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周恩来通观全局,派特使与金日成首相保持经常联系,命令东北军区立即成立后勤部,立即派军事干部出国了解朝鲜局势
32.军委决定李聚奎重新组建东北军区后勤部
西华厅后院,海棠树十分繁茂。
周总理在办公室考虑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必须马上派人入朝,与金日成首相保持经常联系。我国驻朝大使倪志亮同志身体不好,在武汉养病,不能马上回任,必须另派军事干部入朝。情报部部长兼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和聂荣臻建议由西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柴成文同志去担任参赞。柴成文系河南遂平人,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副处长。
总理考虑他必须亲自同柴成文谈一次话。安排外交部章汉夫副部长和军委情报部第一副部长刘志坚一块参加。
6月30日深夜,柴成文被叫醒,外交部同志告诉他总理要找他谈话,然后用车把他送到西华厅周总理客厅时,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和军委情报部副部长倪蔚庭、刘志坚已在座。总理从后院来到客厅,同3人一一握手,还未坐下,他问柴成文:“你见到刘伯承司令员了吗?他同你谈过了吗?”柴成文回答:“我还没有见到司令员。”总理说:“外交部原计划你去德国任职,聂总建议你去朝鲜,已同刘司令员讲过,刘司令员也同意,觉得合适。”
这时,总理坐下,示意大家都坐下。
总理然后说:“美国不仅入侵朝鲜,侵犯我国台湾,还对进一步侵略亚洲作了全面的部署。战争规模有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要大。美国把朝鲜问题同台湾问题联系在一起,同远东问题联系在一起。朝鲜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大家都静静地听总理谈着。总理在战争时期抽烟,现在不抽烟了,请大家抽烟,大家都说不抽烟。总理接着讲道:“现在很重要的就是要与金日成同志保持联系,派柴成文几个军事干部去,就是要完成这个任务。”
总理从他的文件夹中取出一个文件看了一下,说:“总参谋部意见以联络组的名义,我看还是以大使馆成员的名义。派往朝鲜的其他干部由志坚同志挑选,汉夫同志帮助他们准备。你们看还有什么事情?”
刘志坚说:“没有了,按总理的指示办。”
“我安排出国的准备工作,”章汉夫对刘副部长说,“人员确定后马上告诉我。”
他们从中南海出来,已经是7月1日凌晨3时了。
7月8日,炎热的北京城,早晨太阳就火红火红的。
这时柴成文已经被任命为中国驻朝鲜的政务参赞、临时代办。这之前,他正式拜会了朝鲜驻中国大使李周渊。今天上午8时,总理在政务院会议室还要接见赴朝的参赞和武官。总理走进来时,手里拿着一份名单,一边握手,一边仔细地询问了倪蔚庭、薛宗华、朱光等同志的籍贯、革命经历、工作业务等情况,阐述了朝鲜战场的态势,明确了外交官赴朝的任务。总理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柴代办说:“据说那里有一个庞大的苏联顾问团,我们入朝后对他们应取什么态度?”总理说:“他们如何对待你们,你们就如何对待他们。”
总理面授机宜后,他们晚上即乘火车出发了。
第二天,他们到达安东,晚上8时过了鸭绿江。
朝鲜外务省礼仪部部长在江边迎接,翌日到达平壤,在车站受到外务省副相朴东楚的欢迎。他们到国际饭店稍作休息,晚17时,到内阁首相办公大楼拜会金日成首相。金日成在与柴代办一阵寒暄问候后,说:“我们历来主张祖国和平统一,可是李承晚天天喊打。既然要打,我们只好集中力量打一仗,争取战争的全胜,可是一打,却不行,前线战事进展顺利。现在是美帝国主义在联合国名义的掩护下干涉朝鲜内部的事务。”
金首相说:“战争打起来后,我就曾请求周总理派军师级干部来这里。现在你们来了,很好。我们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今后有事可以直接找我”,最后金首相命令外务省为柴代办架通一部直通电话,说“有事情随时找我”,并紧紧握着柴代办的手送到客厅门口。
然后,柴代办找我东北行政委员会驻朝商务代表文士祯、丁雪松介绍了朝鲜战局的最新情况。8月12日,倪大使到任。馆址设在朝鲜内阁原法务省的办公楼内。
8月,沈阳的天气爽得很。
高岗在宽大的办公室里来回踱着。他在反复考虑东北边防军和将来入朝的作战部队后勤保障问题。后勤怎么样保障呀?大兵团行动需求量大呀。解放战争时,我军都是就地取给。或者取之于民,或者取之于敌。入朝后能够就地取给到什么程度?军区需要保障多大部分?交通道路如何?副食品、被服、给养、油料、马料、鞍具等都具体需要多大量,要马上与13兵团联系,或开联席会议。朝鲜北部火车线和公路通车情况如何?下雨能不能走?后勤保障线怎么走?各种军需物资兵站怎么设置?前方抢救所和后方医院在什么地方设置?气候情况如何?都不清楚呀!战争一旦打起来,不抓瞎呀?涉及战争的成败大问题呀!他的秘书赵家梁、董文彬、卫士长白俊杰、警卫矫洪良等都在北面两个房间内。他按了一下电铃,秘书赵家梁出现在门口,叫了一声“首长”。
高司令对赵家梁说:“你叫贺副司令和李聚奎部长来一下。”
赵家梁说声“是”,转身快步走去。
