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导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理论框架】
图2-1 理论框架
【重点难点】
1.近代中国国情分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和内容。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关系。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要点精讲】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分析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以下简称“两半”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近代中国“两半”社会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①由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②由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具体而言,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社会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2)近代中国“两半”社会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2]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3]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十月革命的深刻影响,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被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4]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迫切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应运而生,它的形成包含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经过了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经过逐步地克服盲目性,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而到达自由王国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善于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性,逐步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就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实践。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党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最早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做了初步概括:“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5]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6]
图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示意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早在1925年12月,毛泽东就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7]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①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8]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和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因此,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②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因此,作为阶级来说,地主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不是革命的动力”[9]。
③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反之,因为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而农民则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的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所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这样两个基本任务,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统一的”[10]。
④官僚资本主义(即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官僚资产阶级是以“四大家族”,即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极强的垄断性、买办性和封建性,代表一种极为反动、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致闭幕词,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指出:“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11] 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还在维系期间,因此毛泽东只提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才提出官僚资本主义是第三座大山,从而形成了“三座大山”的典故。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①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和中国近代工矿企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出现,促使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新生的社会阶级。此外,还出现了依附于外国在华企业和洋行的买办阶层。由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特殊社会条件,“中国无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所以,中国无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些,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12]。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13] 其中,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③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毛泽东指出:“他们一般能够参加和拥护革命,是革命的很好的同盟者。故必须争取和保护之。其缺点是有些人容易受资产阶级的影响。故必须注意在他们中进行革命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14]
④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毛泽东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但是又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他们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而在另一时期,就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15]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①无产阶级取得革命领导权的原因。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各自有其阶级局限性,无法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另一方面,是由中国无产阶级自身条件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a.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b.分布集中,组织和团结性较强,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c.其成员大多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形成亲密联盟。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必须通过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实现。无产阶级担负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应当具备应有的觉悟。但是,在旧中国的社会制度下,要求整个无产阶级都提高到应有觉悟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先有一个觉悟了的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就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作为阶级,总体上是革命的,但作为其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的引导,才能真正走上革命道路。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成为中国社会里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无产阶级实现革命领导权的方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①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③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这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④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依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既然中国社会还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既然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的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既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而推翻这两个敌人的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即使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而成了革命的敌人,革命的锋芒也不是向着一般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而是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然如此,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正在中国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展起来,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16]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对象、任务、基本动力等方面,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相同的,但又有新的内容和特点: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c.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d.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但它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建立起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这里要说明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b.对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c.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d.目的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的、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17] 他还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指出:“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18]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提出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4月,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内容
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的开辟,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进行的。“以俄为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坚持“城市中心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都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据统计,“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 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 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19]。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中国共产党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2)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这次会议的发言中讲了三个问题。一是领导权问题。他将国共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房子,批评共产党人“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即忽视了争取革命的领导权。二是农民问题。他批评了党中央忽视农民运动的偏向。三是军事问题。他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着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20]
