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科)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儿科医疗机构设施及护理管理

目前我国的儿童医疗机构有3类: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及综合医院中的儿科门诊与病房。儿童医院设施最为全面,包括急诊、门诊及病房。
一、儿科门诊
(一)儿科门诊的设置及特点
儿科门诊与普通门诊类似,设置有预诊处、挂号处、候诊处、检查室、治疗室、采血室、化验室、输液室等。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可缩减合并。
1.预诊处
儿童门诊必须设有预诊处,其目的:①及时发现急危重患儿,安排急诊就诊,并护送至急救室进行抢救;②检出传染病患儿,及时隔离,减少交叉感染;③协助患儿家长选择就诊的科室,节省就诊时间。
(1)地点:
预诊室应设在医院内距大门最近处或在儿科门诊的入口处,与急诊、门诊、传染病隔离室相通。
(2)预诊方式:
主要为简单扼要的问诊、视诊及必要的体检,短时间做出判断。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结合患儿接触史、主诉及体检,尽快检出传染病患儿并转至传染病隔离室。当遇有急需抢救的危重患儿时,预诊护士要立即护送至抢救地点。
2.传染病隔离室
隔离室内设有消毒隔离设备,如紫外线灯、洗手设备、隔离衣、检查台、压舌板、手电筒等,并设专人为隔离的患儿及家长办理挂号、交费、取药等服务。有条件者,应附设挂号、治疗、化验室及药房等。
3.测体温处
发热儿童在就诊前需到体温测量处测试体温,室内设候诊椅,如体温高达39℃以上者,应酌情给予退热处理,并优先安排就诊,以防热性惊厥。
4.候诊处
应宽敞,空气流通,照明良好,温、湿度适宜,设置足够的候诊椅,有换尿布、包裹之用的护理台面,提供饮水设备及消毒水杯。可设宣传栏或通过电视进行儿科健康教育,也可以设置儿童娱乐的场地。
儿童门诊各室的布置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可在墙壁上张贴各种图画,以消除儿童的紧张与不安。
(二)儿童门诊的护理管理特点
1.做好组织管理
儿童门诊人员流动性大,尤其初次就诊者不熟悉就诊程序,护士应主动耐心地给予解释,并协助就诊。
2.密切观察病情
儿童病情变化快,护士在预诊、候诊等整个诊治过程中应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紧急情况及时处理。
3.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时发现并隔离传染病患儿,以防交叉感染。
4.提供健康教育
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的方法和疾病护理知识;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必要的指导。
5.防止差错事故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药品管理及核对制度,并随时注意儿童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焦虑
对重病患儿及其家长应给予心理支持,密切护患沟通,积极提供护理。在做各种治疗或检查前,要与家长及患儿进行沟通,以减轻不安并争取合作。
二、儿科急诊
(一)儿科急诊的设置及特点
1.儿科急诊的设置
急诊处于抢救患儿的第一线,除有门诊的设施外,还应有抢救室、观察室、小手术室等。
(1)抢救室:
应设抢救床2~3张,备有抢救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氧气源、吸氧设备、吸引器装置、除颤仪、儿童复苏设备、洗胃机等)、急救药品和各种无菌包。室内应备有抢救车,车上放置急救药品(盐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毛花苷C(西地兰)、呋塞米、地西泮、地塞米松、生理盐水、葡萄糖等)、注射器、手电筒、记录本及笔等。
(2)观察室:
设有病床及一般抢救设备如中心供氧、吸痰、电源等,雾化器、输液设备。患儿输液期间,可根据病情同时进行退热、雾化、吸痰等治疗。并按病房要求备有各种医疗文件。
(3)小手术室:
除一般手术室的基本设备外,应准备清创缝合小手术、大面积烧伤的初步处理、骨折固定等器械用具及抢救药品。
2.儿科急诊的特点
儿童常发病急、来势凶、病情变化快;疾病表现不典型,常延误诊断;突发情况、意外事故较多见。因此,在儿科急诊中护士应注意:
(1)对危重患儿的就诊应先抢救、后挂号;先用药、后交费。
(2)患儿家长常因过分焦急对病史陈述不清,护士应耐心询问,并通过细致观察按病情分诊。
(3)候诊患儿病情可急剧变化,护士应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提前诊治。
(4)随着季节变化,儿童发病的种类有一定规律,护理人员应根据急诊患儿的特点与病种发生规律,做好常用仪器设备及药品的准备,以便及时、准确地进行抢救。
(二)儿科急诊的护理管理特点
1.重视急诊五要素
包括人、医疗技术、药品、仪器设备及时间是急诊抢救的五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其中人起主要作用。儿科急诊护士应有较强的组织抢救能力,临危不乱,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还要体贴和照顾患儿家属。
2.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护士实行24小时工作制,坚守岗位,经常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3.建立急诊护理常规
建立儿童各科常见急诊的抢救护理常规,使护理人员掌握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和要点,提高抢救效率。
