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邓华率13兵团到达边防,日夜紧张备战,研究作战预案,争取初战必胜;8月31日,“邓洪解”向军委报告美军可能在朝鲜半岛蜂腰部登陆
28.13兵团向军委建议再调一个军到鸭绿江边布防
在我国南满的边疆,鸭绿江北岸有一个背山面江风景旖旎的城市安东。
沈阳军事会议一结束,邓华和洪学智就与将军们火速登上了沈阳通安东的火车。
火车似乎很理解这些将军们的心情似的,“嗒嗒,嗒嗒”,节奏一个劲儿地加快。车厢还是日寇占领时期的破车厢。“吱吱嘎嘎”一直响,像要散架一样。穿过山洞时,浓烟被强行压进车厢内,每一位将军的鼻孔内、脸上都隐约可以看到烟黑的痕迹。每一位将军的神情都似乎既严肃又激动。他们觉得这列火车开足马力穿山越涧,好像不是奔往安东,而是奔向朝鲜半岛。
的确,战争是分分秒秒地临近了。
铁轨也很不平,火车颠簸得厉害,车厢不停地弹跳着。
重任在肩,邓华、洪学智还在继续聊着,一点睡意也没有。
镇江山(即锦江山)下,有四座小楼,前面两幢,后面两幢,邓华住到后排,洪学智住在前面一座。前后小楼中间有几排平房,兵团司令部机关在平房办公,都是日本占领时期盖的。
镇江山下的军事机器加速转了起来。落实“沈阳会议”提出的准备战争的任务,把部队累得够呛,也把他们苦得够呛!从将军到士兵,每个人都好像掉了一层皮!军师团首长们真正是殚精竭虑、躬亲军政,不分昼夜!
中央军委把打胜同美军这场战争的重担交给了13兵团,邓华、洪学智感到责任重大,压力巨大。打不好怎么办?在朝鲜北部站不住脚怎么办?被美军赶回鸭绿江北怎么办?到不了蜂腰部被美军冲散组织不成战役怎么办?被美军空炮坦克压制我军不能行军冲锋怎么办?装备缺额这么大要尽快补齐呀!最好是苏联出动空军协同作战就好了。
他们两个整天都在邓华的小楼里看地图,研究朝鲜战情。
不久,12兵团参谋长解沛然调任13兵团参谋长,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来到安东镇江山下。
解沛然即解方,像邓华一样,也是一个瘦条儿,对军事谋略颇有研究,在朝鲜战场被彭总戏称为“小诸葛亮”。他刚刚拍去了渡海作战的征尘,到武汉休养,恰逢朝鲜战争爆发。他立刻意识到这场战争会对我国东北边防构成威胁,不能在此疗养了,他向四野总部要求北上保卫边疆。他请缨获准后,立即打点行装,来不及与妻儿告别,就匆匆上了火车。在车厢里他研究了一路地图,感觉自己再次报效祖国的时候到了!
他是辽宁东丰人,1930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曾任天津市警察局侦缉队总队长(笔者听到多人议论这一段时间他的情况),然后任东北军51军军部中校参谋;1935年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围剿”红军后,他于1936年4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东北军工委委员,51军工委书记,参加了我党秘密做张学良联蒋抗日的活动;后受党的派遣,到南京参加营救张学良的活动;1941年到延安,任中央军委第3局局长,120师385旅参谋长;1946年后,任民主联军第3纵队参谋长,40军参谋长,12兵团参谋长。
杜平是7月19日接到军委来电令他火速北上:“边防迫切,任务光荣,希早日来京,面授机宜。”他与13兵团的几个军并不陌生,在东北战场上经常在一起,领导之间都是井冈山的老哥们,熟得不行,非常有利于开展工作。他在出发前给他的老领导刚刚就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发电,建议边防部队要抓紧军事政治训练。他说如果没有两个多月的整训,拉出去就打,一定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吃大苦头。他是江西万载人,个子不高,面容白净。他在红军时期任红3军第3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红1军团无线电队政委,到陕北后任第30军政治部主任,抗战时,任留守陕北的警备3团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他作为高级将领,颇擅诗词。他目睹志愿军渡江,感触颇深,即兴赋诗曰:“十月金秋起风云,雾罩边关烟满城。唇亡齿寒安系危,义旗跨江助友邻。”笔者在南京东郊宾馆见过他,他坐大奔像坐吉普车一样,还是坐前排。他送首长一本他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忆——《在志愿军总部》,笔者先睹为快。他与杜平是最早写抗美援朝回忆录的首长。
