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彻盛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李靖首征东突厥

贞观三年八月,萧瑟的风吹舞着草原里的哀怨,突厥部原本是兵强马壮的鼎盛时期,却因为人变天变,变得元气大损。草原上的牛马牲畜冻死不少,气候恶化,草类枯黄。

颉利可汗坐在可汗的中军营帐内,对几位部下说着:“突利不守信用,竟然率军奔走,薛延陀部也是虚与委蛇,离开我部。此时我们已经不像三年前的那时,在渭水之滨逼迫唐皇李世民立下盟约。此时我们的第一要义还是团结,只有团结,我们草原部落,才会无往而不胜。”

执失思力说:“大汗,我有个提议,突利和薛延陀都逃走了,我们是不是也向西迁移,如果唐军追击过来,也能有所防备,甚至以逸待劳。”

颉利一向是傲然处世,他不可以接受这样的耻辱行为,因此他训骂了执失思力一番。

众人也无法让颉利可汗在绝境中醒悟过来,而此时的唐朝方面,已经有了行动,李世民召见李靖,对其说道:“李爱卿现在是兵部尚书,这次我想在东突厥势力削弱的情况下,出击其部。”

李靖说:“现在的确是大好时机。我军自渭水之盟后,整军已过三年,此时出击,胜率极高。”

站在一旁的还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对李靖的话也是十分赞同。不过房玄龄也有话说道:“陛下派兵长途奔袭,应选骑兵先上,步军可保全粮草,另派一支骑兵从中机动,可以使前后有所照应。”

李世民说:“可以批准。”

因此打击突厥的事先部署,就在这样的文臣武将的撮合下,以及李世民的知人善任中所决定。于是派遣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又派李道宗,柴绍,薛万彻,李勣等数位总管,分道出击。

几人接到命令后,开始了各自的行动,此时长安城中,以及各地的军队调动都让各地的民众所感慨。他们对唐初首次大规模出击东突厥表示:王师又北伐。

唐朝此时的中书舍人是大名鼎鼎的隋朝内史令李德林之子,李百药。李百药听闻了这时的军事行动,没有什么表示。他只是对朝臣的淡淡地说:“陛下英勇盖世,此番出征肯定是必胜。但是我料想陛下此次出征后,必定是接二连三地出征。”

“这样无意于是造成国库空虚,其实出征我不反对,只是要有些间隔。”

李百药受李世民的委任,在修《北齐书》。李百药是史学家族出身,他父亲也是著名史学家,他是继承父志,立志修完《北齐书》。

李靖一部兵贵神速,从马邑出发,深入敌国,在定襄城仅以三千骑兵,击溃东突厥军。李靖此次值得一提的是,俘虏了隋炀帝之孙杨政道和萧皇后。李靖走过去,对着已经年迈的萧皇后说:“你是前朝皇后,我大唐皇帝必将礼遇。”

萧皇后吟诗说:“孤雁哀岁暮,离人难独眠。”

李靖指着南面说:“你可以回家了。”

萧皇后又说:“唐皇深明大义,我没有其他要求,就是不要杀我孙子。”

李靖冲着杨政道说:“小儿无辜。”

此时的李勣大军在云中出击,在白道与东突厥军厮杀,黄沙满天,只看见草原上的落日余晖,天色苍茫。

李勣在远处指挥着作战,他让骑兵以机动速度,快速打进敌军的外翼。但是这场仗突厥的战斗力也很强,也许是哀兵必胜的勇气,使得突厥反戈一击。

但李勣还是赢得了胜利。

颉利此时若惊弓之鸟,仓皇逃窜,逃到了铁山。

在铁山,穷途末路的颉利对他的将士说:“唯今之计是不是和唐军决战呢?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已经到了最后时期,如若不想做唐军的刀下鬼,就杀出去。”

此时的突厥士兵已然毫无信心。众叛亲离的颉利已经没有了资本,他想起曾经的渭水之盟,便是十分的感慨。此时的他又想出一计来,吩咐下人写一封国书,送给李世民,称愿意归降唐朝。

李世民遂派使者唐俭去招抚颉利。此时的李靖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与张公谨说:“我觉得不是颉利有意归降,而是故作玄虚。”

李靖与张公谨在草原上,围在篝火旁说着形势。张公谨说道:“李靖兄,为何如此想啊?”

