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突厥族的野心
统叶护可汗自负西突厥的强盛,派人去长安提亲,没有丝毫的顾虑。而此时的朝廷已经沸沸扬扬,有大臣不同意和亲,理由是和亲辱我大唐国风,我大唐是区别于大汉。而此时李渊只听了裴矩的建议,裴矩是这些方面的先驱,他在前朝时就用计分裂突厥。因此,他对突厥的了解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
裴矩与李渊在太极殿上问对,李渊说:“爱卿对突厥的情况应该熟于他人,你认为该怎么办?”
裴矩说道:“对于西突厥,我们应该远交近攻,以现在的国力还无法击败西东两突厥,因此与西突厥统叶护可汗联姻是上策。”
李渊又说:“可是现在大臣大多是不主张和亲,他们说和亲有损于国威。”
裴矩说:“对一件事,我们应想得是长远的利益,不能因为损脸面就忘了大计,等到时机成熟,我们也可以灭了西突厥,只是现在不行。”
“爱卿之计甚好。”李渊说
“谢陛下夸奖,都是权宜之计。”裴矩说。于是李渊屏退了裴矩。
裴矩出了宫后,遇见了温彦博,温彦博本是罗艺部下,随罗艺一起降唐后,此时正是中书侍郎,裴矩连忙拜见这位比自己年轻的俊秀,温彦博见状,连忙说:“裴前辈何须如此。”
裴矩对他说:“陛下是召你进去商讨如何进攻东突厥吧。”
温彦博说:“裴前辈进去也是为此吧。”
裴矩说:“我给陛下说不宜进攻西突厥,却也是在暗示可进攻东突厥,不料你就来了,你快进去吧。”
温彦博辞过裴矩,进了太极殿,李渊对其说:“温爱卿,此时找你前来,是有重要事宜需要你去办。”
“现在我派张瑾任并州道行军总管一职,还有任命你为行军长史,共讨突厥。”
“我知道这里面风险不少,但想让你历练历练,奉策对答你是头头是道,这方面你也得去面对。”
温彦博答道:“臣定会尽力相助张将军,请陛下放心。”
温彦博接了这一桩事,回了府邸,看见自己地哥哥温大雅在等着他自己,迎上来说:“兄长,有事相告吧,咋们到后园去长谈。”
两人到后园,温大雅叹息地说道:“贤弟,我这两天心神不宁的,好像有大事发生。听说你要奉命出击突厥,兄长在此叮嘱几句。”
温大雅说:“突厥势力非同小觑,因此此战战败的可能很大,但是你作为行军长史,也不能提前跑,因此被俘是免不了了。”
温彦博大惊失色:“那该怎么办,我已经在陛下面前保证了的。”
温彦博又说:“再说,我唐军也是百战之师,也不容易败吧。”
温大雅:“事已至此,只能冒险一试了。”
温彦博与行军总管张瑾北征数十里就遭遇小股敌人。温彦博下令击溃的小股敌人不用追击,迅速进军。张瑾问温彦博:“前面到了哪个地方了?”
温彦博说:“将军,快到太谷了,这太谷之地经常遭突厥的侵犯,经济衰微,民生凋敝。”
张瑾说:“你说突厥是经常在此掠夺,那这次会不会有埋伏,看这里人烟稀少,景色荒凉,难免不让人起疑心。”
张瑾于是让二百余骑兵到太谷城中一探究竟,太谷城中无一百姓,城中尚有火烬,张瑾派出去的骑兵完好无损地回来,皆说城中没有伏兵,只是已无人烟。张瑾说道:“既然无伏兵,那就全军出动,从太谷穿过去。”
全军几万人尽入无人之巷,全军进入后,已经探听好消息的突厥军队,快速包围了几万唐军,张瑾大惊:“有伏兵,快撤出城去。”
刚出城门,突厥军围了上来,几次厮杀后,唐军不敌,张瑾独自逃跑,军中无主帅后,全军阵脚大乱,纷纷逃窜,温彦博不善骑马,还没逃出几步,就被活捉了。
突厥的将领问温彦博说:“你是唐朝的几品官啊?”