根据“八七会议”的指导精神,党先后组织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结果基本都失败了。血的教训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革命力量较为弱小,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中心城市,统治力量较为稳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起义或进攻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3)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失败后的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毛泽东结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延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进一步丰富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21] 此后,中国共产党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殊国情共同决定的。
(1)具体国情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2)特殊国情
第一,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不进行武装斗争,旧政权就不会被推翻,根据地也就无法开辟和建立,即便建立了也不能巩固。不开展土地革命,农民就不会被真正发动起来。不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就不能扩大。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图2-3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毛泽东阐明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重大发展。
第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解放斗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第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22]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23]“宝贵的经验”与“三大法宝”虽然表述不同,但二者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这里的“党”相当于三大法宝中的“党的建设”,“军队”相当于三大法宝中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相当于三大法宝中的“统一战线”。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最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几个时期。
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基本政策是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在革命斗争中我们要依据革命的需要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要针对其两面性特点,在联合的基础上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适当的斗争,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毛泽东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提出了三点建设人民军队的原则。
第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主要是通过“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完成的。
第二,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第三,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由于中国革命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在深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如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方针;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重视游击战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坚持十大军事原则;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等。
(3)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有四点。
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第二,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第三,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4)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相互关系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24]
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论意义在于,它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在它的指导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胜利还鼓舞和启发了世界受压迫民族的斗争,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考研真题】
1.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有( )。[真题,2010,多选]
A.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真题,2011,单选]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皆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参考答案:
1.ABCD;2.A
【文献选读】
1.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25] [节选]
本文是1925年12月毛泽东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错误倾向而写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但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
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
半无产阶级。此处所谓半无产阶级,包含:(一)绝大部分半自耕农,(二)贫农,(三)小手工业者,(四)店员,(五)小贩等五种。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半自耕农、贫农和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都是更细小的小生产的经济。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虽同属半无产阶级,但其经济状况仍有上、中、下三个细别。半自耕农,其生活苦于自耕农,因其食粮每年大约有一半不够,须租别人田地,或者出卖一部分劳动力,或经营小商,以资弥补。春夏之间,青黄不接,高利向别人借债,重价向别人籴粮,较之自耕农的无求于人,自然景遇要苦,但是优于贫农。因为贫农无土地,每年耕种只得收获之一半或不足一半;半自耕农则租于别人的部分虽只收获一半或不足一半,然自有的部分却可全得。故半自耕农的革命性优于自耕农而不及贫农。贫农是农村中的佃农,受地主的剥削。其经济地位又分两部分。一部分贫农有比较充足的农具和相当数量的资金。此种农民,每年劳动结果,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以种杂粮、捞鱼虾、饲鸡豕,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故其生活苦于半自耕农,然较另一部分贫农为优。其革命性,则优于半自耕农而不及另一部分贫农。所谓另一部分贫农,则既无充足的农具,又无资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更需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他们是农民中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小手工业者所以称为半无产阶级,是因为他们虽然自有简单的生产手段,且系一种自由职业,但他们也常常被迫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其经济地位略与农村中的贫农相当。因其家庭负担之重,工资和生活费用之不相称,时有贫困的压迫和失业的恐慌,和贫农亦大致相同。店员是商店的雇员,以微薄的薪资,供家庭的费用,物价年年增长,薪给往往须数年一增,偶与此辈倾谈,便见叫苦不迭。其地位和贫农及小手工业者不相上下,对于革命宣传极易接受。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其地位和贫农不相上下,其需要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也和贫农相同。
无产阶级。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中国因经济落后,故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二百万左右的产业工人中,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个数量是在外资产业的奴役下。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我们看四年以来的罢工运动,如海员罢工、铁路罢工、开滦和焦作煤矿罢工、沙面罢工以及“五卅”后上海香港两处的大罢工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都市苦力工人的力量也很可注意。以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占多数,粪夫清道夫等亦属于这一类。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惟不及产业工人的集中和在生产上的重要。中国尚少新式的资本主义的农业。所谓农村无产阶级,是指长工、月工、零工等雇农而言。此等雇农不仅无土地,无农具,又无丝毫资金,只得营工度日。其劳动时间之长,工资之少,待遇之薄,职业之不安定,超过其他工人。此种人在乡村中是最感困难者,在农民运动中和贫农处于同一紧要的地位。
……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2.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6] [节选]
本文是1927年3月毛泽东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文中从反封建的角度提出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四根绳索,是旧中国根深蒂固的四大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打击对象。
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之为鬼神系统(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3.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7] [节选]
本文是1930年1月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指出“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4.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28] [节选]
本文是1939年冬季由毛泽东和其他几个在延安的同志合作写作的一个课本。文中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
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
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
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这些就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
5.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29] [节选]
本文是1938年11月6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所做的结论的一部分。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
但是在同一个原则下,就无产阶级政党在各种条件下执行这个原则的表现说来,则基于条件的不同而不一致。在资本主义各国,在没有法西斯和没有战争的时期内,那里的条件是国家内部没有了封建制度,有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压迫,有的是自己民族压迫别的民族。基于这些特点,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在于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教育工人,生息力量,准备最后地推翻资本主义。在那里,是长期的合法斗争,是利用议会讲坛,是经济的和政治的罢工,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那里的组织形式是合法的,斗争形式是不流血的(非战争的)。在战争问题上,那里的共产党是反对自己国家的帝国主义战争;如果这种战争发生了,党的政策是使本国反动政府败北。自己所要的战争只是准备中的国内战争。但是这种战争,不到资产阶级处于真正无能之时,不到无产阶级的大多数有了武装起义和进行战争的决心之时,不到农民群众已经自愿援助无产阶级之时,起义和战争是不应该举行的。到了起义和战争的时候,又是首先占领城市,然后进攻乡村,而不是与此相反。所有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所曾经这样做,而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中证实了的。
中国则不同。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
