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历史文化暨宋代府州折家将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充分利用了府州特殊的地理环境

历史上,府州、麟州(神木)一带是游牧民族生存的地方。唐宋之际,多年迁徙驻足而发展的党项族逐渐占据了这里。折氏家族一说是党项化了的鲜卑族,一说是党项族。由其出生地“云中”地望看,鲜卑族的可能性大。

府州在唐代以前还不见经传。唐末五代时,逐渐有了镇、县、州的名字,发展很快,设置层级很高。“汉祖建号晋阳,引兵南下,从阮率众归之。寻升府州为永安军,析振武之胜州并沿河五镇以隶焉。”欧阳修等:《旧五代史·折从阮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1648页。

这里很清楚,后晋时折从阮归附后府州的政权建制进一步提高,但早在后唐以前已经解决了镇、县、州的设置问题。这中间,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到折从阮时府州已发展成为节度藩镇层面上的永安军。折从阮、折德扆父子先后为永安节度使。

宋朝建立后,永安军很快发出了归附的信号。宋太祖时,府州折氏先后四次入朝,其中建隆二年(961)折德扆的入朝影响深远。“尔后子孙遂世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俨然一地方豪强势力,成为朝廷扶持的一处权力特殊的小王国。戴应新:《北宋〈折继闵神道碑〉疏证》,载《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457页。乾德元年(964),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卒”,宋太祖允许其子折德勋袭父职。虽然是仅比节度使低一级的防御使一职,但府州知州一职是世袭的。此时,宋朝已实行“徙镇”政策,但对于府州折氏家族却显特殊。不久,即任命折德勋的弟弟折御卿知府州事。可见,折氏家族与中原统治者保持着密切的政治隶属关系。即使到了宋朝,同样赢得了高度信任。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以消弭藩镇节度势力,在打击地方势力的过程中,折氏家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由折从阮到到折御勋,祖孙三代多次入朝中原,而且配合中原出兵攻打其对手契丹、北汉。为何后唐、后晋、后周对府州如此看重,一是府州折氏拥有重兵,二是地当要塞所在。府州虽然不大,但地当险要,不但控扼着黄河,而且控制着这里重要的三角地带,是出可进、退可守的险地。广顺元年(951),郭威灭掉后汉建立后周,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不服,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其间北汉政权虽然得到契丹的支持,但府州所在的永安军节度使就牢牢掌控着黄河边上的重要通道。因此,后周也不敢小视府州,是其在北部的重要依赖。显德元年(954),后周世宗再次提升府州为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任节度使。宋代建立后,面对辽、夏的挑战,府州的作用与影响力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朝廷在对待府州问题上也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从深层看,五代时期实际上是一个半割据现状。这种背景无论对于后唐、后晋,还是后周,其政治去就都依赖于军事。而府州稳坐一方,既不添乱于世,也不示弱于人,牢牢地抓着手里的军队。在那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年代,后唐、后晋、后周都想把府州抓在手里。府州节度使不仅手里有军队,而且与边地蕃汉民族和睦相处,有能征善战的少数民族武人,也有谙熟地理与掌故的汉族军人,府州后方是巩固的。从府州古城看,它就是一处要害堡垒,它就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