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温庭筠:词为脂粉,却也饱含深情!
唐宪宗元和七年,一个姓温的小孩出生在了山西太原。他就是被后世常常提及的“花间派鼻祖”——温庭筠。说起温庭筠,人们对他的印象并不很好。虽然他写了那么多的秾词丽句,可是却并非一个有情之人。史料说他恃才傲慢,不解风蕴,而且情商堪忧。如果说这些是因为自小缺爱造成的,可是,当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他面前时,他非但没有珍惜,却还转手把她推给别人。这样的举止,就不是愚蠢,而是无情了。
后来他历经坎坷,如梦初醒,才明白对她的那份深情,其实一直就藏在自己心里。他想把这些说给她听,可是却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于是,便只能把这份尘世的悲哀寄托于词作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点儿都不陌生。当沈眉庄倒下的那一刻,当甄嬛悲痛欲绝离开的那一刻,当音乐不由响起的那一刻,你是否还清晰记得?刘欢老师将它谱成曲,更使这个多愁美艳的女子形象展露出来了。
而这么经典的词作却来源于一次代笔。当温庭筠代令狐绹把这首词写给唐宣宗时,宣宗看了大喜。本来是要借此机会得到升迁。可是他恃才傲物,说人家宰相胸无点墨,之后又对皇帝指指点点。不用说,他只能被逐出京师了。离开京城之后,他写的闺怨词更多了,这对于敬佩屈原的他来说,亦算得上是一种效仿!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菩萨蛮》
这是一首描画词,画的是谁呢?我一直以为是那个叫鱼幼薇的小姑娘。曾经,也是在那个江上柳如烟的夜晚。她写下了这首《江边柳》: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温庭筠读罢,不禁惊叹,从此收她为徒,传授诗词文技。
《唐才子传》对这个小女孩的描述是: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因为出身贫寒,只能在秦楼楚馆的后院给人家洗衣晾被。而温老师又总爱出入这些地方,在入厕时听见歌声,便不禁想去一探究竟。结果发现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小丫头。后来温老师离开,这个小丫头竟写信说爱他,温老师先是大吃一惊,接着置若罔闻,随后便把刚中状元的文艺青年——李亿介绍给了鱼幼薇。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对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的温老师来说,教学生自然是十分出色的。而且这个学生还是个天才。可是对于十四五岁鱼幼薇来说,温老师上次的举动明显已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疤。而就在这个疤还没好的时候,温老师拍拍手走人了。接着文艺青年李亿又对她“狂轰滥炸”。最后,她终于顶着“爱的名义”嫁给了人家有妇之夫。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不管是鱼幼薇思念温老师,还是温老师醒悟过来后思念她,这一切之中都饱含了满满的深情。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
温老师还真是温情,不就是因为人家鱼同学写了首柳条诗嘛?温老师就对此念念不忘,爱屋及乌。
当鱼幼薇发现了李亿的正妻是个母老虎,而他又是对此束手无策后,一切就都晚了。正房强逼休妾,她被扫地出门,之后跻身于道观。而这个道观是不是当年杨贵妃的修行之地?她对此豪无兴趣。她渴望李亿能快来接她,但却一直杳无音信。于是,她开始了堕落。
当她效仿武则天一样招男妓的时候,却因为没有她那样的权力而失败,最终,她鞭杀奴婢,被下令处死。彼时,“惊塞雁,起城乌”,一切向晚。对这些,温老师所表现出的态度是:失望,失望,还是失望……
从少年开始,温庭筠就表现出了一种特立独行。他看不起权贵,写诗讽刺毫无忌讳。而且还恃才傲物,出言不逊,丝毫不给别人留面子。另外,他天性洒脱,初到长安便同令狐滈等人吃酒狎妓,考场代笔,致使声名狼藉,人人憎恶。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见得他有多大退缩,依旧是我行我素,不畏人言。可是,在面对鱼幼薇的时候,他却在意自己长相和两人年龄差距,最终放弃了爱情。这样的人,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王国维认为温庭筠的词仅为“皮秀”,我却以为,这看似脂粉的闺怨词,背后自有着一份厚重。也许是因为他见的美女的太多了,也许是因为他爱的那个人倾国倾城,所以在他面对自己不堪的容貌时候,才会不由自主地伤心落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