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书的创新
本书较系统地对创业板交易型操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的创新点与研究贡献可能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我国创业板市场推出至2017年有8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对创业板股票定价机制及交易行为的研究文献不多,对创业板市场价格运动与交易特征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细致。本书从理论与实践角度界定了交易型价格操纵,并且从价格操纵微观交易视角研究创业板股票价格运动的动量效应、量价关系、流动性溢价效应,着眼于行为金融理论,为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提供理论补充。
第二,构建了庄家进行交易型操纵的概念化模型,并结合吸筹阶段、拉升阶段、出货阶段、恢复下跌阶段不同阶段,揭示股票交易型操纵时价格、成交量、流动性等发生变化的微观机理。在考虑正反馈交易和噪声交易者背景下,测算操纵者潜在最大利润。
第三,借鉴行为金融理论、资本资产定价原理,密切联系创业板的微观交易特征,构建了基于交易型操纵背景下的创业板股票动量效应模型、价格运动特征描述的GARCH模型、流动性溢价面板模型,交易型价格操纵Logistic判别模型,得出了更符合中国创业板市场实际状况的个性化结论,为创业板市场的规范和治理提供了具有较高可操作价值的思路与对策。
第四,在研究周期的选择上,选择了不同于之前学者选择的诸如年、月等长周期,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存在的现实交易特征,关注周、日等短周期下的交易特征,得出不同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已有的实证研究一般采用大样本,选择沪深两市所有股票,从操纵视角来看,似有不妥,因为大样本数据中行为资产定价特征规律的丢失和遗漏。所以本书对创业板股票的研究选择了小样本,从交易型价格操纵发生实际来看,这会使研究结论更加符合实际。
(二)本书存在的不足
第一,研究的模型化、抽象化与现实市场交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是影响研究结论效度的重要问题。不同被操纵的创业板股票,由于公司自身规模、财务基本面、机构参股程度,中小股东数量与资金实力,甚至媒体关注度都存在差异,会使得被操纵股票的相关特征参数呈现出差异化的表象,同时由于操纵者的资金实力、操纵起始点选择差异,会使得统计结论产生误拒或者误受的风险。
第二,在研究数据的获取上,由于高频数据获取受限,使得在更短周期的研究较难实现。
[1] 曾永艺等:《我国创业板高超募之谜:利益驱使或制度使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9期。
[2] 鲁桂华等:《庄与会计盈余的价格含义》,《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