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序
看到任月林、任旭飞二位医师的著作《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还是在2006年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第272次以“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上。当时我为会议执行主席之一,认真倾听了任月林医师的专题发言——“针刀闭合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研究报告”。作为针灸研究学者,顿觉耳目一新,尤其是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对肌痉挛造成挛缩、畸形,采用针刀“针”的作用触激神经产生应激反应,抑制神经对肌肉的传入冲动,使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受到抑制,降低肌张力,消除或减轻肌痉挛;采用针刀“刀”的作用,切割松解挛缩的肌组织、切断部分紧张的内收肌群或跟腱,减弱肌肉或者肌腱的单元力量,促使痉挛肌和拮抗肌平衡,起到了矫形外科的作用,达到了矫正畸形之目的,而且通过临床观察其纠畸的效果持久和显著。这些创新,必将对针刀医学今后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一书影响巨大,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可实用性、可操作性,深受针刀医学工作者喜爱,极大地促进了针刀医学的发展、临床的普及推广。针刀医学在传统中医针灸学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西医及自然科学成果,提出符合临床实际的新理论、新认识。我们应当重视保护和建设针刀医学的知识产权,努力使之成为中国中医界有代表意义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10多年过去了,有关理论及临床实践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为了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任月林、任旭飞二位医师毅然执笔修订,推出《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第2版。
第2版对针刀医学的前沿知识和成就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规范,首次提出脑瘫的病理机制,锥体系病变次生“力平衡失调”导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依据锥体系病变导致效应器官力平衡失调,通过触激自主神经反馈调节运动神经,逆转异常信号传递,调节肌力,改善肌张力,达到纠正力平衡失调的目的,是一项大胆的创新,也是对针刀医学理论的补充。
从理论到精准定位,从应用解剖到手术入路,尤其是原创的针刀神经触激术、肌肉刺激术、切割纠畸术的三大技术和49种术式,分别对触激不同部位神经、刺激不同的肌肉、矫正肢体畸形的操作手法及技巧等进行了规范,特别是提出的抑制痉挛、改善肌张力、矫正畸形的脑瘫治疗原则,已成为临床圭臬。
将针刀微创治瘫目标定位在功能改变、功能康复上,避免了“徒有外形,而无功能,累赘肢体”的弊端。将解除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作为治疗原则,这也是知识体系更新之后新的亮点,为针刀医学工作者开阔了眼界,同时也为针刀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然瑕不掩瑜,故《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第2版出版我乐为作序,以荐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