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基础交互模式和IDLE
Python内置两种与解释器的交互模式:原始的基础(命令行)模式和IDLE。IDLE在很多平台(包括Windows、Mac和Linux)上都有提供,但在其他平台上可能就没有了。为了能让IDLE运行起来,可能需要多做几步操作并安装额外的软件包。但这些多做的工作是值得的,因为IDLE提供了比基础的交互模式更流畅的用户体验。不过,即便平常是用IDLE的,可能还是需要时常启用一下基础模式。对这两种模式的启动和使用,都应该足够熟悉才行。
2.2.1 基础交互模式
基础交互模式是一个相当原生的环境,但本书中的交互式例程一般都比较小。在本书的后续部分,会介绍如何方便地将文件中的代码加入会话(通过模块机制)。下面是在Windows、macOS和UNIX中启动基础会话的步骤。
■ 在Windows 中启动基础会话——对于Python 3.x版本,可以导航到“开始”菜单中的“Python 3.6”子菜单,找到“Python 3.6(32-bit)”并单击。或者可以直接找到Python.exe可执行文件(例如,在C:\Users\myuser\AppData\LocaI\Programs\Python\Python35-32中)并双击它。然后会出现图2-1所示的窗口。

图2-1 Windows 10中的基础交互模式
■ 在macOS中启动基础会话——打开一个终端窗口并键入python3。如果出现“Command not found”错误,请运行Applications目录下Python3子目录中的Update Shell Profile脚本。
■ 在UNIX中启动基础会话——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python3。在当前窗口中会出现版本消息,类似于图2-1所示,后面跟着Python提示符>>>。
退出交互式shell
按下Ctrl+Z(Windows中)或Ctrl+D(Linux或UNIX中),或者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exit(),即可退出基础会话。
大部分系统都带有命令行编辑和命令历史记录机制。用上下箭头键和Home、End、Page Up、Page Down键可以翻看之前输入的命令,按下Enter键即可再次执行。在用本书学习Python时,这种方式足够用了。另一种方案是使用优秀的Python模式下的Emacs编辑器,通过集成的shell缓冲区来访问Python的交互模式。
2.2.2 IDLE集成开发环境
IDLE是Python内置的开发环境,其名称为“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的缩写(当然,也可能受了某个英国电视节目演员姓氏的影响)。IDLE集成了交互式解释器、代码编辑和调试工具,与创建Python代码有关的工作可以在此一站式完成。IDLE提供的多种工具,足以吸引大家从它这里开始学习Python。以下是在Windows、macOS和Linux中运行IDLE的方法。
■ 在Windows中启动IDLE——对于Python 3.6版本,可以打开Windows“开始”菜单,找到“IDLE(Python 3.6 32-bit)”并单击。然后将会出现图2-2所示的窗口。

图2-2 WIndows中的IDLE
■ 在macOS中启动IDLE——进入Applications目录下的Python 3.x子目录,在此运行IDLE。
■ 在Linux或UNIX中启动IDLE——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dle3,将会出现一个类似图2-2的窗口。如果使用操作系统的包管理器来安装IDLE,那么在Programming之类的子菜单中应该会有一个IDLE的菜单项。
2.2.3 基础交互模式和IDLE的适用场景
用IDLE还是用基础shell窗口呢?请先从IDLE或Python shell窗口开始。在第10章以前,这两种界面都能胜任本书的代码示例。第10章将会介绍如何编写自己的模块,用IDLE创建和编辑代码文件会比较便捷一些。但如果有特别偏爱的文本编辑器,也许再加上基础shell窗口就能满足需要了。如果没有特别偏爱的编辑器,建议就从IDLE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