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融概述
一、金融与金融职业道德
(一)金融的概念、构成要素与本质
“金融”这一名词从字意的角度来看,“金”是指资金,“融”是指融通,因此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金融被狭义地理解为资金的融通。融通的主要对象是货币和货币资金,各类资金主要以信用货币的形式存在,包括各种现金、票据、有价证券等。资金融通的方式是有借有还的信用形式,进行资金融通需要借助于金融市场,包括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等。组织这种融通的机构则为银行以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金融涉及货币、信用和银行三个范畴,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金融活动的整体。
然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金融不仅仅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其含义已有很大的扩展,包括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和管理。金融具体包括:货币的流通及其管理,货币资金的筹集(含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个人的有偿筹集,财政的无偿筹集),财政、银行的资金分配,企业内部的资金分配,资金的间接融通和直接融通,国内融通和国际融通,资金的配置和调度,信贷资金结构的调整和管理,资金周转速度及资金运用效率的管理等。可见,金融存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之中。
1.金融的概念
金融的概念处在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它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1)金融的萌芽。在商品货币发展的初期,货币以实物形态和铸币形态存在时,货币不是信用产品,不依赖于信用的创造。不过,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对货币流通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信用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并存。货币借贷使贮藏的货币具备了流动性,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而基于信用的汇兑业务便利了货币在更大的地域内流通,这些都使得作为财富凝结的货币在借贷中日益重要。与此同时,大量的实物借贷仍然十分旺盛。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货币范畴的发展与信用范畴的发展保持着相互独立的形态,而联结二者的金融仅仅处于萌芽阶段,表现为从事货币兑换、保管、汇兑与借贷的货币经营业。
(2)金融的形成。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现代银行业诞生了,银行券开始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从可兑现的银行券到不兑现的银行券,货币制度与信用制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最终使得货币流通与信用行为变为同一过程。任何货币的运动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完全独立于信用活动之外的货币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例如,基于银行信用的银行券是日常小额支付的手段,转账结算中的存款货币是大额支付的主要形式。任何信用活动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在部门间、地区间的微观经济主体间分布。当货币范畴和信用范畴相互渗透并结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金融范畴。其表现为作为融资中介的银行业及其相应活动:资金盈余者把钱存入银行,再由银行贷放给资金短缺者。这种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资金融通是间接金融形式。
(3)金融的扩展。伴随着货币与信用相互渗透的过程,金融范畴也同时向更大的领域扩展,逐渐覆盖了投资、保险、信托和租赁等多个方面。
这里的投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交易为特征的资本市场的投资。由于间接融资方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资金短缺者以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直接到金融市场筹资;资金盈余者也不一定要将其资金存入银行,可以直接在金融市场上买各种金融商品。这种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的形式是直接金融方式,其存在要以比较健全的发达金融市场为前提,使信用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保险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保险与个人储蓄、保险与投资结合的一种信用形式,其集中的货币资金主要投放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上保险资金所占的份额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单等保险合约也成为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重要工具之一。
金融信托和金融租赁是传统的信托与租赁方式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变化,也同样成为重要的融资方式。
2.金融的构成要素
金融体系是一个普遍的、一般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制度下金融体系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世界各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三方面内容。
(1)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又叫金融组织,是现代金融活动的基本载体,是经营货币或货币资本的企业,是在经济生活中充当信用中介、媒介以及从事种种金融服务的组织。金融机构种类繁多,通常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金融活动开展的场所,是金融工具发行和交易的场所。金融市场是依照一个国家的有关法规建立起来的。由于金融交易的对象、方式、条件和期限等要素不同,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例如,金融市场按照交易期限不同划分,分为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按照交易程序不同划分,分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按照交易场地不同划分,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按照交割时间不同划分,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通常谈论较多的主要是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等。
(3)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将资金从盈余者转移给短缺者的载体,是一种载明资金供求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合约。金融工具是用标明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书表现出来的,以一定的要式具体规定了资金转移的金额和期限等。金融工具是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在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利用金融工具实现资金在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融通。金融工具种类很多,针对不同的金融交易,通常有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存款、贷款、保单、债券、股票以及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
金融体系的三大构成要素——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融工具发行和交易的场所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作为媒介使得金融工具的出售与转让顺利进行。没有脱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金融工具;也没有不存在金融工具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3.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不断扩展,使得金融的本质不再是单纯的银行借贷关系,而发展成为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直接金融方式与间接金融方式的不断完善,使得金融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更加进步,金融市场的类型更加健全。由此带来了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问题。顺应这一客观需要,各国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逐步建立与发展起来,以促进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金融职业道德
