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宣教网络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3 自媒体对社会结构重构的影响

自媒体的来临将彻底扭转个人与社会在传播领域里的传统关系,自媒体具有言论发布自由、扩散范围广的特点,是深受普通大众热爱的媒体渠道。对于自媒体的应用,不但可以提升人们的主观意识、参与意识和独立意识,还对社会结构重构和个人行为的重塑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3.1 自媒体对个体思维方式的影响

自媒体的高速成长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超文本阅读方式是自媒体中的一种功能,人们从此不必再受到逻辑的、理性的、线性的影响,而是更为看重基于自己内心的抉择。“用户不再用一种线性的、一页页、一行行的方式,而是以直觉的、联想的方法将信息链接起来。超文本培育了一种由直觉和联想的跳跃所激励的学问。”超文本阅读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其确实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选择空间,而缺点是会使人们的感知功能逐渐弱化或丧失。在网络空间中“冲浪”的主体却“没有停泊的锚,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透视点,没有明确的中心,没有清晰的边界”。超文本与传统文本相比较,最大的劣势在于文本内容过于单调,而且带有随意性和松散性。

所有的信息技术都会带来一种智能伦理。印刷图书帮助人们进入聚精会神的状态,从而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相对地,互联网鼓励人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这是一套速度至上、效率至上的伦理——如此说来,互联网正在按照自己的面目改造我们。我们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同时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3.3.2 自媒体对个体主动性的影响

让用户同时拥有信息发布和信息接收的功能,这是自媒体深受用户喜欢的原因,从而有助于自媒体交互性功能的效果达到最佳,并且有助于其快速、简便地成长。自媒体的诞生,直接影响了信息源的传统架构,消除了用户意识控制的弥漫性,再一次塑造了有关个人信息源的文化价值。另外,基于电子、数码产品的普及,人们只需要通过使用电子设备就可以轻易地获取所需信息并传播出去。例如,2008年11月孟买发生的恐怖袭击中,一位妇女通过推特(Twitter)发布了大量现场的图片和信息。

由此可见,人们通过自媒体这样一种传播方式,借助由文字、图片等元素组合成的内容,结合自身个性的表现方式,通过网络将独家的信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然而,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已不只是一种个人的传播行为,而是带有社会责任感的传播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自媒体作为一种自由传播工具,在政治生活领域中拓展了人们的话语权,确保了言论自由在最大限度上和最普遍的范围内得以实现。

3.3.3 自媒体对文化边界的影响

自媒体的出现有弊也有利。自媒体的弊在于形成了传播“去中心化”效应,它主要作用于三个方面:第一,对于价值判断和文化边界的削弱。第二,多元的文化生态的形成。前者造成的影响是人们对于价值的取向和判断面临文化混乱困难,后者造成的影响是多元生态圈的形成会使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出现向多极化分化的现象。因此,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工作是重中之重。第三,造成权威的削弱。在自媒体形成的网络环境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者,每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话语权并成为话语主体,“对于何时、为何、与何人交换何种信息,用户们能进行非中心化的、分散的、直接的控制”。然而,由于自媒体是以网络为载体,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在信息方式中,主体不再固定于绝对时空的某一点上,不再拥有一个物理的、确定的、能够理性估测其利弊得失的制高点”。

3.3.4 自媒体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自媒体的诞生,不仅是一场信源革命,还对政治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媒介实现民众化道路的里程碑,是民众争取拥有自己话语权的开始,是缩短精英与民众距离的起点,也是实现传播平等的起始。自媒体的出现,为我国的政治信息公开化提供了一个契机,为民众与政府高层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为政府高层监督基层政府提供了民意参考。自从应用自媒体后,官民之间的对话变得畅通无阻,而传统失效的情况也极少发生。由此可以推出,自媒体的出现必会提高政治信息的透明度,而决策质量也会有所改变,对于社会管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人的需求与行为不仅会改变网络技术的走向,还会影响现实世界的传播方式与意识形态。自媒体引起的传播方式变革只是一个起点,其对价值观的影响会逐步具有向公共领域发展的趋势,在两者的不断调试和相互促进中,将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