淹死。当然,社会风气是出奇的好,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哦,那是一段值得留恋的日子。

如果说一个人的命运,能折射出时代变迁的话,那么,一本书的命运,有时就更能反映出社会和时代的沧桑巨变了。

现在,由于《红岩魂》展览的轰动,《红岩》又成了青少年阅读的热点书籍。迷过球星、歌星的一代,静心地读一读这本书吧!全方位地从书本、从社会汲取养料,比起盲目虔诚地崇拜什么,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