李靖说:“颉利的性格我是了解的,他是多变之人,又有一种妄自尊大的想法。”

张公谨又说:“这也不能就说他丝毫无悔改之心啊。”

李靖又说:“公谨兄,颉利的性格我比你清楚,是个无常反复的人。”

“我打算下一步攻击铁山,活捉颉利老贼。”李靖偷偷地对张公谨说道。

张公谨说:“这是万万不行的,陛下已经下旨,我们这样做无疑是等于抗旨。”

“再说,唐俭已经去那里招抚颉利了。”

李靖站起来怒曰:“副总管大人,到时候责任我一人来负,与你无关。”

张公谨也不再说什么,只好让李靖突袭颉利。

此时的唐俭在铁山宣读李世民的谕旨,颉利把唐俭奉为座上宾。并对其说:“我东突厥一族早就想与中原交好,此番归降大唐,我没什么要求,只有一点,希望大唐皇上可以准许,让我突厥子民内徙北方诸郡,这是可以的吧。”

唐俭说:“你的恳求我会给陛下奏明,请你稍作等待。”

此时颉利招待唐俭,在军帐中为唐俭斟酒,唐俭也感受到突厥人民的好客之意。

李靖率几千骑兵部队于当晚围住了铁山,颉利知晓后,大惊失色说:“李世民竟然坑骗我,难道这就是大唐的恩信吗?”

颉利此时正准备杀死唐俭,由于时间紧迫,李靖的大军已经杀过来了。他只带着少数随从,准备出逃。李靖击败了慌乱之中的突厥军,斩首一万余人,又俘虏了十多万人,颉利逃窜到沙漠边缘,随从已经溃散殆尽。最后李道宗率军四处寻找颉利,终于找到了颉利。

李道宗押着颉利说:“你不是要归附吗?为什么要逃跑。”

颉利说:“我突厥部族岂能低首于唐,要不是天灾人变,输的应该是你们。”

李道宗说:“现在已经没有你们我们之说。”

“陛下已经下令,所有突厥迁至塞内,你颉利被封为右卫大将军,真是天恩浩荡。”

颉利被俘的消息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朝臣们无不庆贺。李靖是主帅,各路总管也开始陆续回师。到了朝中,李靖因功被封为尚书右仆射,位极人臣,恩宠有加。

颉利被带回后,住在城北的一座院子里,李世民本想去看看颉利这个老对手,但是有一件事情拖住了他。御史大夫萧瑀出身梁朝皇室后裔,深得李世民的信任,他对李靖的功劳却是有所责备。

萧瑀说:“李靖看似立了大功,却在立大功中,任意妄为,不仅纵容下属烧杀抢掠,还在皇上派唐俭招抚颉利的时候,突然袭击,虽说是有大功,但不听圣命是其一,私自破坏招抚是其二。”

李世民此时正在欣赏宫中的老树,听到此话是惊诧万分。对萧瑀说:“若如此,该怎么处分李靖?”

萧瑀说:“按照律法,应该夺职。”

李世民听后说:“李靖是大功臣,从平定岭南到玄武门之变,件件是大功,这次又立大功,我不忍心把他撤职啊。”

李世民正在迟疑中,突然又作出决定说:“以观后效。”

萧瑀也不敢再说什么。

李世民对东突厥的安抚又顾虑万千,对新附的东突厥不知如何安抚。于是又召重臣于两仪殿。

两仪殿内,大多数的臣子说应该将新归附的东突厥部落迁移至中原一带,而温彦博此时力劝不可。李世民看着温彦博,又思考了半天,说道:“那爱卿有何高见?”

温彦博以其一贯的作风,直谏不讳地说道:“我听说西汉武帝时期,修筑北方边境的朔方,五原郡等,是把匈奴聚于北方边境。”

李世民听后,说:“爱卿之意,朕了然于胸。”

谁知这时魏征说:“陛下,臣觉得中书侍郎温彦博温大人所言不切实际,太过桎梏。”

李世民看到魏征的话,不想再听了,就说:“以后再议吧。”

诸位大臣皆退出殿外,李世民还在想关于突厥安置的事情,但他跟多地是停留在李靖等数人立下大功的层面上。因为这一仗是他继位以来之大胜,千古留史的辉煌,不比霍去病,窦宪击败匈奴的事件逊色。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唐朝对外走上了一条征服却又是仁德万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