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500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出生缺陷相关基础知识

1.什么是遗传
人类通过繁殖所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如身高、肤色等)及生理、免疫功能等特征的传递和亲代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例如:孩子的身高主要由父母的身高决定,但是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营养、睡眠、运动、生活方式等。而在遗传学上,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例如:父亲是色盲,女儿视觉正常,但是父亲的色盲基因却传递给女儿,女儿有50%的概率将此基因传给他的孩子,使其出现色盲症状。
2.什么是变异
人类通过繁殖所产生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与子代之间互有差异,称为变异。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而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变异是生物正常的生理特征。人类多数变异现象是由于父母亲遗传基因的不同组合而导致的,例如父母均为双眼皮,而子代为单眼皮。还有一类变异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种基因突变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3.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有什么作用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基因的主要载体,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分化和发育,在决定人类遗传的变异中有重要作用。
4.染色体怎样分类
人类染色体分为两类:体细胞染色体和生殖细胞染色体。
正常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23对),来自父母方各一条,称为同源染色体,配成23对。其中,第1-22对为男女共有,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男女有别。女性有两条大小相同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有1条X染色体和1条较小的Y染色体,为XY。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5倍,且功能也不同,X染色体上除有决定女性的基因外,还有决定许多遗传性状的基因,而Y染色体上确定的基因较少。
5.什么是受精卵的性别决定
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故精子和卵子各有半数的同源染色体,称为单倍体(23条)。受精卵形成后,染色体又复原成二倍体(46条)。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保持稳定的数目,得以维持其遗传性。
卵子的染色体核型只有一种(22+X);而精子的核型有两种:X型精子(22+X)与Y型精子(22+Y)。若X型精子与卵子结合,则形成XX型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若Y型精子与卵子结合,则形成XY型受精卵,发育成男性。生殖细胞染色体决定受精卵的性别分化,称为性别决定。
6.什么是基因
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构成以外,多数生物的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不同的基因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
7.基因怎样分类
每个基因都有自己在染色体上特定的位置。凡是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位置的基因,都称为等位基因。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的(因此常被视为正常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同一位置上的其他等位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产生,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称为突变型基因。在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有两个同源染色体,所以每一个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的,这种细胞或个体就称为纯合体,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不同的,就称为杂合体。在杂合体中,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往往只表现出一个基因的性状,这个基因就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则称为隐性基因。
8.什么是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排列、组合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碱基顺序上的改变,即组成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发生改变,从而不能合成正常功能的蛋白质或酶,出现机体内酶的缺陷或蛋白质的异常。人类有很多遗传性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基因突变通常有3种结果:①变异的后果轻微,对胚胎个体不产生可察觉的有害或有利的效应,也称中性突变;②可能给个体的生育能力、适应力带来一定的好处,在群体中产生正的选择;③不利于个体的生育能力和胚胎生存,而导致遗传性疾病或肿瘤。
9.基因突变怎样分类
一般把基因突变分成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自发突变是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突变。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对生物细胞中DNA的侵袭,如射线、细胞自身代谢产物的各种化学物质等都有可能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发生突变。在特殊情况下或人为情况下发生的基因突变为诱发突变。环境因素诱发基因突变是导致先天畸形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DNA序列变异的物理形态,可大致分为点突变、大片段突变和动态突变三大类。
10.什么是遗传病
所谓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导致的异常状态,且致病的突变基因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产生的配子传递给后代,使后代发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即在一个家庭按一定方式从上代传递给下代,在每次妊娠中有一定的比例出现。
11.遗传病一般怎样分类
遗传病一般分成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与染色体病三大类。每一类都包括先天畸形。单基因遗传病按其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等。
12.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有什么差异
先天性疾病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出现症状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中有些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属遗传病,如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有些是孕期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引起的胎儿发育异常,不属于遗传病范畴。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遗传病也不一定是在出生时就有症状表现的,一些后天出现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有些遗传病要个体发育到一定年龄时才表现出来,例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般在4~6岁才发病,许多遗传性智力低下患者在婴幼儿期亦不易发现。
13.能够提供专项检查的遗传性疾病有哪些
目前能够提供专项检查的遗传性疾病主要有:地中海贫血、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脊髓性肌萎缩、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溶酶体贮积症、性别发育异常、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严重致残致死性疾病,且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遗传性疾病可以进行专项检查。
14.为什么说受精后的前8周是胚胎敏感期
