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500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药物与出生缺陷

1.药物对胎儿会产生不良影响吗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其中,分子量越小的越容易通过,脂溶性高与离子化程度低的药物也较容易通过。药物与蛋白结合能力的高低与通过胎盘的量成反比。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包括药物本身的性质、药物剂量、用药持续时间、胎儿对药物的亲和性以及用药时的胎龄。多数药物对胚胎作用的关键期在妊娠的第3~8周,即器官分化期。心脏于妊娠20~40天对药物作用最敏感,肢体大约在第24~46天最敏感。因为有些器官几乎同时发育,所以有时一种药物会同时造成多器官畸形。
2.哪些抗生素有致畸作用
妊娠期间大剂量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胎儿牙釉质发育不全。根据用药早晚不同,分别影响乳齿和恒齿的牙釉质发育。妊娠期间大剂量或长期反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胎儿第8对脑神经,出现先天性耳聋。新生霉素能抑制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引起胎儿高胆红素血症。抗结核药利福平能诱发大鼠、小鼠发生脊柱裂、腭裂等畸形。也有研究发现,在妊娠期间使用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的孕妇所生新生儿中,发生畸形的机会比未用药者高一倍。
3.哪些抗癫痫药有致畸作用
大多数研究认为,癫痫妇女用抗癫痫药者,其婴儿畸形率较正常妇女高7~8倍,比癫痫妇女未用药者高2~3倍。致畸可能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孕妇抽搐引起缺氧、叶酸缺乏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丙戊酸盐、苯妥英钠等致畸风险较高,建议癫痫妇女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4.性激素类药物有致畸作用吗
如果在妊娠早期,特别是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时,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性激素(特别是黄体酮、炔诺酮等药物),可干扰胚胎生殖系统的正常分化,导致生殖系统畸形,使女性胎儿外生殖器男性化。因为一般临床上用于保胎的孕激素多为合成激素,合成孕激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程度的雄激素样作用。用天然孕酮保胎则未见畸形儿出生。雌激素能导致脑积水、脑膜膨出、内脏畸形等。孕妇在妊娠早期用己烯雌酚后,会对胎儿产生迟发性不良反应,所育女婴在幼儿期可引起乳腺增大,青春期后可发生生殖器的多发疾病或畸形,发生高峰在9岁左右,己烯雌酚对男性胎儿也似有影响,可导致附睾囊肿、睾丸发育不全、隐睾、精液异常等。
5.停用避孕药后多长时间怀孕较好
口服长效避孕药(如:醋酸曲普瑞林)者,应该在停药半年后再怀孕,现已不主张服用长效避免药;长期口服短效避孕药(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者,应该在停药3个月后再怀孕比较安全。
6.抗肿瘤类药物有致畸作用吗
抗肿瘤类药物多数有细胞毒作用,能阻止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有一定的致畸作用,可引起多种畸形。烷化剂中5-氟尿嘧啶、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对人类可产生死胎、流产和畸形。甲氨蝶呤可以对抗四氢叶酸,为较强的致畸剂。
7.口服抗凝剂有致畸作用吗
对必须用抗凝剂的孕妇最好用肝素,而不用香豆素类药物。因为香豆素衍生物能顺利通过胎盘,不论妊娠时期早晚,均会对胎儿造成危害,有较强的致畸作用。而肝素分子量大,表面负电荷多,不易通过胎盘。
8.抗甲状腺类药物有致畸作用吗
抗甲状腺类药物甲苯磺丁脲和氯丙脲、磺酰脲均能引起胎儿无脑、无眼等多发畸形。妊娠中期,孕妇长期使用亚碘酸盐、碘化钾等含碘药物,可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妊娠2个月后应用治疗量的放射性碘或硫氧嘧啶等抗甲状腺药,可使胎儿甲状腺滤泡萎缩退化,抗甲状腺药物能抑制胎儿甲状腺的合成,致婴儿甲状腺功能低下,而甲状腺素不足,可使胎儿自身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增加,引起胎儿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9.阿司匹林有致畸、致突变作用吗
阿司匹林是一种致突变剂,能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产生断裂片段、双着丝点和环状染色体。同时,阿司匹林也是一种致畸剂,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与死胎、死产、新生儿低体重有明显关系。妊娠10周之内不建议服用。孕后期有凝血功能障碍、妊娠高血压疾病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0.苯丙胺有致畸作用吗
苯丙胺是中枢兴奋药及抗抑郁药,因能抑制食欲而有减肥作用,曾被一些妊娠妇女用来控制过快增长的体重,结果这些妇女所生婴儿发生先天畸形(如:唇裂、心脏及大血管畸形)的人数明显增多,因此,孕妇慎用。
11.抗过敏药物有致畸作用吗
抗过敏药物中,有些药物对孕妇无不良影响,可放心使用,如葡萄糖酸钙一般对孕妇及胎儿均无不良影响,且对过敏所致的皮肤瘙痒有较好疗效。但是,哌嗪类H 1受体阻断药,如氯苯甲嗪,是一类抗组胺药,对动物有致畸作用,孕妇最好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