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乡村的灯笼节
第二天下午我早早地干完活,和爸爸一起去田坝边的竹林里砍了两根两指粗的嫩竹,选出中间粗细均匀的一节砍下来,用钢刀从中间均匀破成八片,从两个竹节处用力往中间怼,直到把竹片撑成灯笼的形状,再把一个用竹篾编的圆环塞进去将竹片固定,在灯笼下方塞进一团半干半湿的泥巴,然后把半截蜡烛插进去,蛴蟆灯的形状就做好了,然后在外面用米糊糊一层白纸,下部分留一张纸只糊一半像一个门帘遮在两个竹片之间,用作点蜡烛和进风之用。一般男孩子的灯由两节竹子组成,一节做灯笼,一节做灯把,像火把一样擎着走,而女孩子的灯就要矜持一些,用一节做灯笼,然后用麻绳吊在另一根两节长的竹竿上,像宫廷剧里的宫女一样提着走。我告诉爸爸一个镇上的朋友要来和我一起放灯,让他两种各做了一个,做好后靠在墙边晾干。
吃完饭我换上了过年的新衣新裤,虽然已经晴了两天,但是乡民们整田时把草根淤泥甩在了田垄上,所以我只得穿上我那双破旧的雨靴,不过幸好晚上也看不太清。
等吃完饭村里已经开始喧腾起来,大人们开始招呼孩子出发,一盏一盏大大小小的灯开始从村里的各个方向飘出来,几个相熟的小伙伴汇合后就一起从田坝里出发了,一边走一边叫:“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开始还零零落落,慢慢喊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齐,月色下田里清亮的水倒映着一盏盏橘红色的灯笼,也是颇为壮观了。
爸妈也催我快快出门,秦朗还没有来,我心里很是焦急,站在院子里朝镇子的方向张望着。
突然,一束手电光直直朝我照来,刺得我赶紧用手臂遮住眼睛,等我放下手臂,秦朗已经走到了我的跟前,俯身看着我,我赶紧抓住他的手臂往家门口拉,“你可算来了,村里的小伙伴们都快走到田坝中间了,咱们也快走吧”,一边拉一边招呼爸爸把灯笼给我点上。
“不急不急,喏,我给你带了一本书,你先收起来”,我接过来,就着门口的灯光一看,书的名字叫边城,作者沈从文。“谢谢你,你在这里等一下,我放屋里去”,我没有叫秦朗进屋里,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破了,本来就不高的瓦房硬是用木板隔成了两层,上面一层用来堆柴火,下面一层住人,地面垫的硬土,因为鸡常进来啄食拉屎,虽然打扫干净了但还是有一股臭味,为了省电,家里用的也是最便宜的20瓦的白炽灯泡,显得家里尤其低矮昏暗,第一次进来的人很容易就会被凳子水桶绊的摔跟头。
我冲进里屋,把书压在枕头下后又跑出来,这时爸爸已经把两个灯笼点好了,一个递给我,一个递给秦朗,顺手把打火机也给了他,这样灯笼被风吹灭了还能再点上,我简单给爸妈介绍了一下秦朗就赶紧出发了。
“秦朗哥,快,快,咱们要赶上大部队”,我头也不回地朝前小跑着,灯笼左右乱晃,扑,蜡烛灭了。我有些沮丧,只得站着等秦朗上来给我点。灯笼虽然也能照路,但毕竟光很微弱,秦朗对这里的路又不熟,难免落在了后面。
“小暖,不急,慢慢走,明天我就要回江城了,正好咱俩可以说说话”。他走过来掏出打火机给我把蜡烛点上。一想到他明天就要离开了,我一下子没了兴致,边走边赌气地踏了两脚田垄上的野草块。
“小暖,唱十四夜呀!”妈妈在家门口远远地朝我喊道。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喊的有气无力。
“小暖,不要不开心,我刚刚看到你家墙上贴了好多张奖状,都是你的吗?”他问我。
“是啊,从学前班开始我的成绩就是班上的第一名,又是班长,每年都能拿好几张奖状”我自豪地说。
“那小暖,你要一直努力学习,以后争取考上大学好不好?江城有好多所好大学,这样你就能来江城找我了。”
大学?我从来就没想过,农村的孩子往往读完小学或者初中就出去打工了,考上高中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大学了,自我记事以来就没听说四里八乡谁考上过大学的。
见我沉默了,似是知道我心中所想,秦朗继续说:“虽然我认识你只两天,但是我能看出来,你是一个聪明而且能吃苦的孩子,学习五分靠天赋五分靠努力,你只要有这个决心考上好大学是没问题的,我刚看了下,你家的地址是合丰镇1村1组19号是吧?我回去给你寄学习的资料过来,不用担心没钱上大学,你考上了我来供你读。记住,只有考上大学你才能走出这个村,走出这个镇,走出宁江县,走出南安市,去看更大的世界。”
“更大的世界…”我喃喃道,虽然妈妈也希望我多读书,我一直成绩也不错,但毕竟生在中国西南这个小小的村镇,从小的愿望也不过是能读完初中或者高中,然后进南安市或者去南方打工补贴家用,到了差不多二十岁就嫁人生子。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读大学,要去看更大的世界。
“对,更大的世界,你看这蛴蟆节对你来说是不是一年一度的盛会了?可是在江城的文庙,每年元宵节灯会的时候,每一棵树,每一栋楼都挂满了灯笼,各种样式,各种颜色,金碧辉煌,宛如白昼,观灯的游人有数万之多,等你去到江城我一定带你去看。”他继续鼓励我。
江城,大学,灯会,我的心仿佛一下子被照亮一样,升起了新的向往和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