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肾
肾,是生命的起源,是先天之本。建立在肾精化气的基础上,它的组织系统是:肾(脏);膀胱(腑);足少阴、足太阳(经脉);(藏)志;恐(志);发(华);耳及二阴(窍);骨、齿、髓、脑(体);唾(液);北(方);冬(季);黑(色)。
肾脏的功能,看似涉及很多,实际上肾脏的功能系统就是藏精化气。古人根据天地化生这个过程,比喻人是个小天地。人的生命最早产生是由精而来,这个精是父母精气和合而成的,内含有人体的元阴、元阳,所以肾藏精,元阴、元阳都在肾精之中。元阴和元阳相互作用,肾阳蒸化肾阴,蒸化的结果就是产生肾气,这就是肾精化生肾气的过程,实际上是符合中国古代哲学提到的天地发生规律的。比如《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肾精是“一”,“一生二”就是元阴和元阳,元阴和元阳相互作用,化生了肾气,就是“二生三”的过程,肾气成为人体的后天生长发育的原动力,就是“三生万物”,所以肾脏的生理要根据人体是个小天地的角度来考虑。
肾精为先天之本,首先从肾藏精来看,来源包括先天和后天,先天来源就是父母的阴阳精气,是《黄帝内经》上所认识的“人始生,先成精”;先天之精从来源来讲,不断地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也就是“五脏六腑之精下归于肾”。所以肾精除了先天之精,还有后天之滋养构成。肾精的直接作用首先是主生殖,是生殖之精的基础物质。其次,肾脏对生殖之精的作用还体现在主生长发育方面,主要指生髓、养骨、充脑。腰为肾府,作强之官,都是由此衍生出来。因此,不管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或肾精虚,或肾气虚,都会有肾精不足的表现,比如腰痛、脚弱、腰膝酸软、健忘耳鸣等肾精病变。如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症,都有共同的肾精不足而不能生殖、养骨、充脑的表现,不同在于,在肾精不足的情况下,阴阳相对的偏颇,阴阳偏盛偏衰不同。精属阴柔之物,如果虚热明显则为阴虚。而单纯的肾气虚,阴阳偏衰的虚寒特点不明显,但如果是肾阳虚,就有阳不制阴的虚寒现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肾阴、肾阳,元阴、元阳和整体阴阳联系非常密切。张介宾强调,元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它是整个人体的热力来源,亦可称为命门之火,根据古代封建王朝布局君相之别,命门之火相对于心阳君火而言,叫相火。火的两个功能,一是烛照万物,叫君火,一是热力来源,叫相火。元阳不足常导致两方面病变。一方面,肾主水,肾中元阳温化水液,阳虚不化可导致多种病证;另外一方面,肾藏精,元阳不足以后,肾精必然也产生虚寒,这一类热力来源降低,常称为命门火衰。临床上常见病机最多的是两类:一类是命门火衰以后男子精冷不育,女子宫寒不孕;另一类是命门火衰,阳气蒸化水液,特别是脾胃水谷得不到肾阳温煦气化,可以出现完谷不化、飧泄等,这些均属于肾阳虚范围。
对肾阴来讲,五脏之阴液,非此不能滋。肾阴可以滋养肺阴,金水相生,同时,肺为水之上源,肾主水,肺肾两脏既有阴液方面的关系,也有水液代谢方面的关系。肾水上济心火,心肾相交。在下焦肝肾关系上,肝阴也靠肾阴的滋养,所以一般涉及肾阴不足的,在脏腑病变关系上与肺、心、肝三脏关系紧密。肾阴、肾阳的不足,都会包含肾精虚的症状,在寒热方面往往是虚寒,或者是虚热的表现,如肾阴虚,可以出现骨蒸、潮热、盗汗这一类症状,如果上部热象表现明显,出现两颧潮红、面赤等,把这个火性炎上的特点表现出来,叫阴虚火旺。而肾阳虚则有明显的虚寒表现。作为肾气,属于肾精所化,涉及五脏六腑的一种原动力,又称为先天元气。元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元气的发生由肾精所化,部位在肾。由于先天元气是一种原动力,按照《黄帝内经》,肾气有一种主司人体生命节律的特点,决定了个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这一种节律和肾精所化生肾气直接相关。
肾脏的气化特点,与整体的肾阴、肾阳、肾精有关。肾脏在气机方面有其升降。作为升,它向上,上济心肺;作为降,主要体现在泄浊。肾的泄浊作用,指肾司二便。肾司二便是指肝和肾结合气机下泄的问题,譬如六味地黄丸里面有泽泻,即泄肾浊的作用,既要滋养肾阴,同时要泄肾浊。邓中甲先生认为,有些眼科疾病,如“青盲”就是眼睛看不到,但是表面看不出来,和正常人眼睛的区别仅仅是没有神气;有些盲人,表面看瞳仁角膜都很好,但没有神气,因为瞳仁本身是肾精所灌充。因此在治疗上,不仅仅用六味地黄丸这一类方药来滋肾填精、补肾阴,还要泄肾浊。肾精亏虚以后,肾浊可以占据其位,眼睛看起来没有神,这个时候瞳仁里体现出来的就不是肾精了,而是肾浊,因此补肾精时,若不用泽泻之类来泄肾浊,肾精便不可能补充进去,这便是补肾、藏精、泄浊之间的一种关系,在古代是从临床实践归纳肾浊这个广义概念。
至于肾的性质特点,首先它属水,藏先天之本,生命即产生于水中。从庄子时代就已经认识到,生命开始从水中发展,所以肾脏多主先天性的和生长发育方面的一些疾病。在发病特点当中,肾多虚证。同时,由于五脏六腑之精气下归于肾,后天养先天,所以很多脏腑的疾病后期,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是继发性的。
如上所述,肾的藏象涉及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从藏象学说归纳,各方面的功能应整体性看待,不要把它看做是孤立的、无联系的。如果把各部分孤立开来,其内在的紧密联系就逐渐淡化了,中医古代临床有很多思想都是根据古代哲学思路归纳推演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