他们二人到任后,机关工作得到了加强,马上参加到后小楼的研究之中。小楼一层的客厅里终日烟雾笼罩。有时候司令部的作战处、情报处、通信处参加。邓司令指示机关要为战争做好准备。首先是建立作战指挥所,确定哪些人参加,内部的分工;机关和各部队要马上熟悉朝鲜地图,熟悉情况;要组织参谋熟悉大兵团作战的业务;各军情报人员可秘密进去侦察情况,了解战局,了解兵要地理;将了解到的情况立即报兵团作战处汇总,提供给兵团首长参考。
邓华对杨迪说:“作战处要马上搞清楚美军的编制和部队开进的方案。”
杨迪说:“都安排了。高参谋牵头三个参谋负责搞美军的编制;朝鲜兵要地理由王参谋牵头;朝鲜战局由初参谋牵头。我负责拟制部队开进方案。”
解方学识渊博,作战经验丰富。到安东后,感到压力很大。他首先找机关了解情况,找的第一个就是杨迪。他与杨迪是1949年攻打海南岛前在梧州跟40军交接船只时认识的。以后打海南岛战役时,杨迪在兵团“前指”,40军归第15兵团指挥,有许多工作联系。解方办公室就在两排小楼的中间,与作战处在一排平房里。他把杨迪叫到他的办公室,说:“杨迪呀,你掌握的情况比我多,你汇报一下兵团机关情况和入朝的准备情况。”
参谋长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司令员的意图。杨迪先把在北京邓司令员给他讲的军委对朝鲜战局形势的分析判断讲了一下,使参谋长先了解中央军委的精神。然后重点讲司令员和副司令员的意图和指示,要求目前紧急抓的几项工作。他说:“目前重点着手拟制入朝作战的方案和部队开进计划。”
解方对杨迪的介绍很满意,了解了军委和兵团首长的意图,他心中就有数了。俗话说,你有点子,当参谋长;你能拍板,当司令。参谋长就是要按司令员的意图开展工作嘛。然后,他又找侦察、通信等处汇报。然后,他开了一个司令部处长办公会。他要杨迪首先讲讲部队开进准备情况。
杨迪说:“鸭绿江上只有三个地方有桥,一个是辑安,一个是长甸河口,一个是安东。如果敌人发现我军过桥,肯定要炸桥。一旦炸了桥,就困难了。”
侦察处长崔醒农说:“这3个渡口,我已经派参谋去看过。一开战,美军肯定要把桥炸毁,没跑。”
解方点点头。
杨迪说:“现在有一个问题。”
解方说:“你说。”
“既然要入朝作战,就要集中兵力,4个军,3个炮师,一次过江最好,还可以保证部队行动的突然性。兵团部队一次性全部过江,可以集中兵力应付可能发生的突然情况。在朝北战场就主动多了。”
杨迪说:“我派作战和工兵参谋到鸭绿江拉古哨水坝了解情况。那里的水位较浅,可以派舟桥团在那里架一座浮桥。辑安方向的江水也浅,江面也很窄,可以架水底桥,中间水深,可以架浮桥。另外,3座铁路桥,要铺枕木,人马车辆都可以通过。这样有5座桥,有两个到3个晚上,兵团所属部队就都可以过去了。”
解方说:“好处是都过去了,就是鸭绿江北岸没有部队了。”
杨迪说:“必须建议四野再调一个军到安东辑安一带布防。”
解方说:“你提这几个问题,很好,但要向兵团首长汇报。你写个请示件,并附计划图,我来批一下。我们司令部就是要为首长多想办法,多提建议。我们机关就是要为首长当好参谋和助手。”
后小楼兵团会议上,司令员和副司令员都认为司令部的这几个建议很好,要马上请示军委和四野,要在5个军的基础上,拟订开进计划和作战部署的初步决心和方案。邓司令对杨迪说:“把这个计划和部署,发到各军,征求 ‘梁刘吴徐温袁吴周’首长的意见后,汇总,兵团再研究一次,定下来,上报军委和总部。建议增加一个军可以先发电请示。”
电报发出去后,9月6日,军委电令:“着中南军区50军开赴东北,编入13兵团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