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小镇研究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一)特色小镇政策概况

1.国家部委局行针对特色小镇专项政策

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已开始围绕小城镇制定政策文件,系列代表性政策文件如下。

(1)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和标准》。主要内容:建制镇被规定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镇,其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首部建制镇设置专项政策,为建制镇的设置制定了标准,对规范城镇的设立有重大意义。

(2)196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调整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主要内容:a.工商业和手工业相当集中、聚居人口在3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占70%以上,或者聚居人口在2500人以上不足3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85%以上,确有必要由县级国家机关领导的地方,可以设置镇的建制。b.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商业和手工业集中地,聚居人口虽然不足3000人,或者非农业人口不足70%,但是确有必要由县级国家机关领导的,也可以设置镇的建制。c.现有的镇建制,凡是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或者虽然符合上述人口条件,但是以改归乡村人民公社领导为有利的,都应该撤销;即使是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也应该撤销。重要影响:从人口数量、人口从业类型等方面规划建制镇设置,进一步提高镇设置标准。

(3)1984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建制镇标准的报告》。主要内容:a.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b.总人口在20000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20000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c.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d.凡具备建镇条件的乡,撤乡建镇后,实行镇管村的体制;暂时不具备设镇条件的集镇,应在乡人民政府中配备专人加以管理。重要影响:对建制镇的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修订体现出对建制镇设置的灵活性与因地制宜,这也成为目前对建制镇设置标准最重要的专项政策与指导文件。

(4)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主要内容:在第五专题“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中,指出要“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重要影响: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做出全面部署,首次将小城镇规划建设列入其中,对21世纪小城镇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

(5)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认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培育经济基础、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等方面阐述小城镇发展路径。重要影响:对后续各省陆续出台相应的小城镇发展指导性意见提供整体性指引。

(6)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要以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并逐步定居为核心推进城镇化;要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要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和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推进城镇化。重要影响: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7)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主要内容: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重要影响:分31章全面系统地介绍城镇化发展,首部国家层面的城镇化发展规划政策,顶层设计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8)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强调要加快特色小镇发展,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重要影响:分9个专题36条具体措施介绍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特色小城镇建设单独为第4专题,凸显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地位。

应该指出,以往政策文件主要针对小城镇、建制镇的设置与建设而制定,2016年7月,由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则是首个国家层面的特色小镇专项政策。此后,国家相关部委局行针对特色小镇专项发文十几项,所发文件数量之多之密前所未有,对特色小镇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见表1)。

表1 国家层面特色小镇专项政策

续表

续表

2.省级层面针对特色小镇专项政策

通过对法律之星、北大法宝等政策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时查阅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公开的政策文件,共获得93份省级层面的特色小镇专项政策(见图1)。省级层面特色小镇专项政策较早可追溯至针对旅游小镇的专项政策。2005年,云南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云南省首批旅游小镇分类开发建设名单,包括11个保护提升型旅游小镇、22个开发建设型旅游小镇、27个规划准备型旅游小镇。2011年,云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采取省级重点开发建设 210个特色小镇,包括现代农业小镇、工业小镇、旅游小镇、商贸小镇、边境口岸小镇和生态园林小镇6大类型。此后,2015年浙江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及2016年国家层面的建村〔2016〕147号文件,则催生了各省陆续出台相应的特色小镇专项政策文件。其中,除山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尚未公开发布特色小镇专项政策外,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发布了特色小镇专项政策,浙江省发布数量最多,占比总量达19.35%,发布数量排名前5的分别是浙江省(18份)、山东省(7份)、河北省(6份)、广东省(6份)和江苏省(5份)。

图1 省级层面特色小镇专项政策分布

资料来源:法律之星、北大法宝等数据库及各省相关政府部门网站整理汇编。

(二)特色小镇发展概况

1.国级特色小镇发展

2016年7月,建村〔2016〕147号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约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2016年10月,建村〔2016〕221号文件,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共127个。2017年8月,建村〔2017〕178号文件,公布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共276个。自此,两批中国特色小镇共403个(见表2)。[2]