1.金融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金融业是社会经济运行的货币性基础行业,其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诚实守信的高度自觉性远超一般服务业的要求,因为金融行业本身是从事货币服务的行业,从业人员违规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可能对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同时,金融业从业人员还必须具有自觉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这种根植于深厚道德修养的意识有助于在千变万化的金融形势中迅速找到职业道德的落脚点,以道德标准判断大是大非,将金融风险防患于未然。另外,由于金融业是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业务操作往往具有不可重复、不可撤销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完全的职业胜任能力,避免任何可能发生的业务差错。
2.金融职业的特点
当前我国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以及期货业。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金融体系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从业者遵守法律法规正常开展金融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金融业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危机后,金融职业道德的要求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可以总结为自觉防范金融风险、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自觉培养专业胜任能力。
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要求金融人才必须养成高度的诚实守信自觉性。新形势下,我国金融行业正在经历重大转变,金融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生活,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是新时期金融行业的根本任务。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在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突破的今天,传统行业的经营思想理念和文化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服务成为一个行业存在的价值所在,成为一个行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只有更好地服务,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唯有不断拓展自己的服务面,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和市场,方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相应的生存和发展机遇。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金融行业面临重大冲击,需要进行更多的转变和创新突破,利他主义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思维,金融行业需要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以更为全面的高效服务来争取更多更优质的客户,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3.金融职业道德的内容
金融职业必须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还不尽完善,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行为随处可见。在金融领域则更多的是金融职务犯罪,目前有很多金融高级管理人员出现违规操作、违法受贿,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为了金钱不计法律后果而铤而走险。这就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了要求,提醒金融工作者在金钱诱惑下保持清醒的头脑。
广大金融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金融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广大金融工作者的道德水准,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建设金融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国家金融体系长期健康稳定的运行。而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恪守道德标准,加强对金融行业人员的道德教育,是保障金融机构平稳运行的坚实内部保障,是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的内部坚强堡垒。相反地,金融危机中倒闭的外国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其倒闭或多或少与员工长期忽视职业道德、盲目从事多种高风险金融衍生交易有关,这无疑是对我国金融行业的一大警示。
(1)严守信用,维护形象。诚实守信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道德规范的普遍要求。在金融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系统的职业道德要求还是各金融机构自身提出的职业道德规范,都把信用放在首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信用的支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现代经济基本上是一种信用经济。金融机构能否坚持信誉第一,不仅对其自身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诚招天下客,信牵万人心。”因此,作为金融机构必须在群众的心目中树立起信得过、靠得住的形象,才能取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得以进一步发展。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选择余地日益增大,信誉对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
严守信用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
首先,金融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信誉至上”的金融道德观念。金融工作者必须自觉地按照“信誉至上”的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讲信誉、守信用的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努力在自己从事的各项具体活动中去实践它、维护它。例如,在银行信贷业务中,银行工作者必须信守合同,坚持信贷原则,对贷款用途不当、单位资金信誉差、经济效益不好等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应拒绝发放贷款,从而保证贷款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正确使用。因此,这就要求银行工作者必须把正确贯彻贷款偿还原则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这样才能既有利于维护金融机构自身的利益,又有利于维护金融机构的信誉。
其次,金融工作者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金融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许多具体细节并不为群众所熟悉和了解,金融工作者在工作中应主动宣传有关金融政策和法规,实事求是,不蒙蔽、不欺骗群众,树立诚信第一、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意识,处理问题要公正客观,不偏不倚,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顾客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金融工作者要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作为信用机构的一员,金融工作者必须努力防止金融差错,保证工作质量,取信于顾客;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精力集中。例如,银行的收、支、存、放、汇等业务活动,都直接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资金的使用和安全,关系到银行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因此,这就要求金融工作者必须做到不轻率、不松弛、不懒散,给服务对象树立严谨、规范、紧张、有序的职业形象。