一会儿,两位老革命就来到高司令的办公室。
李聚奎是军委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同时,7月26日,决定东北军区同时成立后勤部,李聚奎为后勤部部长兼第一政委。1926年李聚奎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参加平江暴动。长征时期他与杨得志组织17勇士强渡大渡河。抗战时期,他奉命率部开辟冀南、鲁西北、太岳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参谋长、西线后勤司令,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东北边防形势紧张,军委又想到了这位老后勤。李聚奎受命后,立即离开汉口北上就任。8月7日,军区后勤部正式成立,高司令主持成立大会。后勤部机关设立7个部门,特地下设安东办事处和两个大站。军委任命张明远(抗美援朝停战后为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归国后为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苏焕清为副部长(归国后为总后勤部管理局局长),张济民为副政委,不久又任命东北局秘书长张明远为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二政委。张平凯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关靖寰为参谋长。在抗美援朝历史上经常出现两个张明远,容易混淆。前者习惯称军区的张明远,后者习惯称东北局张明远。
李聚奎皮肤较黑,腰板挺直,中等个头儿,身经百战,忠勇耿直,是一方面军长征时期主要的高级将领。也是后来在我党我军与林彪反党集团斗争的一个见证人。
战争的胜利靠的是综合实力。保障一场现代化的战争,需要动用全东北和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涉及各行各业。李聚奎到东北后,8月12日,也就是在第13兵团召开军事会议的同时,高司令、贺副司令、李部长召开了边防军后勤部长会议。会议要求各军师立即恢复后勤部,增设兵站,医疗所,汽车队和战勤营;各师后勤立即增设战勤和大车分队,后勤保障工作要能上下衔接。
会议上着重研究了武器、车辆、马匹、炮兵装具、工兵器材、被装的补充;修理和后勤机构的建设;弹药携带标准、供应标准执行办法等继续解决的问题。根据主持军委工作的周总理指示,军区后勤部作出了《关于东北边防军供应关系的决定》,明确了供应关系,统一了供应标准。8月31日,军委决定东北军区后勤立即组建3个分部,李聚奎马上组织班子,组织接收,以期迅速展开兵站线……
“来来来”,见贺晋年和李聚奎进来,高岗司令给他们招手。他们在陕北时期尤其在红军西征时,曾多次协同作战,都是很熟悉的老战友。高贺李3人站在军事地图前,高岗比他们两个高出半个头,他说:“中央把后勤保障的任务委托我们军区后,我压力很大呀。你们看,朝鲜北部我们谁也没有去过呀?老贺、老李,你们谁去过?”
他们都摇头。
高岗的长胳膊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儿,说:“我们不了解呀?按照军委的指示,人员由我们选,要立即派人过江实地去考察。”
高岗定睛瞅住两位老战友,重复地说:“派人实地考察。”
贺副司令说:“立即把人员问题落实了。”
“你们考虑谁进去比较合适?”高司令问。
贺副司令与李部长互相看一下。贺副司令扭头一直看着李部长,意思是李部长先提一个人选。
李部长说:“张明远比较合适?”
“那个张明远?张副部长?”高司令问。
“就是甘肃岷县人那个,不是东北局那个。”
“啊,知道了。我还以为是让张秘书长去呢!”
张明远是岷县人,1931年5月参加宁都起义,红军时期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特务队队长,长征时在陈赓干部团任侦察科长。抗战时任军委军工局总务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嫩江军区后勤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军械部长。笔者与他的孩子大学毕业于一个班,他是笔者所在单位的老首长,我经常到他的小楼去聊天。一个老革命就是一本书。一次笔者希望他谈谈他的一生经历,他开始漫不经心地谈着,说到长征时,在陈赓的干部团,夜晚,大雨,跑步抢占泸定桥。哎呀,与国民党军赛跑呀!突然说:“我不能给你谈了”,笔者问怎么了?答:“我给你谈了,你能写,你写完就发表到报纸上了,我的回忆录还写什么?”笔者愕然半晌。本来打算以《长征路上的侦察科长》为题写一本小书,后来未写成。“九一三”后,他有一段时间不得意,又找笔者帮助他给朱老总、胡耀邦、洪学智首长写信,反映情况,几次下来,笔者还是了解了很多情况。
这时,李部长说:“他去合适。”
“合适?”高岗问:“怎么合适?”
李部长说:“老张很机灵,脑瓜儿灵呀!”
高司令说:“我熟悉他,那就定他,另外还要去几个人。”
贺副司令数着指头,说:“兵团机关一个,39军一个,40军一个,炮兵一个……”
高司令说:“老李,这件事要立即办,按军委的指示,落实了。你回去马上写一个报告,我批一下送军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