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铸魂 京西堡垒:海淀区“五型五好” 基层党组织特色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海淀区苏家坨镇周家巷村党支部

一、基本情况

周家巷村,常住户籍人口1115人,流动人口1000余人。村党支部成立于1950年,现有党员69人,支部委员5人。被列为海淀区2014年腾退搬迁村之一。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在发展村域经济、村庄搬迁腾退、创建文明城区等各项重点工作中,不断提升党支部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特色经验介绍

海淀区苏家坨镇周家巷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典型新农村,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以“党员爱心基金项目”、农业发展种植园为抓手,不断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积极打造令群众满意的五好村党组织。

(一)大力推进党员暖心工程,彰显党员干部“人情味”。2013年,村党组织发起成立“党员爱心基金项目”,主要用于帮扶村内大病赤贫、残疾人和困难党员。党支部书记潘永卫同志带头捐出自己三年工资总计86600元,带动了支部委员和其他党员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2014年此项资金帮扶了34名困难群众。党支部领导班子以爱心基金项目为基础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党员联系户”“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等活动,通过“1+1”“N+1”等多种形式结对帮扶生活困难群众;通过做好“慰问困难家庭、帮扶流动人口子女上学”“社区青年汇”“温暖衣冬”“棉衣捐献”等活动,扩大正能量的覆盖面;以签订《党员责任书》的形式打造了一支周家巷村党员志愿服务队。

(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牌”。党支部依托周家巷村农业种植园,充分利用大西山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采摘旅游业,走出了一条旅游兴村之路。修缮了阳光连栋温室大棚、停车场、休闲凉亭、田间路等基础设施;引入果树蔬菜新品种,为采摘园快速发展挖掘潜力;以“周家巷村农业科技拓展基地”为依托,开展实用创新人才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参观、教育”功能;利用互联网营销技术,拓展销售渠道,丰富销售方式;落实农业扶持政策,增强农业预警和抗灾能力。2014年采摘园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总收入高达220余万元,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引领农户进入采摘行业,获得了规模效益。党支部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2014年7月村内大棚遭遇了冰雹灾害袭击,党支部迅速成立灾情监测小组进行调查,制定应急预案和相关补贴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受灾群众的利益。

(三)大力加强班子制度建设,促进民主机制“常态化”。在全村各项重大决策上充分发扬民主,以民主机制保民生,以常态机制促和谐,以科学机制促发展,让领导班子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实施村民搬迁腾退工作中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程序,成立民主协调小组,在一个月内开展矛盾调解、细则说明20余次,召开各种会议90余次,确保了搬迁腾退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率超过95%;在农村“三资”管理运行和补贴发放方面,认真执行党务、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村级公益事业补贴的使用科学规范透明。村党支部创新民主评议方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立行整改规章制度20余项,在村域内设置8个党员群众意见箱,定期开箱查看并给予落实。

三、取得成效

以“党员爱心基金项目”为主的各项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帮扶了困难群众,拉近了党群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党员的凝聚力;现代观光采摘业的发展,带领村民走上了旅游兴村之路,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对党组织领导班子满意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达95%。2013年,周家巷村党支部获北京市敬老爱老为老服务示范单位,连续3年被评为海淀区“五个好”先进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