从中国特色小镇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来看,数量由多至少排序依次为,浙江(23个)>[江苏(22个)=山东(22个)]>[广东(20个)=四川(20个)]>[湖北(16个)=湖南(16个)]>[安徽(15个)=河南(15个)=贵州(15个)]>[福建(14个)=陕西(14个)=广西(14个)=新疆(14个)]>[云南(13个)=辽宁(13个)=重庆(13个)]>[河北(12个)=山西(12个)=江西(12个)=内蒙古(12个)]>黑龙江(11个)>[吉林(9个)=上海(9个)]>甘肃(8个)>[海南(7个)=西藏(7个)=宁夏(7个)=北京(7个)]>青海(6个)>天津(5个)(见图2)。其中,不少于20个特色小镇的有5个省,分别是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四川,整体上与这些省份的经济实力相匹配。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特色小镇发展速度较快,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比第一批增长了117%,而增长速度超过150%的有云南、山西、内蒙古、河南和黑龙江,分别增长了233%、200%、200%、175%、167%。

表2 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图2 中国特色小镇数量

资料来源:据住建部网站整理汇编。

从七大地理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中国特色小镇数量最多,有117个,其次是西南地区,有68个,西北、华中、华南、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较为接近(见图3)。

图3 中国特色小镇的区域分布

说明:内蒙古分别属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按特色小镇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归属。

2.省级特色小镇发展

在建村〔2016〕147号文件的引导下,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了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工作,并将列入创建或培育名单的省级特色小镇进行优选,推荐参评下一批次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共1055个,除山西、河南、湖南、贵州、陕西、青海、内蒙古、新疆、北京和上海尚未公开发布省级特色小镇创建或培育名单外,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发布了省级特色小镇名单,不少于100个省级特色小镇的有4个省,分别是浙江(114个)、山东(109个)、云南(105个)和海南(100个)(见图4)。其中,浙江对特色小镇的创建与培育最为重视亦最为迅速,分别于2015年6月、2016年1月和2017年8月公布了三批省级特色小镇,是唯一一个公布了三批次特色小镇的省份。

图4 省级特色小镇数量

说明:仅统计有正式公布名单通知的省级特色小镇,包括创建和培育。

从七大地理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省级特色小镇数量最多,有425个,其次是西南地区与华南地区,分别有202个和181个,西北、华中地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较少(见图5)。

图5 省级特色小镇的区域分布

(三)特色小镇综合实力

发改规划〔2017〕2084号文件指出,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事实上,两批中国特色小镇共403个主要是行政建制镇。《2017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发布了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行政建制镇,研究范围是全国27个省和自治区,不包括4个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千强镇的排名是通过计算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3个指标的综合得分。测评千强镇排名的3个关键指标适合衡量特色小镇综合实力,同时,中国特色小镇与千强镇均为建制镇,两者具有可比性。因此,通过对比中国特色小镇在千强镇中的情况,可以了解目前中国特色小镇综合实力。系统收集千强镇的名单及排名,在此基础上,逐个检索中国特色小镇在千强镇的分布及排名,最终得到千强镇中的特色小镇(见表3)。

表3 千强镇中的特色小镇

续表

从表3可知,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和宁夏没有中国特色小镇属于千强镇,余下的20个省(自治区)共有81个中国特色小镇为千强镇,在中国特色小镇总量中占比20.1%,在全国千强镇中占比8.1%;仅有12个中国特色小镇为百强镇,在中国特色小镇总量中占比1.28%,在全国百强镇中占比12%。其中,江苏(18个)、山东(11个)、浙江(10个)位列千强镇中的特色小镇数量前3名。从区域分布来看,千强镇中的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也有不同程度数量分布,但东北地区千强镇中的特色小镇数量少。该结论与冯新刚对国家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百强评估的区域分布情况高度一致,整体反映出中国特色小镇的综合实力不强。这种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与建村〔2016〕220号文件的“以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优先支持对象”,与建村〔2017〕27号文件的“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基本人居卫生条件改善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与建办村函〔2017〕357号文件的“县政府驻地镇不推荐”,与发改规划〔2017〕102号文件的“开发性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等政策的引导有关。企业申报特色小镇,可重点参考上述政策文件指引,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该地区产业具有特色、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且设施设备有一定基础。

(四)特色小镇热度指数

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通过百度搜索指数,可以掌握特色小镇在百度的搜索规模有多大,一段时间内的涨跌态势及相关的新闻舆论变化,借此了解各个区域特色小镇的热度,有助于掌握市场对不同区域特色小镇的关注程度及偏好程度,为特色小镇的区域选址提供启示。百度搜索指数最早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以“特色小镇”为检索词,通过预搜索进行对比,发现在2015年以前,各省份特色小镇的搜索指数几乎为0,因此,将检索时间设定为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重新进行检索,得到图6至图12(百度规定每次最多只能5个检索词)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色小镇百度搜索指数。

