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语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修养

1949年以后,中学语文课本里的语体文大量增加,文言文大大减少,这使一些从来都是教文言文的老教师感到为难。他们认为语体文或说是白话文没有教头,学生都能看懂,教师还要讲什么呢?对于他们的国文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早年这样概括过:“有些国文教师以为教学国文就是把文字一句一句讲明,而讲明就是把纸面的文句翻作口头的语言。从这一种认识出发,便觉得文言文是最可讲的教材。文言的字汇与语言不全相同,文言的语调与语言很有差异,这些都得讲明,学生才会明白。于是根据了以前所受的教养,又翻检了《辞源》与《康熙字典》一类工具书,到教室里去当一个翻译。把一篇文字翻译完毕,任务也就完毕了。至于语体文,在他们看来,与口头的语言差不多,即使他们不是国语区的城里的人,也觉得语体文很少有需要翻检《辞源》与《康熙字典》的地方,那还有什么可讲呢?于是遇到教本里来一篇语体文的时候,就说:‘这一篇是语体文,没有什么讲头,你们自己看看好了,来讲下一篇文言。'”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5.叶圣陶先生评旧时国文教师的一种很为普遍的教法,实际上这些先生把国文只以“讲明”为己任,国文教学实际上只剩下一个翻译任务,这种教法不足称道。一些老先生的文言文也并没有教好,碰到语体文他们就毫无办法,只能跳过去了。不少国文教师对语体文没有研究,没有研究自然也就讲不出什么道理来了。那么现代的语文教师是不是就对现代语文,即前面说的语体文或白话文有研究了呢?只能说可能好一点,因为他们毕竟在大学里学过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修辞学一类的课程。但要说学过现代汉语他们对现代汉语就有研究了,恐怕还不能这么说。现在的语文教师也常常感到语体文没有什么可讲,实际上还是对现代语文缺乏研究。语文教师应该有语言修养。语言修养包括古代汉语的修养和现代汉语的修养。特别要提醒的是被很多教师所忽视的现代汉语的修养。现代汉语的修养对教好现代语文是很重要的。

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养成敏捷的语感。最重要的是具有熟练的文章的分析能力和文章的修改能力与写作能力。文章的分析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必须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里的基本功指的是在字词句篇上的功夫。用词正确贴切,要能正确地理解词义,能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别。读文章有敏锐的语感,能细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理解一句话能迅速找到“字眼”,也就是关键词语,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要掌握汉语的各种修辞方法,包括消极的、积极的,不仅能指出用了什么修辞格,更重要的能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格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要有语法分析的功夫。一个复杂的长句能马上抓住主要成分,化成一个简单的句子。一个多重复句能马上看出它有几个层次,表达了怎样的复杂意思。要熟悉文章的篇章结构,熟悉多种文章的结构规律,能很快了解作者的用意,找到文章的主旨。

其次是写作能力与文章的修改能力。过去曾提倡过“教师下水”。教师自己也要写写文章。给学生出题目,要学生作文,教师最好先试写一下,检验命题是否脱离实际,是否有内容可写。但仅此是不够的。我认为教师要学生多写,记日记,记笔记,有感想就写一点,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样才能做到像鲁迅所说,不至于到要写作时感到“手涩”。另外还要培养、训练自己敏捷的语感。学生的作文一看就能发现病句和病症之所在;听学生说话,能随时发现语病并予以纠正。纠正学生的说话的语病与改学生的作文效果是一样的。

但现实情况与我们的理想要求差距很大。大部分教师达不到上述要求。这不能怪我们的语文教师,问题的根子在教师的培训机构,即高师院校的中文系。恕我直言,语文教师的现状,语文教师缺乏语言修养,高师院校的中文系是应该负很大责任的。二十多年前国家教委师范司司长金长泽主持师范工作的时候,希望对高等师范教育有一个切实的改革,组织师专、师院调查研究师范教育的弊端并提出改革的方案。其时,我对高师院校中文系的教学计划提过一个改革方案。我认为高师院校中文系的培养方案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其要害是不考虑或很少考虑自己的培养目标是中学语文教师,常常盲目地向综合性大学看齐。一些高师院校小看自己,看不起师范教育,把师范教育看成是“小儿科”。他们自感矮人一截,他们希望提高,他们的提高就是向综合性大学看齐。他们忘了自己的培养目标,不去研究语文教学。以培养中学语文教师为己任的高师院校教师并不了解语文教学,他们甚至对什么是“语文”也并不了然。他们对语文的认识停留在“语言文学”上。高师院校的这种状态是很难培育出优秀的语文教师的。

高师院校中文系的教学需要改革。首先是要正名。应该把中国语言文学系改为“中学语文教学系”。现在的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或称“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或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如此命名,说到底还是对“语文”没有正确的认识,以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学”。以中学语文教师为自己的培养目标,专业名称却叫“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其课程设置除多开了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学语文教学法三门教育学课程外,其他课程与综合性大学中文系完全一样。课程设置以文学为主。文学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和外国文学。到了高年级还有不少专门化的课程,如楚辞研究、鲁迅研究等等。语言课程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类课程门类多,课时也多。整个教学计划中文学与语言的课时比大概是二比一。其原因大概出于院系对“语文”的片面理解。专家教授们既然把中学语文教学看作是“小儿科”,当然也不会去做深入的研究。高师院校中文系的教学改革首先得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语言。其次是为专业正名,专业名称应定为“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培养目标就是中学语文教师。再次是大幅度调整课程计划,既然语文是语言,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当然应以语言课程为主。一是增加语言课程的课时,语言课与文学课的课时比例由现时的一比二,倒过来改为二比一。二是增加语言课程的门类。除了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增开现代汉语修辞学、文章学、辞章学、文章分析、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史等课程。总之,中文系的课程设置必须紧扣培养目标,为培养中学语文教师服务。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改变高师院校学生现代汉语语言功底薄弱的现状。

“语文是什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它关系语文教学的全局,是改革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先得解决的问题。学科的性质决定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认识“语文是语言”,才会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首要的目的任务;认识“语文是语言”,才能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即语言教学与思想内容教育的关系,才能紧扣语言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分析语言的同时受到课文的思想教育,在深化语言学习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反之,把文道分离,被削弱的不只是语言教学,思想教育也必然受到削弱。总之,语文教学中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与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理解有密切的关系。正确认识“语文是语言”,是改革语文教学、解决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前提。

二〇一七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