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自从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而形成以来,其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其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与研究范围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般由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理论四个方面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图1-1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续)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O)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等。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关系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从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由企业组织理论和SCP分析框架两部分内容构成。

企业组织理论侧重于企业内部组织与治理结构研究,打破了企业“黑箱”,并较为合理地解释了企业的性质与成因、规模与边界问题。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组织形态、治理结构及其对企业运行效率的影响方面,取得了巨大研究进展,形成了新的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该理论使得产业组织理论从原来的企业间垄断与竞争关系研究,延伸至企业内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等内部关系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围,丰富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

SCP即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和市场绩效(P)范式。这一范式虽然是由哈佛学派最早建立的,却在以后的各派产业组织理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SCP范式侧重于SCP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中,市场结构理论主要研究某一产业市场的结构形态,分析该市场内企业间的规模差异与规模结构,重点研究形成这一市场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包括企业规模及其规模经济性、进入与退出壁垒、产品差别化等),同时还分析某一市场结构形态对企业市场行为和产业运行绩效的影响。市场行为理论主要分析某一市场结构形态下的企业行为问题,而且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侧重于分析寡头企业博弈行为和策略性行为,同时也分析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市场绩效理论重点分析某一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产业运行绩效问题,侧重于市场绩效的评价方法和衡量指标研究,同时还研究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探讨经济结构状况及其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关联分析理论和产业空间布局理论等。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制定产业结构规划与优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产业结构研究一般不涉及过于细致的产业分类及产业之间的中间产品的交换、消费、占有问题,所以可以被看作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部分。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二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与规律,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四是主导产业或战略产业的选择及其政策等。另外,还要涉及产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性研究内容。

产业关联分析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主要运用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及其特性。其目的是通过各产业间的量化比例关系分析,揭示产业间的关联方式、关联程度及关联效应,探讨产业结构演化发展的技术水平和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

产业空间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分工和空间布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一定的经济区域来进行,这样就形成了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地理分工和空间布局结构。产业空间布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产业布局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一般规律,以及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和产业布局政策等。

(三)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产业发展周期、产业发展规律,以及产业的转移、融合、聚集和产业发展政策等问题。产业发展规律主要是指一个产业的诞生、成长、扩张、衰退、淘汰的各个发展阶段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环境,以及这些条件和环境因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一个产业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同时,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也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例如,一个新兴产业的诞生往往是由某项新发明、新创造开始的,而新的发明、创造又有赖于政府和企业对研究和开发支持的政策和战略。所以,只有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规律促进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业的知识化、融合化、集群化和生态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因此,产业集群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和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理论便构成了产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

(四)产业管理理论

产业管理理论主要研究政府及相关部门与产业(企业)之间的管理关系,主要涉及产业规制(管制)、产业政策和行业管理等问题。

产业规制研究旨在解决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问题。它主要分析政府实施产业规制的根据、范围与边界,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如何设计与实施等问题。政府规制从内容上来区分,主要包括经济性和社会性规制。经济性规制包括价格规制、准入规制、企业财务会计和内部运营规制等;社会性规制包括产品质量规制、卫生、健康与安全规制以及环境规制等。政府规制从方式上又可分为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如监管机构对企业产品的直接定价就属于直接规制的范畴,而针对企业市场行为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则属于间接规制的范畴。

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纵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从横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行业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与企业微观经济管理之间的管理层次,也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经济管理形式,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就是按照行业规划、行业组织、行业协调以及按照行业沟通形成的一种行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包含行业管理的两个层次,即组织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来统一规划、协调、指导和沟通相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行业发展,同时要根据重点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各行业进行规划、协调和指导。实现这种管理的主体就是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联合会,并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行业管理研究主要涉及行业协会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及其管理行为与绩效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