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障观察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年度汉字

汉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每一个汉字,能表形、表声,还能表达多重含义。

每一年,以中国为背景,以残障为领域,我们选出一个汉字,去记录这一年我们看到的重要事情,去观察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事情的形、事情的声、事情的意。

文/蔡聪

“怼”,拼音是duì,但网络上通常念作第三声。说文,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

2017年,残障社群与不少利益相关者展开了多轮单方面直怼和互怼。

先是视障人士在盲人网络社区中公开发起签名,号召视障人士联合起来抵制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及其负责人,认为其以专业机构和专家身份隔离了社群与互联网公司间的沟通,且其专业介入的结果是诸多互联网产品的信息无障碍愈发糟糕。紧接着,清华大学回复甘肃轮椅考生的《人生实苦,但请你选择相信》刷屏后,遭遇残障人组织的冷怼,以“清华还欠我们一个一流大学”为口号,批评清华大学的傲慢,以及其无障碍设施的缺失,显示了其与清华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的传播理念间的矛盾,为此还有残障人士专程到清华进行轮椅无障碍体验。随即,东北师范大学劝告视障学生在外自行租住并要求父母陪读的事情再起波澜,残障社群还未来得及跟上公众的脚步怼东北师范大学,事情便告翻转。媒体报出盲人父子索取“残疾车”“导盲犬”的要求后,这对父子迅速成为公众怒怼的对象,附带也让盲人成了贪得无厌的代言。而残障社群终是逆流而怼,从讨论为什么不可以要“残疾车”“导盲犬”,试图从情绪中跳出,将问题引向残障人高等融合教育的制度保障。

怼是一种情绪,我们看到残障者的各种不满。

被怼的十分委屈,无论是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还是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明明都是为了残障社群,却落得这般被怼的状况。

但残障社群没有怼高德地图,因其做了信息无障碍的优化。残障社群也没有怼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该校开学邀请DPO来为招录的视障学生做评估与培训。

如此看来,残障社群怼的不是人,应该是事,或者说怼的不是人,而是心。

尽管我们都是为了残障人,但是在“为了你好(for disability)”的过程中,残障人可能感觉到了不平等,感觉到了没被尊重,感觉到了权利被侵犯。如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为了你好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正确与有理,在权利不对等的空间里,弱势一方最需要的是平等地参与,是制度性的保障,保障意见和想法被倾听,保障表达有渠道,保障反馈有结果,保障需求有支持。

以前残障群体面对诸多不满,不敢怒目相怼,甚至只能以感恩戴德之姿,促进本应有的残障权利落实。比如,2014年高考有了盲文试卷,考生家长给教育部送感谢信。然而近几年来,残障群体似乎越来越愿意怼人怼事。但这并不是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情绪宣泄,而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残障人士越来越认同并接纳自身的身份,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利益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为残障人士怼的并不是某个人、某个学校,而是从自己的心出发,去审视每一个打着“为了残障”的旗号背后的初心。

2017年,我们看到了残障社群的怼。我们猜想,残障社群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怼的道路上。因为在新时代下,残障人和所有人一样,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