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准备
日子一晃,十几日过去了。
李承轩也适应了自己成为了婴儿的现状。
前几天,有个下人打扮的人过来跟母亲说了什么,母亲突然一改往日的从容似乎有些急躁,好像总是在等什么一样。
之后,听到母亲和姑姑的对话才知道是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出征快要回来了,这不今天母亲和姑姑仔仔细细的打扮了一番,抱着小承轩出了国公府,在一个似乎是碑楼的地方站定,不多时,远方有一队骑兵极速的奔了过来在李承轩的面前站定,领头的人一身铠甲,下了马将马交给后面的人后,三步并做两步笑着上前说道:“三姐、观音婢,我回来了。”没错,李承轩的姑姑就是大唐有名的平阳昭公主李秀宁,当然现在还不是。
“恭贺二弟凯旋。”
“恭贺夫君凯旋。”
李秀宁和长孙也是笑着上前施礼道。
完成了凯旋归家的礼仪后,李世民一只手拉住长孙的手,另一只手抚摸着长孙的脸颊,二人深情的望着对方,李世民很是深情的说道:“观音婢,我出征在外苦了你了。”
“没关系的夫君,在家里公公和大哥大嫂很照顾妾身的,还有三姐也时常来找妾身聊天,反倒是夫君外出征战受苦了。”长孙被感动的红了眼圈。
“诶呀呀,你们两个好肉麻啊!我和我大侄子还在这呢!”
“咳咳,来来来,让我看看儿子。”李世民清咳了两声后从李秀宁怀里接过李宸对早已两颊通红的长孙问道:“父亲给我来信说是紫阳道长收了轩儿做弟子?”
“嗯,是的呢,听说紫阳道长看过轩儿的面相说是轩儿是咱们李家的福星呢。”李秀宁在一旁插嘴道。
长孙也是点了点头,说道:“三姐说的没错,只不过紫阳道长说轩儿的命格好像和另一个人有关,要找到另一个人才能看清宸儿的完整命格。”
躺在李世民怀里的李承轩因为当时刚刚出生不久,一直在睡觉,所以并不知道紫阳和李渊的对话,这时听到长孙的话,心里不由得想到:紫阳不是演义里的人么?连这个大佬都没看清我得面相,那另一个有关的人极有可能是洋洋了,总算知道一些有关的线索了。
“好了,咱们赶快回家吧,我还得去见过父亲呢。”李世民考虑到长孙刚刚生产完,不能着凉便赶紧结束了话题,抱着李承轩和长孙和李秀宁向国公府走去。
很快一行四人便回到了国公府,李世民跨过火盆(据说这是用来去除在外征战沾染的晦气的)来到国公府的大厅,对在主位的李渊行礼说道:“不孝孩儿在外征战,未能亲自侍奉父亲,今日归来,请父亲责罚。”
“吾儿在外可曾有负皇命?”
“未曾。”
“吾儿征战可有怯战畏战?”
“未曾。”
“吾儿可有杀敌破阵之功。”
“孩儿跟随云定兴将军数破敌军,斩首无数。”
“吾儿,在外杀敌报国,建功立勋,光宗耀祖,何错之有?起来。”
“是。”
……
李渊与李世民完成一律礼仪后,对李世民说道:“世民啊,你这次在雁门关外做的很好,为父知道后也很欣慰,你和观音婢也是数月未见了,我这里也就不留你了,去后院休息一下吧。”
李世民闻言后,对着李渊施礼道:“如此,孩儿先行告退了。”
李渊挥了挥手,说道:“去吧莫做小女儿之态。”
李世民一行人告别了李渊以后,来到后院李世民对长孙说道:“观音婢你先回房吧,我先去沐浴一下。”长孙点了点头便抱着李承轩离开了。
沐浴后的李世民回到房间,一边逗着儿子,一边和长孙说着自己在军中的事情,而长孙则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相濡以沫之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便有下人在外面问道:“二公子,到了晚餐的时间了,老爷叫您与二夫人一起去前厅用餐。”李世民回了句“知道了”,便与长孙稍微整理了一下,带着小承轩就出门了。
前厅中,李渊与李建成夫妇已经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了(隋唐时期的餐饮礼仪就是每人一个桌案,大家都是分开做的),李世民与长孙对三人行了礼便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做好了,不过小承轩却被李渊放到了自己的怀里,这时主位上的李渊抱着李承轩对下面的四人说道:“今天这是家宴,不用太过拘谨,大家随意些。”下首四人应声之后,便吃喝了起来。
一场晚宴很快便结束了,临了之后,李渊对李建成和李世民说道:“建成世民,晚些时候,你二人到我书房里来一趟,为父有些事情和你们说。”李建成与李世民相互对视了一眼便应了下来。
李渊的书房里。
李渊看着面前的兄弟俩人,面色沉重的说道:“大隋进来的情况你们都知道,陛下太过急功近利,那些人也是不识时务,现在天下烽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前些日子紫阳道长给轩儿取了个名字,便是‘承轩`二字,依为父的想法,可能是紫阳道长在暗示着一些东西,所以为父叫你们来是要问问你们的看法。”
李渊的话让李建成与李世民很是意外。
李建成微微思考了一下,说道:“孩儿看来,虽说现在天下大乱,但是大隋的气数还没断,何况现在咱们什么都没有准备,不宜仓促起事,如今还是安稳些的好。”
“父亲,大哥说的是,现在起事太过仓促,不过既然已经决定了,不如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李世民还是比较赞同李建成的话。
李渊长处一口气,面色轻松的说道:“既然这样的话,咱们就要就要做准备了。但是为父现在手里没兵,而且还受陛下猜忌,所以还不宜有什么大动作,且先等等。况且,还得给陛下留个有分量的人质,用以稳住陛下。唉......”
“父亲,我去吧,大哥是世子不能涉险,孩儿有救驾勤王之功至少在父亲起事之前孩儿是无恙的。”李世民微微沉吟了一下,对李渊说道。
未等李渊说什么,李建成大急:“二弟,万万不可,且不说其他万一你出事了,观音婢还有刚刚出生的轩儿怎么办?还有,现在唐国公府上除了父亲也只有你有领兵打仗的能力,哪怕是现在仓促起兵,你也不能去。”
“建成说得对,咱们唐国公府上还没有窘迫到让你去做人质的地步,此话休得再提。”最终还是李渊下了决定驳回了李世民的话。
李世民闻言知道是自己小题大做了,便不再说这种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