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引言
2016年7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2016年10月1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共有127个特色小镇;2017年8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共有276个特色小镇;两批中国特色小镇共403个。有研究指出,从已经发布的两批特色小镇名单来看,第一批中,旅游小镇占到70%之多;第二批中,旅游型和历史文化型的旅游小镇占到50%之多。以旅游为核心的小镇占一半以上,这个数据充分显示,特色小镇以旅游小镇为主体。
中国特色小镇发展兴起于浙江省,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参观杭州云栖小镇时,提出“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此后云栖小镇成为特色小镇典型范例。云栖小镇之所以成为特色小镇,依托的是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共同打造的云计算产业。2015年12月,李强在《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文中指出,特色小镇必须定位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也就是聚焦支撑浙江省长远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而国家层面的建村〔2016〕147号文件对特色小镇培育的首要要求是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可见,无论从特色小镇在中国的源起,抑或从地方到国家的政策文件,均并非将旅游产业作为特色小镇构建的核心。然而,实际的旅游小镇成为特色小镇的主体,似乎背离了特色小镇发展初衷。由此,直接引发的问题是,旅游为何会主导着特色小镇的发展,旅游小镇的发展逻辑究竟是什么?同时,在旅游小镇建设(培育)来势汹汹、旅游小镇成为特色小镇建设主体的背景下,不少旅游小镇的发展存在着重概念、重规划、重申报、重立项、重建设,而轻运营、轻管理等现象,容易导致有形式、没实效,不利于旅游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地,探索旅游小镇运营模式显得尤为必要且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