(2)优化服务,提高素质。优质的服务是金融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金融行业职业责任和义务的集中体现,也是金融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道德意识和必须履行的职业责任。金融行业作为专门经营货币这一特殊的商品的服务行业,每天都与客户和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金融行业的前途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如果金融工作者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金融行业就失去了信誉,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优质的服务除了要有高标准的服务质量、快捷的服务效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周到、亲切自然的服务态度不仅能够很好地维护金融机构的信誉,加深顾客对金融机构的感情,密切双方的关系,进一步发展金融业务,而且也体现出金融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热爱和自身的尊重,体现出良好的职业修养和道德风范。因此,这就要求金融工作者必须做到:
一是要文明礼貌待人,热情周到服务。金融工作者对顾客要主动接待,和气礼貌,有问必答,百问不厌,要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帮助顾客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以自己的良好服务态度赢得顾客与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二是要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高质量的服务来源于高超的业务技能。因此,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是优质服务的前提和基本要求。熟悉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是金融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金融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业务量不断增加,金融业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精湛熟练的业务技能,就不可能有上乘的服务质量,不可能圆满地完成任务,也就难以在竞争中取胜。因此,金融工作者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技能,要认真学习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金融政策法规和金融管理知识;掌握业务的操作程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核算技术以及与金融有关的生产、流通、市场、保险、外事、外语、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践证明,金融工作者只有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才能真正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热爱本职,尽职尽责。热爱金融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一位金融工作者从各方面遵守金融道德的基础。金融工作者只有深刻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并将个人对事业的理想寓于这一职业中,才能自觉地从各方面遵守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
热爱金融事业是与整个金融工作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分不开的。金融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筹集资金、融通资金、调节货币流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及加强国际经济交流等重要作用。金融工作者只有深刻认识这种地位和作用,才能产生出对金融事业的热爱,具有一种职业荣誉感,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促使金融工作者去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正是靠着这种对金融事业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大胆改革,辛勤工作,热情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做好本职工作是热爱金融工作的具体体现。金融工作者只有将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荣誉感同具体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这种荣誉感才不会是虚幻的,才能够坚持长久。金融系统的业务种类繁多,分为各个不同的岗位,而所有岗位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工作过程都离不开金钱,工作结果容不得半点差错。每一项工作都是具体的、细致的,有着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因此,热爱金融工作就要体现在这些具体的实际工作中。离开了日常的具体工作,热爱本职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职业理想和职业荣誉感也就无从谈起。热爱本职,尽职尽责就要求每个金融工作者必须做到:
第一,培养热爱本职的道德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一个人对于本职工作抱着积极的态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优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本职工作上来,就会从这种工作中体验到某种浓厚的、积极的情感,并且会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必须以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热爱作为动力。因此,不论是金融工作者还是金融专业的大学生,都应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热爱金融事业的道德情感,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个人的爱好、志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由于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金融行业一度成为热门行业,金融工作者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青睐,少数金融工作者也沾沾自喜,觉得比别人优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对金融行业人员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金融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高道德素质,克服思想上的优越感,增强危机感,在新形势下培养自己热爱金融事业的道德情感,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自己承担的各项工作。
第二,培养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和诚实劳动的工作态度。对金融工作的热爱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求金融工作者必须具备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和诚实劳动的工作态度。金融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做到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尽职尽责。无论是银行信贷员、出纳、会计或储蓄员,都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金融工作者要有诚实劳动的工作态度,工作中要勇于吃苦,不怕困难,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主人翁精神。金融行业,特别是基层行、社,点多、面广、人员分散,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广大金融工作者如果没有以行为家、热爱事业、诚实劳动的思想,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去做艰苦扎实的工作,就会损害银行的形象,损害银行事业的发展。因此,金融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金融事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金融事业做出贡献。
