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科服务手册: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理论与策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颜正华教授临床用药思想研究

自1940年出师悬壶,至今已满75载,颜正华教授有着丰富的临床诊疗及用药经验。临证用药组方以“药精效宏”、“轻灵飘逸”而著称,临证用药擅结合药性与现代医学理论,古方化裁,自制新方,对多种疾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颜教授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且用药平和安全,用药思想特点突出,主要如下:
1.谙熟药性
临床用药重视合理应用多功效药物,注重从多角度、多方位全面考虑药物的选用,避免专其一点而不及其余。如生山药味甘性平,功能益气养阴,且兼涩性,临床选用多从益气、养阴兼涩性三个角度去考虑;黄精的应用则从益气、养阴、润肠三个方面考虑,若气阴两虚大便秘者用黄精,便溏者宜用山药。
用药轻灵飘逸,喜用药性平和之品,每于平和之中收获奇效。平和药既能调节脏腑功能而不致出现新的紊乱,又能祛邪而不伤或少伤正气。如解表喜用荆芥、紫苏叶、菊花、桑叶、生姜;清热喜用芦根、山栀、银花、公英、鱼腥草、淡竹叶等。再如治疗便秘一病,多选用决明子、全瓜蒌等平和之品,较少用大黄等性猛之药。对一些重症顽疾选用峻猛之品时,也往往用量偏小,以期平和之中取效。
临证多以安全为要,对毒烈药主张慎用,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投用。如果必须要用,主张严格炮制后慎用,以缓其毒,如甘遂醋制,巴豆去油制霜等;并遵古法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不效逐加,致效即止,绝不能首量即足,致使攻伐太过。且间隔使用扶正药,以免连续攻伐,伤其正气,致使故疾未去而新病又起或体虚致极,不堪用药。
由于历史演变和品种混淆等原因,中药同名异物情况比较普遍,如木通、防己、白附子、石斛、贝母等均具有多种植物来源。有的虽为同科同属,但不同种;有的则来源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科或不同的属。由于它们来源不同,所含成分与具有的性能相差很大。颜教授认为,应当根据新的研究(包括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重新认识辨别,并在临床中区别对待,分别应用。如贝母当分川贝母、浙贝母;沙参当分南沙参、北沙参等。如此,方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2.深研配伍
颜教授临证配伍用药,既注意紧扣病机、立法严谨,又注意圆机活法、知常达变。在具体组方时,他力求达到方方配伍有度,不但君臣佐使主次分明,而且相须相使配伍得当,相反相恶避忌不犯。此外,颜教授常在方中灵活应用药对或药组,不论治外感病或内伤杂病,均是如此。如治肝胃不和,呕吐吞酸,无论证属肝郁化火犯胃,还是寒热错杂者,都可投用丹溪左金丸。证属肝郁化火犯胃者,即重用黄连,少用吴茱萸,但不是原方的6∶1用量,而是2∶1或3∶1;证属寒热错杂者,两药的用量即随寒热的变化而增减,热较甚者,多用黄连,少用吴茱萸;寒多热少者,则多用吴茱萸,少用黄连;寒热相当者,则二者等量,如此每能取效。
3.不拘成方
从不为成方所局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主证确立治疗大法,再参以不同兼证,综合考量,合理组方遣药。
如根据治疗需要自拟处方: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颜教授自拟潜降汤,并随证加减,临床屡获良效。
又如选用成方治病时,常根据实际病情特点,酌情选取成方中的几味主药,再斟酌配伍其他药,不原方照搬。用小柴胡汤治肝胆郁滞夹湿热内停证,颜教授每取柴胡、黄芩等药,再配以茵陈、蒲公英、郁金等清利肝胆湿热之品。如此师古而不泥,既师法先贤,又独辟蹊径的灵活用药思路是颜教授临床用药思想的鲜活体现。
再如治疗复杂病证时,常根据治疗需要,将数个成方融为一体。如治感冒发热,咳嗽痰多,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喉痒,胸闷不畅者,颜教授常将银翘散、杏苏散、止嗽散三方合为一体,加减应用,屡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