受精后的前8周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因为该阶段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及多种致畸原的侵袭、影响胎儿器官正常分化、导致各种异常或畸形的关键时期,是胚胎敏感期。受精后的前8周是胚胎发育阶段,主要包括受精、卵裂、胚胞形成和植入、三胚层形成与分化等发育过程。受精卵分裂称为卵裂,分裂产生的细胞叫卵裂球。受精72小时左右出现12~16个卵裂球,称为桑葚胚。桑葚胚进入子宫腔后,细胞继续分裂增生,并呈规律性排列,中间有腔充满液体呈囊泡状,称胚泡。胚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与胚胎营养有关,称为滋养层,在胚泡腔一端的细胞群,于受精后第6~8天滋养细胞分泌蛋白酶,将子宫内膜溶解形成一个1mm左右的缺口,胚胎由此植入子宫内膜(着床),最后整个胚泡被子宫内膜包围。
胚泡的内细胞群保持着受精卵全部的分化潜力,是胚胎发育的基础。胚胎发育至受孕后第3周,内、外、中3个胚层先后形成,在第4~8周,3个胚层各自进行特殊分化,形成特定的组织和器官原基,在第8周末,90%的人体器官系统均已经形成。
15.胎儿阶段的发育有什么特征
受精后第8~40周,是各器官组织的生长与进一步分化阶段,称为胎儿期。在第16周后,基本结构与新生儿相似。
妊娠第3个月时,外生殖器开始分化,胎儿生长迅速,肌肉开始发育,出现胎动。受孕3个月时,头臀(坐高)长度约为头尾(站高)长度的2/3,其后头部生长速度较身体其他部位略慢,在第5个月为身长的1/3,在出生时为身长的1/4。各孕月胎儿身长增长约为5cm,唯有在第5个月身长增长最快,达7~9cm。在第8个月,睾丸下降至阴囊。至第8个月后,胎儿体重增长迅速,每4周约增加200g,至第10个月,胎体丰满,胎毛脱落,身长达50cm左右,体重达3000~3500g。由于个别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头颅与全身的生长有恒定的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超声检查,了解胎儿发育是否正常。
16.出生缺陷是在孕期哪个阶段形成的
如果胎儿在某种器官发育的阶段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相应器官的出生缺陷。受精后的前8周是胚胎敏感期,该阶段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及致畸原的侵袭,影响胎儿器官正常分化、导致各种异常或畸形的发生。例如在怀孕第3周至第6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易出现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出生缺陷。
17.什么是先天畸形
出生时就有的畸形称为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等。先天畸形不一定都是遗传病,但是遗传病大多伴有先天畸形。
18.什么是染色体病
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正常女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唐氏综合征,又称为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患儿表现为明显的智能及运动发育落后、特殊面容和多发畸形,发生机制是父母生殖细胞(多数为母方)在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的不分离,导致子代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致病。孕妇年龄越大,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越高。
19.什么是染色体的整倍性畸变
正常人生殖细胞具有23条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称为单倍体;体细胞具有46条染色体,称为二倍体;如果染色体数目的改变是一个染色体组的倍数,如69,XXY,称为染色体的整倍性畸变。
20.什么是染色体的非整倍性畸变
如果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不是一个染色体组的倍数,如45,X和47,XXY,称为染色体的非整倍性畸变。
21.染色体的结构畸变有哪些
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包括:重复、缺失、插入、倒位、易位、环状染色体、等臂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等。猫叫综合征是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导致,典型临床表现为:猫叫样哭声,头面部畸形,生长发育落后及严重智力低下。
22.什么是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通常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又称为孟德尔遗传病。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及白化病等。目前已经发现有6000多种单基因遗传病。例如: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酪氨酸酶缺乏或是酪氨酸酶的功能障碍,导致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的遗传性白斑病。
23.什么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如有一个突变,就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并显示出其特征性的表型;例如Huntington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成骨不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中都发生突变,才能显示出其特征性的表型,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病。
24.什么是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性状是隐性的,在患病家系中常表现为女性携带,男性患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性状是显性的;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这一显性致病基因的概率高,因此这类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但病情较男性轻,男性患者病情重,且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患病。如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属于X连锁显性遗传,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
25.什么是共显性
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同时存在,均能表达并且显示出不同的表型,这种现象为共显性;如人类的ABO血型及MN血型系统均为共显性。
26.什么是延迟显性
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杂合子,在早年致病基因并不表达,到了一定年龄才会表达致病,称为延迟显性;如Huntington病。
27.什么是基因外显
基因在患者身上表达并显示其临床表型称为基因外显。理论上,致病基因突变均可使个体患病并表现出其相关表型。但是,在临床上可以见到显性基因突变,但个体并无相关表型,或是表型的严重程度不同,或是表型不同;通常可用三个方面解释:外显不全、表现度差异及基因多效性。
28.什么是外显不全
外显不全指不是所有携带显性致病基因的个体均能表现出临床表型的现象。外显不全可能与几个因素相关:生长发育性、时间相关性、性别性。例如前脑无裂畸形,临床表现为独眼畸形、眼距短及中线腭裂等,一些患者携带致病基因但表型正常;Huntington舞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0岁前很少发病,多数在中年后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29.什么是表现度差异
患相同疾病的不同患者间临床表现与严重程度的差异称为表现度差异。例如成骨不全病患者,致病基因为 COL1A1COL1A2,其杂合子患者,严重者胎儿宫内出现多发骨折,甚至死亡;而轻者在学龄前才出现症状,并可存活至高龄。
30.什么是基因多效性
一个或同一对等位基因突变可导致多种表型效应的现象。例如马方综合征, FBN1基因突变可以引起晶状体异位、蜘蛛脚样指和主动脉根部扩张等三大不同器官系统的病变。
31.什么是从性显性
不同性别的个体,常染色体基因发生相同的突变,表型的出现偏重于一种性别的现象。例如:携带早秃基因的杂合子,男性约35岁即可出现以头顶为中心向外扩展的进行性、对称性脱发;而女性仅仅表现为头发稀疏。
32.什么是限性遗传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完全不在另一种性别中表达。例如子宫阴道积水症只有女性发病,而家族性睾丸中毒症只有男性发病。
33.什么是点突变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中单个碱基的置换,包括转换和颠换。也可以指小片段的DNA序列变异,例如几个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碱基替换。例如,A>G,T>C为转换;A>T,G>C为颠换。根据点突变对基因的影响,点突变又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同义突变、移码突变、剪切位点突变等。
34.什么是动态突变
动态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特定的短核苷酸序列单元(如CGG,CAG)的拷贝数目发生扩增而导致的突变。常见的与动态突变有关的遗传病,如脆性X综合征、Huntington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