(4)遵纪守法,严守秘密。金融工作者既是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财经纪律的监督者,国家的许多经济政策、金融法律法规都要通过金融工作者去执行。金融业本身又是直接经营货币业务的,因此遵纪守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金融政策、法规和金融职业道德,在内容与要求上都是一致的。一般说来,金融政策所要求的内容,也是金融工作应该贯彻执行的内容;金融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也是违背金融道德的行为。严格遵守金融法律法规是金融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金融工作者必须严守法纪,坚持原则,百折不挠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金融纪律和金融法律法规。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执法、守法的自觉性。金融工作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事,做到不贪污受贿,不越权贷款,更不允许挪用或冒领用户存款。金融工作者要坚决杜绝一切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随意“变通”的违规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金融工作者要坚持秉公办事,以维护国家、人民利益为最高原则,做到办理业务、处理问题公正无私,
第二,清正廉洁,不谋私利。金融行业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金融工作者每天与金钱接触,时时受到金钱的诱惑。在这种环境下,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清正廉洁就显得格外重要,稍有放松,就会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自己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就成为金融工作者头脑中的第一道防线。为了使这道防线不被冲垮,就要求金融工作者充分认识清正廉洁的重要意义,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彻底摒弃“金钱万能”和“金钱至上”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爱惜自己作为金融管理人员的身份,爱惜自己的品格和荣誉,当一名真正的金融战线的“卫士”。
第三,提高对金融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密意识。这是对金融工作者的特殊要求。各类金融机构集中收付,保管着大量的货币,国家重要经济、金融的机密情况都能够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得以反映出来。金融机构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将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金融工作者必须严格现金管理制度,严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保密原则,勇敢捍卫金融机构安全,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这既是广大金融工作者的特殊职能,也是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总之,热爱本职、尽职尽责,遵纪守法,严守秘密,是金融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上述要求又必须通过金融工作者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来体现。金融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锤炼自己的品格,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金融的分类
(一)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金融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金融活动是否通过媒介体划分,金融可分为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直接金融是指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融资。在直接金融市场上,筹资者发行债务凭证或所有权凭证,投资者出资购买这些凭证,资金就从投资者手中直接转到筹资者手中,而不需要通过信用中介机构。间接金融是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进行融资。在间接金融市场上,是由资金供给者首先把资金以存款等形式借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两者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再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把资金提供给需求者,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需求者形成债权债务关系,通过信用中介的传递,资金供给者的资金间接地转到资金需求者手中(见图1-1)。
图1-1 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
(二)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
按照金融活动的运行机制划分,金融可分为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微观金融是指金融市场的主体(工商企业、政府、金融中介机构和个人)的投资融资行为及其金融市场价格的决定等微观层次的金融活动。宏观金融是指金融体系各构成部分作为整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以及金融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包括货币供求、物价变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国际收支等。
(三)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
按照金融活动的目的划分,金融可分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为实施一定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在特定的领域内直接或间接从事的政策性融资活动。其主要特点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性金融是金融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以商业利益为经营目标的金融活动。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的融资活动都是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是互助合作组织在成员之间进行的金融活动。其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成员的融资需求。
(四)官方金融与民间金融
按照金融活动是否接受政府监管划分,金融可分为官方金融和民间金融。官方金融又称正规金融,是由政府批准的金融活动,是属于正式金融体制范围内的,即纳入我国金融监管机关管理的金融活动。民间金融是与官方金融相对而言的,民间金融主要是指在我国银行保险系统、证券市场、农村信用社以外的经济主体从事的融资活动,属于非正规金融范畴。其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等。因为这些民间金融行为往往是非法存在的,所以常被称为“地下金融”。
(五)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
按照金融活动的地理范围划分,金融可分为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国内金融是由一国的资金供求双方直接或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其参与者都是本国的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运作的对象是本国货币。国际金融是跨越国界的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活动。其参与者为不同国家的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和国际金融机构,运作的对象既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外币。
(六)政府金融、公司金融与个人金融
按照金融活动的主体划分,金融可分为政府金融、公司金融与个人金融。政府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主体,一方面政府是资金的需求者,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政府又是市场的协调者,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监管并控制金融市场上的系统性风险。公司在金融市场上主要是资金的需求者,可通过票据、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等途径筹集资金,也可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在资本市场上筹集长期资金。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金融在金融市场上的主体性逐年增加,投资理财业务日益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金融市场为个人投资者带来越来越多的选择,增加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