温彦博忿忿说道:“在下大唐正四品中书侍郎温彦博。”
突厥将领说:“看你有些用处,我要把你交给颉利可汗。”
于是,温彦博被带到了颉利可汗的面前,颉利可汗大喜地说:“温侍郎是唐皇身边的重臣,要礼遇有加,不可轻待。”
颉利可汗问道:“唐朝的将领我是听过的,雍州李靖,瓦岗军李世勣,薛万均薛万彻兄弟,驸马柴绍,蒋国公屈突通……”
“大唐真是人才济济啊,我突厥族有这些大将,怎愁长城不过,中原不克。”
温彦博冷淡地说道:“你错了,你们突厥只知道四处征伐,不断迁徙,没有稳定的生产,无法建立长治久安的盛世王朝,而我大唐,天子明慧,重才尚德,贤才辅佐,四方夷服,必将再创盛世。”
颉利可汗拊掌而笑:“是个人才,但是我突厥族数十年的复兴就在此时,中原我们是一定要得到的。”
温彦博对颉利地逼问,毫无惧色,颉利毫无办法,对下属说:“看来这个人是想学苏武,那我成全他。”
温彦博于是被发配在阴山,此时的他,望着阴山的寂寂长空。在囚狱中为消遣时光,开始读些经书。
此时的兵败,在朝堂上百官窃窃私语,有人说:“攻打东突厥是裴矩的计谋,应该治罪裴矩。”
李渊不同意地说道:“裴爱卿的计谋也正是我的想法,因此不怪裴爱卿。”
裴矩进言说:“我料定温侍郎应该无虞,颉利不会杀他的。”
李渊说:“如此便甚好,温侍郎是重臣,不能有什么意外。”
李渊对兵败太谷心有余震,想到东突厥势力依然很大,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李渊让人宣秦王李世民觐见,李世民此时已卸甲多日,在秦王府的和诸人共赏良时,突然听得人来报,李渊让其进宫。李世民想到,是太谷兵败让我去再战东突厥吧。
长孙无忌说:“陛下定然不会再出兵了,表面看来应该无事。”
“你放心去吧,府中有我打理。”
李世民随着宦官进了宫,李世民问道:“这是要去哪?这不是太极殿的方向啊。”
“陛下在望云亭。”
李世民跟着,穿廊过堂,走到了望云亭,看到李渊,连忙下跪说:“父皇一向可好,儿臣已经很长时间没看您了。”
李渊说:“起来吧,和亲之事你听了没?你有何想法,不妨说说。”
李世民对曰:“儿臣昨夜想到前朝的和亲,汉朝时的和亲先为无奈,后为安抚慰藉,而本朝则两者皆有,因此可以实行,今国家未定,应广施仁德,怀柔异国,这也是其因。”
不料,李世民话音刚落,就被李渊屏退。李世民很是疑惑,就问那个传旨的太监,说:“父皇最近怎么了?”
太监答道:“陛下最近不舍要把哪个公主送到突厥去。”
李世民想到:“父亲怎么变的如此多情,曾经的他是在重大事情上不分亲情的。”
那个太监又悄声说道:“陛下最近处理政事太过劳累,以致烦躁并生,这是相联系的现象,只需清淡的饮食即可解决。”
李世民听到后松了口气。
而此时的温彦博遭受了不比苏武差的境遇。牢狱里是一个冰冷的歧梦,他是一个不该走进去的歧路人。月光皎白,星空乍然澄静,这是最好的无边夜色,只可惜无人知晓温彦博的处境。温彦博也没闲着,他开始读《老子》其文如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温彦博读到此处,想到自己若为大唐开盛世,就不可忘记老子的话,要学会达到道的要求,道的境界。他辗转难眠,久久望着旻天,想到自己孤身于此,却也不感到什么孤独,只是与书卷为友。所有人都忘记了温彦博,但是他并未走到政治生涯的尽头,相反的是他日后更加地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