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王阳明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心胸狭隘之人,往往放不下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的怨恨。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因为情感纠葛、诽谤中伤或竞争对手的打击而深受伤害,心中的伤口久久不能愈合,耿耿于怀地痛恨着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其实,怨恨是一种极为被动的感情,不仅不能缓解心中的伤痛,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对对方形成影响,仅有的用处,便是伤害自己、折磨自己。怨恨就像一个不断扩大的肿瘤,挤压着生活中的快乐神经,使人们失去欢笑,整日愁容。更有甚者,因为放不下心中的怨恨,将报仇作为生存下去的唯一信念,最终只能香消玉殒,为怨恨陪葬。

《传习录》中记载,有人就“有所怨恨”一说向王阳明请教。先生指出:“像怨恨等情绪,人的心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一点也不可以有罢了。当人怨恨时,即使是多想了一点,怨恨也会过度,这样就不是心胸宽广无私了。因此,有所怨恨,心就以难保持正直。如今,对于怨恨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心中不存一分在意,那么心胸自然会宽广无私,从而实现本体的中正平和了。”

心胸狭隘之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好,猜忌心重,为芝麻绿豆的小事都能折腾好几天,只因为触碰到了他的利益。与放不下心中的怨恨的人相比,这样的人对自己的伤害更大。因为他的心胸狭隘,身边的人难以与之深交,基本的友好关系和信任感无法建立。历史上不乏由于昏君佞臣的猜忌而令无数功勋卓著的开国功臣走上断头台的例子。

心胸狭隘会给人带来无穷祸患,而心胸宽广则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慰藉心灵。无论是为了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是为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争取到发展的机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只有时刻保持宽广的胸怀,心存一份豁达,才能放下怨恨,重拾笑颜;并能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共同进步。也许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心中的豁达就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赵王有个卫兵,名叫少室周。少室周力大无比,在一次比武会上,有五个士兵攻击少室周一人,都被少室周摔倒在地。少室周因此得到赵王的赏识并被任命为贴身卫兵。

没过多久,一个叫徐子的人找上门要与少室周比试摔跤。摔跤的结果是,少室周连输三回。

少室周满面羞愧地将徐子带到赵王跟前,对赵王说:“请您用他当您的卫兵吧。”

赵王很奇怪,问道:“先生的勇武名震四方,很多人都想取代你,为什么你要推荐他呢,我并没有这样要求你呀?”

少室周回答道:“您当年是看我力气大,才让我当卫兵的。如今,有了比我力气大的人,如果我不推荐他,天下好汉会嘲笑我的。”

赵王很钦佩少室周的胸怀宽广,最后,让他们两人都当了自己的贴身侍卫。

豁达是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层次高低的标准。正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我们凡事都喜欢斤斤计较,终日锱铢必较,久而久之不但心胸变得狭窄,而且常常对别人产生嫉妒和愤恨之情,对于身心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只有敞开胸怀,才不会被俗世尘埃所扰,才能安心地关注当下,保证身心的纯净。只有做到待人处世不胡乱猜忌,面对摩擦和误会能放下心中的愤恨,心胸宽广坦荡,不以世俗荣辱为念,不为世俗荣辱所累,不为凡尘琐事所扰,不为痛苦烦闷所惊,才能包容万物、容纳太虚,才能活得轻松潇洒、舒心自在。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王阳明讲,不要着一分意思。就是要开阔胸怀。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淡定。天地何其广阔,拥有宽广的胸怀,我们便能在其中自由地翱翔。

figure_0023_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