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海上花列传》是一部清末著名长篇小说,亦名《绘图青楼宝鉴》、《绘图海上青楼奇缘》。它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小说,也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共六十四回。小说描写了19世纪中国上海租界中的妓院生活,涉及当时的官场、商界及与之相连接的社会层面,反映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上海的部分社会面貌。作者以看似不动声色的笔墨,描写了当时贫富悬殊、贵贱分明的社会生活画面。
作者花也怜侬,即韩邦庆(1856~1894),字子云,别署太仙、大一山人、花也怜侬,江苏华亭人(一说松江,均今属上海)。清光绪年间,韩邦庆考中秀才,被地方推选入国子监读书。他富有文才,却屡试不第,遂淡于功名,因嗜鸦片,致使家道中落;曾在河南地区担任过地方官员的幕僚,后迁居上海;担任过《申报》撰述,偶尔也为报纸撰写论说。光绪十八年(1892年)初,韩邦庆自办杂志《海上奇书》,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由上海点石斋石印,为图文并茂的早期文学杂志。该刊内容大部分为韩邦庆个人的作品,如自撰的文言文小说和吴语长篇连载小说《海上花列传》,也录有前人的笔记小说,开创了报刊连载长篇章回小说的先例,且每回自成起讫。
韩邦庆长年旅居上海,出入青楼,也是其主要生活内容,“笔墨之资悉挥霍于花丛”(蒋瑞藻《小说考证》)。据同代人回忆,他“与某校书(妓女代称)最昵,常日匿其妆阁中,兴之所至,拾残纸秃笔,一挥万言。盖是书即属稿于此时”。《海上花列传》这部妓院题材小说,很可能就是在一位妓女的寓邸里完成的。
在书中,韩邦庆另作了《跋余》,交代了书中各色人物的下落,并承诺要作续书。可惜在出版全书的当年,他就因贫病而与世长辞,年仅39岁。
《海上花列传》以妓院为基点,用广阔的视角写上海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丰富的生活,细密的观察,再加上犀利的文笔,成就了《海上花列传》。韩邦庆自己在《海上花列传》的例言中提到,本书的结构是“从《儒林外史》蜕化而来,并使用了'穿插'、'藏闪'等技巧,则为从来说部所未有”。书中那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穿插、前后事实夹叙的藏闪,从结构上说,的确是很紧密的。《海上花列传》中本来各人有各人的故事,但经作者加以组织,就弄成了一个有机体的总故事,同时进行发展,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为主干,其中很灵活地插入罗子富与黄翠凤,王莲生与张蕙贞、沈小红,陶玉甫与李漱芳、李浣芳诸人的故事。
韩邦庆也很用力于人物个性的描写。他在另一条例言中说:“合传之体有三难。一曰无雷同:一书百十人,其性情言语面目行为,与彼稍有相仿,即是雷同。一曰无矛盾:一人而前后数见,前与后稍有不符之处,即是矛盾。一曰无挂漏,写一人而无结局,挂漏也;叙一事而无收场,亦挂漏也。知是三者,而后可言说部。”无雷同、无矛盾,确是描写人物应当注意而又极难做到满意的地方。他所描绘的人物性格细腻传神,妓女和嫖客们个个不同,每个人都有多面性,读者可自去品味。
吴语对白,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作者刻意如此,显然是为了保存对话的本真,为读者呈现原生态的场景。全书基本以对白为支撑,在过程的叙述和动作的描写上用字极为“节俭”。人物的个性和心理,通过对白跃然纸上,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这部写妓院生活的小说,却几无色情笔墨,语言平实,被鲁迅评价为“平淡而近自然”。
此次出版,我们以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为底本,对原书中的笔误、缺漏和难解字词进行了更正、校勘和释义,对原书原来缺字的地方用□表示了出来,以方便读者阅读。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所疏失,望专家和读者予以指正。
编者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