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医者应对证发药
依据三因,运用八法,对证发药,属业医者天职,社会上风行世俗观念,称“稳当平妥”论,不问何病均以无寒、热、补、泻之剂给予患者,以安全、乏副作用自夸搪塞,既不疗疾亦难养人,置人于治与不治之间,能遗失病机,造成危害。 王德森《市隐庐医学杂著》谓此种恶习,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桑叶、豆豉摇笔即来,群起效尤,影响很广,应彻底纠正这般邪风,才可鼓励刀圭开展业务。目前类似人物并未绝迹,也要劝其改变混世思想,回到救死扶伤道路上来。补必兼温,泻必兼寒,扶正与祛邪,为中医治疗两大法门,“大抵虚能受热,实能受寒”,因此处方遣药时重视“补必兼温,泻必兼寒”。攻下只能施与一二次,不可久用;补养服之稍长,则无大碍,切莫求其立竿见影。所以调理少阴下利便脓血投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阳明入府肠道燥结开大承气汤(枳壳、厚朴、大黄、元明粉),即属典型例证。明代 薛立斋先贤对慢性疾患,偏于温补,经常饮药数十帖,甚至超过百剂。老朽经验,虚弱之体,虽然病期较长,若吃人参、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等太多,矫枉过正,也可出现烦躁、失眠、口渴、食欲减退、便秘,内热炽盛,要当机立断,停止用药,防其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