图6显示,北京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量最大,且明显领先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峰值主要出现于2017年7~9月。北京、广东、安徽、重庆和福建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趋势在各个阶段具有较好一致性,整体呈现同增同减的趋势。

图6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广东百度搜索指数

资料来源:百度搜索指数。

图7显示,河北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量较大,其最显著的特点为在多个阶段出现了峰值,2016年7~9月开始至2018年4~6月,峰值较为平缓交替出现,整体反映出河北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量最为均匀。

图8显示,除海南外,河南、湖南、湖北和吉林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量较为接近,各个省份的峰值主要出现在2017年6~8月,反映出这个阶段各省特色小镇搜索热度最高。

图9显示,江苏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量较大,但各阶段的波动较为明显,宁夏的百度搜索量较小,在各阶段的表现并不突出。

图7 甘肃-广西-贵州-河北-黑龙江百度搜索指数

图8 河南-湖南-湖北-海南-吉林百度搜索指数

图9 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百度搜索指数

图10显示,除青海外,上海、四川、山东和山西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量较为接近,并且图形直观显示,这四个地区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图10 青海-上海-四川-山东-山西百度搜索指数

图11显示,陕西、天津、新疆和云南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量在各个阶段的变化较大,尤其是陕西的起伏较为明显,体现出对这几个地区特色小镇的关注度不稳定。西藏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量最小,很少有对西藏特色小镇的关注。

图11 陕西-天津-西藏-新疆-云南百度搜索指数

图12显示,浙江针对特色小镇的百度搜索量呈较为平稳地增长态势,从2016年7月起基本趋于稳定,其峰值主要出现在2017年6月。

图12 浙江百度搜索指数

对比图6至图12可知:首先,仅有浙江从2015年开始针对特色小镇有较为明显的搜索量,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浙江针对特色小镇的发文较早且较密集有关。2015年,浙江已发布了5个省级层面的特色小镇专项政策,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5〕8号)、《关于推进电子商务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通知》(浙电商办〔2015〕6号)、《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统计监测工作的通知》(浙特镇办〔2015〕7号)、《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杭银发〔2015〕207号)和《浙江省特色小镇建成旅游景区的指导意见》(浙旅政法〔2015〕216号)。不仅如此,浙江还在2015年率先公布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共37个,指出在今后工作中分期分批公布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三个层次的名单,在全省形成梯度培育、上下联动、滚动推进的特色小镇创建格局。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色小镇专项政策和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基本是在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建村〔2016〕147号文件之后才陆续发布。其次,从2015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针对特色小镇的搜索量整体呈现动态的M型增长态势,多数峰值出现在2017年,2018年开始逐渐趋于稳定。

进一步地,统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百度搜索指数平均值,其搜索指数均值由高至低分别为:北京(163)、浙江(143)、广东(126)、江苏(116)、上海(98)、山东(95)、河北(84)、河南(84)、四川(84)、陕西(77)、安徽(76)、湖北(74)、福建(73)、江西(70)、湖南(68)、辽宁(67)、云南(58)、广西(58)、天津(57)、重庆(57)、吉林(56)、山西(54)、黑龙江(46)、内蒙古(44)、贵州(40)、新疆(39)、甘肃(37)海南(29)、宁夏(14)、青海(12)、西藏(3)(见图13)。

图13 百度搜索指数均值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百度搜索指数均值结果整体反映出:市场对不同区域特色小镇的关注程度及偏好程度,基本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特色小镇数量及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五)特色小镇影响力指数

特色小镇影响力主要指媒体对特色小镇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而报纸是特色小镇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是人们了解与接受特色小镇相关信息的主要媒体,具有传递及时、信息量大、发行面广、覆盖面宽等特点,新闻报道为特色小镇影响力的分析提供了信息源,研究重要报纸媒体有关特色小镇新闻报道数量(篇数)及内容量(字数),可以测评特色小镇影响力。一般来说,特色小镇影响力与报道数量和内容量呈正向关系,即篇数和字数越多,则影响力越大。具体而言:对特色小镇某一时间段t的报道文本篇数Nr和字数Wr为衡量因子,衡量其在该时间段的影响力。其计算公式为:

说明:Iiit为任一时间段t的影响力,Nrtt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道篇数,Nrtt时段的全部报道篇数,Wrtt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道字数,Wrat时段的全部报道字数。

