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者的话
聂惠民教授师承秦伯未、陈慎吾、刘渡舟、宋向元等中医伤寒学名医大家,数十年来,全心致力于伤寒学术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并且在刘渡舟教授领导下,工作了二十多年。通过临床运用《伤寒论》,实践中反复验证,勇于探索,深入研究,总结出了六经辨证理法方药的运用规律,形成了独创的学术思想。
1.承扬仲景学术,深研《伤寒论》
聂惠民教授潜心研究,认为《伤寒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它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开拓了临床论治途径,所以必须创新认识《伤寒论》学术内涵。
聂惠民教授认为,《伤寒论》是一部广论疑难杂病的专著,可指导内、外、妇、儿等各科疑难病的辨治,凸显了其临床应用价值。聂惠民教授研究《伤寒论》,注重博采众长,突出临床实用性,并注重总结个人多年临床应用经方的丰富经验。聂惠民教授应用经方,善于化裁,灵活多变,注重创新,系统阐述创研伤寒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经验,见解独到。
2.倡导合方论治,助益经方应用
聂惠民教授认为,合方是一种独到的论治方法,合方始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于时代的变迁与疾病谱的演变,“合方”模式更适于目前的中医临床现实。聂惠民教授研究合方始于1962年,从理论到实践,反复验证,建立了合方论治的学术体系,开拓了组方的新途径,这对于指导现代临床,提高疗效,治愈疾病,具有明显优势和实用价值。
3.辨治疑难杂病,临床经验独特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聂惠民教授形成了独特的临床经验。
(1)重视疾病特点,创立“四因制宜”:此即在“三因制宜”的基础上,加入“因病”制宜。聂惠民教授认为疾病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因病”制宜,既要从宏观角度掌握疾病发展的总规律,也要注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特征与变化。
(2)倡导“六八结合辨证”:即临床将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法。掌握好“六八结合辨证”,有助于应用经方,取得优良疗效。
(3)倡导“动态辨证”,提高医疗诊技:此法是从疾病演变中辨证,即“动态辨证”法。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变化,应用“动态辨证”,掌握疾病的发展变化,指导论治疾病,临床具有十分重大的实用价值。
(4)擅长调理脾胃,治消化系疾病:对各种慢性病的治疗,重视对脾胃功能的调护。擅用经方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肠炎及血液系统相关的疑难杂病。
(5)活用解郁疗法,论治疑难杂病:聂惠民教授从病机的角度认识其“郁”,提出很多疾病之病机都与气机郁滞关系密切,把解郁法运用于疑难杂病论治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聂惠民〈伤寒论〉临证心法》凝结了聂惠民教授几十年研究《伤寒论》的学术精华与经方临床应用经验,全书分为研经心法、用方心法、验案举要及薪火传承四部分,从不同方面展现了聂惠民教授《伤寒论》临证心法。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