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作为经济安全条件的财政金融分析
2.1 财政金融是国家经济安全条件的重点之一
顾海兵(2007)认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是指,通过加强自身机制的建设,使我国经济具备抵御外来风险冲击的能力,以保证我国的经济在面临外在因素冲击时能继续稳定运行、健康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条件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外生冲击对我国经济安全所产生的影响,是一个先导因素。目前国内主流的分析国家经济安全条件的三个领域分别为财政金融、实体产业以及战略资源。财政金融之所以是国家经济安全条件影响的重点因素之一,是由世界经济当前的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财政金融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财政金融本身所特有的属性所决定的。
2.1.1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金融领域具有先天的脆弱性
顾海兵等(2011)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由国家经济安全的条件外因与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内因组合起来的。财政金融领域由于金融资本流动的重要性、灵活性、广泛性和脆弱性,其对国家经济安全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平稳较快发展,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形成了资本跨境流动的有效需求。发达国家的经济虚拟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占到了绝对的比例(注:以美国为例,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12年4月26日发布了2011年分行业增加值的初步数据。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1778亿美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957亿美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3754亿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05亿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2%∶19.2%∶79.6%,其中工业比重为15.7%。合计GDP总额为:150940亿美元。),发达国家的资本虚拟化为资本的跨境流动提供了有效供给。全球范围内的经贸关系的往来日益密切,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加深,为跨境资本的流动提供了有效的平台。资本跨境流动的全球形势已然形成。
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条件而言,资本跨境流动具有显著的脆弱性。从资本跨境流动的需求端分析,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所有国家而言都至关重要,但从发展中国家市场内部来看,微观经济主体、中观资本流动平台以及宏观经济结构对境外资本的风险分散能力依然比较薄弱。(注:请参见第三节的分析。)所以,有效率的资本流动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缺陷仍然较大的前提下,片面地追求局部的资本配置效率可能会放大资本整体运动的成本。从资本跨境流动的供给端分析来看,发达国家本身,由于其金融资本运动的灵活性、投机性以及发达国家近年来不断暴露出的债务问题,从发达国家流出的资本变异性越来越强。以上两点资本流动脆弱性的原因要求我们对当前作为国家经济安全条件的财政金融领域格外重视。
2.1.2 外债——财政金融领域的主要隐患之一
如果说在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的生产性过剩危机的话,那么当把时间轴拉到20世纪的时候,人们就鲜见直接由实体经济的供求失衡而爆发出的经济危机了。对此,在本报告的理解是,在市场分工的深化的过程中,交易效率的提高有效地传递了实体经济的价格信息,而实体经济中,商品的定价受参与者偏向的影响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较弱,故价格系统较为稳定,供求能够较为有效地受看不见的手的协调。而虚拟经济中资产定价受人的偏向的影响较强,同时,虚拟经济的流动性也大大强于实体经济,故其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危机的主旋律。当代社会,经济危机的主要形式将从实体经济危机转向金融经济危机,而金融危机几乎可以和另一个词画等号——债务危机。
目前主流文献根据危机的根源而对金融危机的研究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通货膨胀以及汇率危机。从当前市场特征来看,我们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流动做的一般分析中发现,私人资本流动已成为国际资本的投资主体,这种私人资本的流动在规模和比例上都在不断上升,流动速度也不断加快,不稳定性日益增强。而对私人资本的流入方式而言,亚洲和拉美国家却各有偏重,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主要靠外国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方式,而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则主要依靠证券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方式。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外债问题显然应受关注。同时,银行危机、通货膨胀危机则更多与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有关而不是与国家经济安全条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