INFOBANK数据库群拥有14个专业数据库,资讯总量超过100亿汉字,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商业数据库之一,而使用量最高的两大数据库分别为中国经济新闻库和中国商业报告数据库。其中,中国经济新闻库,由中国内地权威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网站等近千家新闻机构发布的各类新闻报道组成,以消息报道为主;中国商业报告数据库,收录了经济专家及学者关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行业等的分析研究文献及政府部门颁布的各项年度报告全文,为用户的商业研究提供宝贵意见。对这两大数据库所收录的所有媒体报道等文章进行统计,以“特色小镇”为标题检索词,逻辑关系选择“全部字词命中”,其他选项默认,进行检索,剔除重复报道的文章,得到特色小镇新闻报道文本篇数和字数(见表4)。从表4可知,中国经济新闻库直接以“特色小镇”为标题的新闻报道文本共808篇,字数共691843字,中国商业报告数据库的新闻报道文本共145篇,字数共422478字,两大数据库的新闻报道文本共953篇,字数共1114321字。最早的一篇文本为2003年7月10日,来自中国经济新闻库的《青海日报》“青海化隆县出台优惠政策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建成特色小镇——公伯峡集镇”,在2015年以前,以“特色小镇”为标题的新闻报道文本极少,仅10篇,2015年开始迅速增长,至2017年达到峰值(见图14),两大数据库的新闻报道文本高达570篇,其增长趋势与百度搜索指数的“多数峰值出现在2017年,2018年开始逐渐趋于稳定”明显吻合。

表4 两大数据库特色小镇文本篇数和字数

图14 两大数据库特色小镇的文本分布

说明:检索时间为2018年9月4日,因此2018年的特色小镇文本数量不全。

在上述查询结果中进一步检索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本篇数和字数,运用公式(1.1),分别计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色小镇的影响力指数Iiit(见表5)。

表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色小镇的影响力指数

续表

测评结果显示,特色小镇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河北、北京、湖北、云南、上海、福建、江西、辽宁、广西、四川、海南、湖南、河南、安徽、重庆、新疆、吉林、甘肃、天津、西藏、内蒙古、山西、贵州、陕西、青海、宁夏、黑龙江。其中,浙江特色小镇的影响力具有极大的领先优势,其新闻报道篇数及字数均遥遥领先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影响力指数亦高达0.17139,与排名第二位的广东(0.08018)拉开明显差距。对比发现,特色小镇影响力排名前1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湖北、云南和福建外,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位于百度搜索指数前10中,两者具有较好一致性。

(六)特色小镇主要类型

特色小镇的类型主要根据小镇主导产业进行分类,此外,极少数特色小镇通过小镇地理位置、资源特色、历史文化风貌等进行分类。通过收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公开发布的省级特色小镇,共1055个,进一步分析可知,除吉林、四川、西藏和黑龙江为行政建制镇外,余下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非行政建制镇,而是依据小镇主导产业进行命名的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如浙江的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桐庐健康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安徽的合巢经开区三瓜公社电商小镇、包河区滨湖金融小镇、无为县高沟电缆小镇、徽州区西溪南创意小镇、霍山县上土市温泉小镇;广东的龙华大浪时尚创意小镇、平沙影视文化小镇、龙湖外砂潮织小镇、阳东新洲地热小镇、饶平钱东潮商文化小镇等。将上述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公布的省级特色小镇名称进行汇总,并转化为文本文档格式,共8611字。通过ROST CM 6.0进行分词,过滤与研究目的关联较小的高频特征词,将冠词、代词、介词等无关词汇置于过滤词表filter.txt中,紧接着进行词频分析,提取词频不小于3的高频特征词,最终获得特色小镇高频特征词表(见表6)。

表6 “特色小镇”高频特征词

从表6可知,除“小镇”、“古镇”和“特色”这3个高频词外,其余的词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小镇主导产业。其中,“旅游”词频高达86个,在词频上远高于其他高频词,体现出特色小镇中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小镇居多。进一步地,基于“特色小镇”高频特征词自身语义,结合这些词所在特色小镇主要特征,深入分析这些词内在联系,通过代表性高频词归纳出8大类特色小镇,分别为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历史民俗类特色小镇、农林渔业类特色小镇、休闲度养类特色小镇、高端制造类特色小镇、商贸信息类特色小镇、创意创新类特色小镇和体育竞技类特色小镇(见表7)。

表7 特色小镇主要类型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