“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斯大林同志的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无论是对于北伐战争说来,对于土地革命战争说来,对于今天的抗日战争说来,都是正确的。这些战争都是革命战争,战争所反对的对象都是反革命,参加战争的主要成分都是革命的人民;不同的只在或者是国内战争,或者是民族战争;或者是共产党单独进行的战争,或者是国共两党联合进行的战争。当然,这些区别是重要的。这些表示了战争主体有广狭的区别(工农联合,或工农资产阶级联合),战争对象有内外的区别(反对国内敌人,或反对国外敌人;国内敌人又分北洋军阀或国民党),表示了中国革命战争在其历史进程的各个时期中有不相同的内容。然而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都是革命战争,都表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这一论断,完全适合于中国的情况。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的和差不多开始就面对着的任务,是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军,组织武装斗争,依照情况,反对内部的或外部的武装的反革命,为争取民族的和社会的解放而斗争。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6.毛泽东:《论联合政府》[30] [节选]
本文是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三、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
比较
中国人民从中国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获得了明显的比较。
难道还不明显吗?两条路线,人民战争的路线和反对人民战争的消极抗日的路线,其结果:一条是胜利的,即使处在中国解放区这种环境恶劣和毫无外援的地位;另一条是失败的,即使处在国民党统治区这种极端有利和取得外国接济的地位。
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缺乏武器。但是试问:缺乏武器的是国民党的军队呢,还是解放区的军队?中国解放区的军队是中国军队中武器最缺乏的军队,他们只能从敌人手里夺取武器和在最恶劣条件下自己制造武器。
国民党中央系军队的武器,不是比起地方系军队来要好得多吗?但是比起战斗力来,中央系却多数劣于地方系。
国民党拥有广大的人力资源,但是在它的错误的兵役政策下,人力补充却极端困难。中国解放区处在被敌人分割和战斗频繁的情况之下,因为普遍实施了适合人民需要的民兵和自卫军制度,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
国民党拥有粮食丰富的广大地区,人民每年供给它七千万至一万万市担的粮食,但是大部分被经手人员中饱了,致使国民党的军队经常缺乏粮食,士兵饿得面黄肌瘦。中国解放区的主要部分隔在敌后,遭受敌人烧杀抢“三光”政策的摧残,其中有些是像陕北这样贫瘠的区域,但是却能用自己动手、发展农业生产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粮食问题。
国民党区域经济危机极端严重,工业大部分破产了,连布匹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从美国运来。中国解放区却能用发展工业的方法,自己解决布匹和其他日用品的需要。
在国民党区域,工人、农民、店员、公务人员、知识分子以及文化工作者,生活痛苦,达于极点。中国解放区的全体人民都有饭吃,有衣穿,有事做。
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
国民党区域剥夺人民的一切自由。中国解放区则给予人民以充分的自由。
国民党统治者面前摆着这些反常的状况,怪谁呢?怪别人,还是怪他们自己呢?怪外国缺少援助,还是怪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腐败无能呢?这难道还不明白吗?
7.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31] [节选]
本文是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 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
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列宁在一九二〇年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描写过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经过。俄国人曾经在几十个年头内,经历艰难困苦,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同,或者近似。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两个国家都落后,中国则更落后。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
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学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孙中山死了,蒋介石起来。在二十二年的长时间内,蒋介石把中国拖到了绝境。在这个时期中,以苏联为主力军的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倒了三个帝国主义大国,两个帝国主义大国在战争中被削弱了,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帝国主义大国即美国没有受损失。而美国的国内危机是很深重的。它要奴役全世界,它用武器帮助蒋介石杀戮了几百万中国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之后,进行了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事变是发展得这样快,以至使很多人感到突然,感到要重新学习。人们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欢迎这种善良的要求重新学习的态度。
【延伸阅读】
1.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并于4月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毛泽东得知捷报,写下了这首诗。中央军委将诗用电报拍发到前线,给全军指战员以巨大的鼓舞。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32]
2011年11月4日,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 周年,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而艰苦创业的伟大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业绩,就是要结合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近代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如何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里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只能靠我们党自己在革命实践中进行艰苦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革命实际条件下党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逐步探索并成功开创出一条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在党创建的各个革命根据地中,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最重要的一个,最具有代表性。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我们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为我们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建设以及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组织、管理人才。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回顾走过的历程,波澜壮阔、非同寻常;展望未来的征途,前景光明、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新的实际认真学习和运用当年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教育共产党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3.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碑身正面镌刻毛泽东同志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红歌赏析】
1.《国际歌》
《国际歌》创作于1871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歌曲由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作曲,原文(法语)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创作。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中文的《国际歌》。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唱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国际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
2.《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表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由张士燮整理。
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誉为“红色经典第一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宗旨。
4.《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1951年9月12日,周总理亲自签发中央人民政府令,要求在全国广泛传唱。这首歌已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
【视频资料】
1.《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24集、第25集
第24集“革命新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第25集“命运抉择”讲述了国共内战及中国向何处去。
2.《复兴之路》第1集、第2集
《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第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型电视政论片,共6集。其中第1集“千年局变”和第2集“峥嵘岁月”讲述了中华民族从1840年到1949年的苦难与辉煌、沉沦与复兴。
3.《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1集、第2集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共7集。其中第1 集“风雨如磐”和第2 集“中流击水”讲述了1840年至1949年百年间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话题探讨】
1.近代中国社会为什么要进行革命?
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讨论:为什么在近代中国必须用革命的方法,而不是改良的方法,才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任务?
2.国共内战中,共产党何以胜利?国民党何以失败?
1927年至1949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发生过多次内战,分别经历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终以中国共产党胜利、建立人民政权;国民党失败、蒋介石政权败退台湾告终。结合本章内容,探讨国共内战共产党胜利、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性、特殊性。
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为什么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页。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337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5页。
[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7页。
[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7页。
[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8]《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8页。
[10]《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7页。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2页。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7页。
[1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2页。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2页。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9—640页。
[1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6—647页。
[1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652页。
[1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
[19]《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页。
[20]《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47页。
[2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2页。
[2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606页。
[2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2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3页。
[2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1页。
[2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4页。
[2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7—108页。
[28]《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1—656页。
[2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1—557页。
[3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9—1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