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四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整理

第一节 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一、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

统计资料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要求,将调查阶段得到的大量的、分散的、零乱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和显示,使其成为系统化、条理化和直观生动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阶段得到的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只能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只有通过统计整理阶段的工作,才能使这些资料由“个别”上升到“一般”,成为既便于储存、传递,又便于统计分析的反映总体特征的资料。

由此可见,统计资料整理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化,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在统计工作各阶段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

统计资料整理是一项细致而周密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因此进行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统计资料整理汇总方案

为了使统计资料整理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要根据整理工作的目的和要求以及资料内容设计出整理方案,对资料整理的各个环节作具体的安排。它包括明确分组标志、编制整理表格、选择合适的汇总方法等。

(二)审核调查资料

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在统计资料汇总整理前,应该对统计调查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看它们是否准确、及时、完整,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资料的准确性是审核资料工作的重点,应主要审查资料有无差错。审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逻辑检查法,指运用逻辑理论检查各项目、各数据之间有无不合乎逻辑、不合理或相互矛盾的地方。例如,在人口调查中,少年儿童年龄段的居民不应该有婚姻的情况,人口数不小于家庭户数;在工业调查中,工业总产值应大于工业净产值。二是计算检查法,指检查资料的统计口径和范围、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要求,各项目数字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如合计是否是各项目数的加总等。

资料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审核,应以整理的方案为准,检查调查单位是否齐全,各单位的表格、份数、指标项目是否都完整、无误,资料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报出。

经过认真审核后,如有未到的资料要催交,缺的单位、项目等要补齐,错误的地方要更正。

(三)对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

这是整个统计整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分组汇总就是按照整理方案中的分组要求对审核无误的调查资料进行归类汇总,计算出每组的汇总数和总体数值。

资料汇总的手段一般有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运用的普及,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单位不断增多,原始的手工汇总方法几乎被计算机操作所替代。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汇总的方法,分组汇总后,为了及时发现并纠正汇总过程中出现的差错,都必须复核汇总的数值。即检查每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各指标间的汇总关系、平衡关系、因子关系是否正确,并根据事先对现象总体的了解,判断验证指标数值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

(四)编制统计表

编制统计表,就是把统计整理后的资料及资料数量间的联系简明扼要、系统有序地通过统计表显示出来。统计表是简明、集中地表现统计资料的很好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