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五、慢性胆囊炎
【概述】
慢性胆囊炎大多由胆囊结石引起(约90%~95%),部分由非结石因素所致,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腹腔镜-内镜的问世,腹腔镜胆囊切除成为治疗慢性胆囊炎的金标准,而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以并发症少,取出了结石保留了胆囊的存在,深受患者的欢迎,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本术式。
【诊断步骤】
1.问诊要点
(1)腹痛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频率及诱发因素,有无向肩背部放射。
(2)是否伴有黄疸、寒战、发热,有无嗳气、饱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既往是否有发作史。
(3)是否继发于某些重症疾病、腹部大手术后,有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及饮食不规律等诱因。
2.体检要点
(1)大部分患者可无阳性体征。
(2)如有,多为右上腹轻压痛,伴或不伴墨菲征阳性。
3.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1)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时白细胞、胆红素可升高。
2)腹部彩超:可显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汁淤积、胆囊肿大、萎缩、胆囊壁增厚等慢性改变。
(2)选择性检查
1)上腹部增强CT:
除了解胆囊情况外,尚能评估肝内外胆管是否存在异常。
2)磁共振成像(MRI):
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可发现超声和CT不易发现的小结石。
4)胆囊收缩素刺激闪烁显像:
可评估胆囊动力学异常,胆囊无结石患者如胆汁充盈缓慢、胆囊喷射指数降低(<35%)则高度提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4.诊断要点
(1)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多发生于高脂、高蛋白饮食后。
(2)多伴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如:嗳气、饱胀、恶心等。
(3)查体可有右上腹压痛及墨菲征阳性但不是必须具备。
(4)超声或CT、MRI等影像学发现结石、胆囊壁增厚≥3mm、毛糙,或发现胆汁淤积、胆囊息肉等;胆囊收缩素刺激闪烁显像评估胆囊喷射指数降低。
5.鉴别诊断要点
(1)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相鉴别:
典型的右上腹压痛和墨菲征加上影像学支持诊断胆囊炎多无困难,在体征不典型时常需借助胃镜及彩超、上腹部CT等影像学鉴别。
(2)与心肌梗死、心绞痛相鉴别:
胆囊炎腹痛位于右上腹,彩超及CT影像发现结石,常于饱餐后发作,可出现黄疸,墨菲征阳性,心肌酶、心电图无异常;心肌梗死、心绞痛有心前区压榨感伴胸闷、心悸,心电图可见异常,多有心血管病史,二者不难鉴別。
6.确定诊断
(1)可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伴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
(2)主要依据影像学显示病理学改变和(或)胆囊动力学异常作出诊断。
【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无症状且低风险者调节作息规律、戒烟、戒酒、控制饮食。
(2)对症治疗
1)解痉镇痛:
可用曲马多100mg/次,肌内注射;亦可选用屈他维林口服,成人40~80mg/次,3次/天(亦可40~80mg/次,皮下注射);或阿托品0.5mg/次,肌内注射,可同时用异丙嗪25mg/次,肌内注射。
2)利胆治疗:
熊去氧胆酸250mg/次,1次/天,餐后服;或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1~2片/次,3次/天,餐后服,同时有改善消化不良的作用;或茴三硫25mg/次,3次/天,口服;或消炎利胆片6片/次,3次/天,口服。注意在肝功能不良及胆道梗阻、急性感染时禁用利胆药物。
3)抗感染治疗:
根据慢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培养和药敏结果、感染严重程度、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耐药性、患者的基础疾病,兼顾肝肾功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盲目和无指征用药致产生耐药,推荐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针对厌氧菌亦可同时加用甲硝唑类可取得较好效果。
(3)手术治疗
1)年纪较大者且无手术麻醉禁忌证者、不能排除胆囊有恶变者、瓷化胆囊或胆囊萎缩者、免疫抑制者及有症状者建议尽早手术。
2)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出现以下表现应行手术治疗:①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②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mm及以上者;③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者;④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者。
3)手术方式:可根据病情选择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取息肉)术等。
2.中医治疗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学“胆胀”、“胁痛”、“黄疸”等范畴。临床上针对保守治疗者或术后,可使用中医康复治疗以改善症状或减少复发。
(1)中医内治:
久病多虚,故辨证先分虚实,临床常见有肝气郁结证、肝阴不足证等证型。治以疏肝利胆为主,辨证辅以行气、养阴等治法。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一贯煎等。因本病临床表现多为消化不良,且“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在治疗时应注重健脾运脾。夹有结石的,可适当加金钱草、鸡内金等化石之品。消炎利胆片、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亦常辨证选用。
(2)其他治疗:
针刺取穴以胆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等为主;亦可选用磁珠耳穴等外治法。
【风险规避】
1.误诊防范
(1)一般诊断不难,注意胆囊壁不均匀、胆囊息肉蒂部较宽、直径在≥10mm者要防止遗漏胆囊癌变,建议行肿瘤标志物检查。
(2)合并波动性黄疸或者隐性黄疸,胆总管直径在10mm以内,注意鉴别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或Mirizzi综合征,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
2.医患沟通
(1)一般告知:
避免过量油脂、高蛋白食物、增强抵抗力、饮食和作息规律,可减少发病。
(2)风险告知
1)胆囊炎处于非急性发作期为手术最佳时机,保胆取石虽然并发症少,但仍有复发可能。
2)胆囊壁不均匀、胆囊息肉蒂部较宽、直径在≥10mm者有癌变可能,建议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和术中冷冻病理确诊。
3)直径≥3cm的胆囊结石或充满型结石应手术治疗,以防恶变。
4)胆囊腔小结石尤其直径≤5mm如反复发作要尽快手术,有结石嵌顿致胆囊管梗阻,导致胆囊穿孔、萎缩可能;或结石嵌顿致胆总管梗阻,引起梗阻性黄疸、胰腺炎、胆管炎风险。
5)胆囊炎症状反复发作,超声未发现结石,仅见胆囊腔胆汁淤滞,甚至胆泥形成,要警惕胆囊小结石、胆囊颈部活瓣样小息肉、胆囊管迂曲过长、或胆总管出口畸形或狭窄,建议做MRCP。
6)胆囊结石伴反复发作胰腺炎者要警惕胆胰壶腹部的畸形或狭窄。在做胆囊结石手术的同时要完成MRCP或ERCP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加以治疗。
7)合并波动性黄疸或隐匿性黄疸,应MRCP检查,以鉴别是否并发胆总管小结石或Mirizzi综合征,并尽快手术治疗。
8)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者,应行胆囊切除。
3.记录要点
详细记录腹痛发生的次数、时间,治疗方案,有无伴恶心呕吐,有无心慌、胸闷、发热、黄疸等。
(王三贵 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