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若干综合问题调研报告
第一章 “稳定匹配”理论原理及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启示
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两位对博弈论有深入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获得。一位是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Alvin E.Roth),另一位是加州大学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Shapley)。两位经济学家分别在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方面做出了贡献。沙普利使用合作博弈方法研究和对比不同的匹配方法,其关键在于保证配对是稳定的,即配对的双方都不会有更满意的其他选择。罗斯则意识到沙普利的理论和计算可以使实践中市场运作方式变得更清晰。他成功地通过系统性实验室实验,支持了前述结论。
第一节 稳定匹配理论的基本原理
稳定匹配理论是指不存在两个主体,他们都更乐于需要彼此、胜过他们当前的配对者。通俗地说,就是两个主体都得到了他们最合适的配对。在经济学中,稳定匹配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恰当地匹配不同的市场主体,使市场主体能够获得稳定且适合的资源。两位经济学家在匹配研究中进行了市场设计,采用合作博弈理论和比较不同匹配的方法,并在匹配过程中限制各种变量的影响,从而保证匹配的双方不会被对方干扰,确保了配置的稳定性。稳定匹配需要市场设计,而市场设计则需要各种制度的设计。两位经济学家在不同市场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日常实践中的制度设计,帮助医生和医院、学生和学校、器官捐赠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稳定匹配,使市场需求者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
稳定匹配应用了合作博弈原理。沙普利是合作博弈理论的公认权威,他在合作博弈框架中加入了一些着眼于“公平”分配合作利益的公理,即公平机制,并证明在这些公理的约束下,存在唯一的效用分配方案,对每个利益主体进行公平分配,且只有在这种公平的机制下,大家才有积极性继续合作下去。
稳定匹配需要实验经济学的支持。罗斯是著名的实验经济学家,他对合作博弈原理进行了大量的市场实验和反复验证,用现实数据代替历史数据,克服以往经验检验的不可重复性。最为重要的是,在精密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操纵实验变量和控制实验条件,排除了非关键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从而克服了以往经验检验的被动性缺陷。因此,罗斯在接近真实的、复杂的市场状况中,通过系统性模型实验与检验,研究了资源如何合理分配,以及如何实施合理的市场机制达到这样的分配效果,帮助许多特殊的市场建立了更合理的均衡匹配。迄今为止,罗斯解决过的最棘手的现实难题,是纽约市高中的匹配系统。一般来说,许多美国孩子都是就近入学,但在纽约之类的大城市中,八年级学生却有着数量惊人的选择。该市共有8万名八年级学生,700所高中,从理论上讲,每位学生都可任选其中的一所学校就读。不过,对于生活在贫民区、邻近学校很差的孩子们来说,选择合适的学校就显得异常重要。在罗斯介入之前,纽约的高中入学匹配系统糟糕透顶,以至于该市有1/3的八年级学生不愿意参与系统匹配。在一位哈佛研究生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的帮助下,罗斯利用某种GS算法,重新设计了该系统。罗斯及其团队将这一团乱麻简化为清晰可靠的系统,使学生能按自己的喜欢程度,最多填报12个志愿。罗斯设计的新系统投入使用后,学生的参与率从66%跃升至93%。
第二节 稳定匹配理论的特征
首先,稳定配置理论强调“合作博弈”,注重社会总体最优效益的实现。由于20世纪后期信息经济学的发展,非合作博弈在研究不对称信息情况下市场机制的效率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使非合作博弈相对于合作博弈在经济学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在经济和社会运行中,博弈冲突被强调,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双赢效果与公平的实现。而稳定匹配理论强调合作博弈,认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并不能实现社会总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规制的制定,每个主体都能够获得合适的所需资源,可以在市场配置中突破简单的价格机制,实现经济主体双赢和资源的公平配置。
其次,稳定匹配理论强调“市场设计”的作用,提升了制度的重要性。稳定匹配通过不断的系统实验完成,而实验最终的结果就是形成规则,这是一种科学设计,也是适应科学规律的主观介入过程。因此,在市场中,科学的制度设计在实现市场总体效益和保障集体总体利益方面十分重要。
最后,稳定配置理论强调市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选择,有利于发挥人们的能动性和人本价值。在现实中,许多选择的拼凑,代表的是经济主体内心的渴望和需求,而被动只能换来迫不得已的适用或压抑,而这种压抑将极大地遏制创造性,并使得不满情绪累积,导致社会不稳定性增加,只有人们参与制度设计,做出主动的选择,才能使市场资源配置更为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得以实现以及创新活力得以增强。
第三节 稳定匹配理论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启示
第一,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冲突交织,资源的结构性配置扭曲,市场主体往往难以匹配到合适的资源,具体表现在资源配置的行政性干预使资源配置扭曲,以及在市场机制中过于讲求非合作博弈和价格导向,而忽视公平和社会整体效益,忽视弱势群体需求。如保障房建设难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需求,社会保障难以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金融发展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等,都是在市场主体之间不匹配造成的问题。
第二,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使民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也就是其需求能够获得稳定匹配。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设计,强调合作博弈,构建科学的制度,实现稳定匹配。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资源配置制度的改革与建设,通过市场实验,探索能够适应市场主体的稳定配置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和整体效益的提升。因此,要减少对资源配置的行政性干预,鼓励人民参与到各领域的市场设计和制度建设中来,多方听取各方意见,以合作博弈理念代替非合作冲突博弈理念,用复杂的系统市场实验形成一套市场规则,为人民的需求找到稳定的、满足的配对。在国际事务中,也要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博弈,积极设计或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在与他国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获得中国应有的利益和发展空间。
第三,在中国制造业低碳发展问题上,一方面应当加强与发达国家在有关碳关税、气候变化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博弈,参与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在世界环境友好发展的基础上,获得适合中国国情的制造业低碳发展空间和竞争力,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面临碳关税作为一场机遇,而不是一场冲突,通过和谐共赢性的制度设计,为中国低碳发展寻求相对稳定匹配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合作,形成适合中国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稳定匹配、系统支持策略,在国家层面,注重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以及针对国际碳关税政策的反制性外交策略;在产业层面,注重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低碳发展路径的设计;在企业层面,注重低碳技术和低碳生产方式的应用;在社会组织层面,注重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