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血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宝贵资源,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所需的氧气、水、养分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每个细胞,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又通过血液送出体外,血液还能够防御和抵抗疾病,参与调节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血液就没有生命。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含有45%的有形成分和55%的液态血浆。其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它们的形态;液态血浆含91%~92%的水分和8%~9%的蛋白质、无机盐及其他有机物质。我们的身体有着神奇的新陈代谢现象,血液的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也不断地发生,每天有40~50毫升衰老的血液消失,又有等量的新鲜血液被制造出来,进入血液循环之中。人体血液成分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白细胞寿命9~13天,血小板寿命8~9天。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2000亿个,血小板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一旦失血,在12小时内,就会有组织液透入血管很快补充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而血浆中的蛋白浓度也会在24小时内恢复。衰亡与新生的不断更替,既维持着血液总量平衡,又保证了血液充满活力。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同样体重的人,瘦人比肥胖人的血量稍多一点儿,男人比女人的血量要多一些。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只有70%左右的血液在体内循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另外30%左右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的功能和血浆的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功能。红细胞主要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体内免疫发生过程。
正常人血液循环中的白细胞为4000~10000/立方毫米,其中具有重要防卫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60%~75%。如果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00/立方毫米,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都正常,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如果中性粒细胞低于2000/立方毫米,称为粒细胞减少症,如低于1000/立方毫米,则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血型的意义
血型是人类的一种遗传标记,血型鉴定是安全输血所必不可少的前提。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上共有几百种血型抗原,可组合的血型数大于1017种,已超过地球上的人口总数。目前发现人类具有ABO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HLA血型系统等20多个血型系统。
理论上除同卵双胞胎外,没有两人的血型相同。通常所说的红细胞血型,是指ABO血型系统,即有A, B,O和AB4种血型。分类原则为看红细胞上有无A, B抗原。只有A抗原称A型;只有B抗原称B型;无A, B抗原的称O型;有A, B抗原的称AB型。血型是可遗传的,即每个人有两个基因:A型为AA或AO;B型为BB或BO;O型为OO;AB型为AB。父母各传一个基因给子女,组成子女的血型,因此子女的血型可根据父母的血型来推测。如A型和O型父母可有A型和O型孩子而无B和AB型孩子;A型和B型父母可有A型、B型、O型、AB型4种血型的孩子。输血时要求同型相输,否则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ABO血型与输血关系最大,其次为Rh血型。Rh血型有阳性和阴性之分,Rh阳性人只能输Rh阳性血,Rh阴性人只能输Rh阴性血,不然将有严重的反应。欧美人Rh阳性者占85%,Rh阴性者占15%;而中国人Rh阳性者占99.7%,Rh阴性者仅占0.3%。因此Rh阴性血型在中国实属特殊稀有血型。如果知道自己是Rh阴性血型,应在当地血站登记。这是为了当你需要输血或别人需要这种血型血液时,能够及时找到这种特殊的血液,以免延误治疗时间。
中医认为,只有血液充足,眼睛才能视物清晰,肤色才能饱满红润。我们身体的很多表象,其实正是健康的体现。从饮食上讲,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核桃、山楂、猪肝、猪血、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这些食物富含营养,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此外,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和养血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只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因为茶中含有鞣酸,饮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当然,运动也是调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