4.加强急诊文件管理
应有完整规范的急诊病历,注明患儿到达急诊的时间、接受诊治的时间等。完整的病历可保持抢救的连续性,为进一步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5.慎重对待口头医嘱
紧急抢救时的口头医嘱,必须当面复述准确无误后执行。执行时须经他人核对,用过的药品包装保留备查,执行后督促医生开书面医嘱并及时补记录。
三、儿科病房
(一)儿科病房的设置及特点
儿科病房一般根据儿童年龄、病种及身心特点合理安排。每个病区收治30~40名患儿为宜。
1.病房
分为大小病室,每间大病室内容纳4~6张床,每间小病室放置1~2张床。每个床单位占地至少2平方米,床间距为1米。床与窗台的距离为1米。每间病室均有洗手设备及夜间照明装置。室内水、电等设施,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病区内还应设有危重病室,收治病情危重、需要观察及抢救的患儿。室内置有各种抢救设备,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室。
2.治疗室
室内设治疗桌、治疗车、药柜、器械柜、冰箱等,并备有各种注射、输液、穿刺用物及常用药品等。治疗室分为内、外两小间。外间用于各种注射及输液准备;内间可进行各种穿刺、采血、换药等,以利于无菌操作。
3.配膳室与配乳室
设在病区的入口处,便于营养师将备好的食品送入病区。室内有配膳桌、碗柜、消毒锅、冰箱、微波炉以及分发膳食的餐车等,新生儿室及危重监护室应增设配乳室。
4.护士站与医生办公室
应设在病区的中央,靠近重症病室,以便观察病情和抢救。
5.游戏室
应设在病区一侧,室内阳光充足,地面应采用木板或塑料材质以防儿童跌伤。布局应体现儿童身心发育的特征。备有小桌、小椅、玩具柜及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玩具及连环画等。有条件可放置电视机。
6.盥洗室、浴室、厕所
各种设备应适合儿童使用,注意安全。浴室要宽敞,浴池宜浅而宽,便于儿童出入及护士协助患儿沐浴。厕所便池或坐便器要适合儿童的身高及年龄特点,如为幼儿专用则不设门,儿童用可有门,但不加锁,防止出现意外。
此外,病区需设有库房、值班室、仪器室等;规模较大的病区还应设家属接待室、新病人入院观察室、危重监护室、足月儿室、早产儿室、隔离室和1~2间备用病室(供临时隔离或空气消毒时轮换使用)。
(二)儿科病区的护理管理特点
1.环境管理
病室窗帘、床单被套应选用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色泽明快、图形可爱的布料制作,使病室显得生动、活泼。病室的温湿度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进行调整。新生儿合适的室温为22~24℃,婴幼儿为 20~22℃,湿度为 55%~65%;年长儿病室的温度略低,为 18~20℃,相对湿度为 50%~60%。
2.生活管理
病室内的生活制度要考虑儿童的病情与年龄特点,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的时间。医院提供式样简单、柔软棉布的患儿衣裤,可选择色彩明快的卡通图案制作,并定期更换,集中清洗消毒。饮食安排既要符合疾病的要求,又要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每次用餐后食具均应进行消毒。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安排游戏及学习。
3.安全管理
病区中的设备要有保护措施,如暖气要加罩,电插座有保护装置,床的规格合适、有护栏等。在治疗护理中要细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患儿在检查床或治疗台上时,必须有护士守护,离开患儿要拉上并扣牢床挡。病区地面应保持干燥,不可乱扔果皮及杂物。此外,一些小型食品,如花生米、瓜子等不可给婴幼儿自行食用,以免塞入耳、鼻或误吞入气管。应经常检查消防装置,明确非常口(安全通道)及楼梯,并保持应急使用状态。使用的运输用具、手电筒、蜡烛、火柴等应放在固定位置。患儿离开病区外出时,应有工作人员带领。
4.感染管理
每天病室应定时通风,按时进行紫外线照射,地面定期消毒,重视手的清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月需进行病区消毒监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分析对策。不同病种患儿应尽量分室护理,同一病种患儿的急性期与恢复期也应尽量分开,患儿用过的物品经消毒处理后才能应用;医护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衣帽整洁,特别是护理患儿前、后均应洗手,有呼吸道感染者不宜护理新生儿及早产儿;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家长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暂禁探望。在儿科病区中,对新生儿、早产儿、正在接受化学治疗的白血病患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其他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均应施行保护性隔离。
5.传染病管理
病区中发现传染病患儿应立即报告疫情、及时隔离转科或转院,对患儿的污物、所住的病室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对曾与传染病患儿接触的易感儿应进行检疫。
6.家属管理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应规定合理的探视制度。护士应向患儿家属耐心介绍及解释患儿病情,宣传、讲解有关患儿疾病的基础知识及预防知识。对于有危险的、发出噪声的、不易消毒的玩具不要带入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