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旅游:中外旅游目的地案例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产阶层旅游需求的研究意义

现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国,正进入一个以休闲旅游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型社会阶段。新的阶段下,以中产阶层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日渐形成,中产阶层成为旅游活动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中产阶层的旅游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既能够增进对中产阶层旅游需求和旅游市场的认识,也能为未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借鉴。

(一)研究的实践意义

1.消费型社会与中产阶层

随着我国开始步入后工业社会,社会全面转型,经济形态也从以生产型经济为主,逐渐转为以消费型经济为主,进而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一个以休闲旅游为核心的消费型社会日益显露。按照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时,该地区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并形成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123美元,同时,一边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均GDP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了12000美元,正在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另一边,根据瑞士信贷研究院(Credit Suisse)等研究机构[1]以及李春玲[2]等学者的研究分析,截至2015年,我国的中产阶层群体已经超过全部人口的10%。根据以上的研究机构和学者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中产阶层比例将超过30%,即超过4亿人。而根据麦肯锡咨询的研究分析,我国的中产阶层群体发展将更为乐观。据其预测,我国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美元,即迈入中产阶层收入门槛的群体将从2000年总人口的4%达到2022年总人口的44%,中产阶层将全面崛起。[3]虽然中产阶层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的中产阶层群体发展在区域分布上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越是在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社会阶层结构越简单并趋于传统结构,即金字塔结构;越是在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区域,社会结构越复杂,越趋于橄榄型结构。[4]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及后工业时代消费型社会的发展和形成,我国未来的社会结构也必将更加复杂,中产阶层群体也必将成为橄榄型社会的结构主体、消费主体。

2.中产阶层对旅游市场的作用

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这一快速成长的精英群体将在社会发展、经济变革、文化创新等领域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也必将在后工业时代的休闲旅游消费领域释放巨大的能量。他们是旅游市场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按照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社会步入中产阶层社会时,旅游市场将发生如下变化:首先,旅游市场发生变化,观光旅游将趋于饱和,休闲旅游大力发展;其次,客群发生变化,传统市内商务、会议住宿客群发展速度趋缓,都市近郊、度假目的地休闲、游憩、度假客群将大力发展。最后,产品发生变化,市内及近郊的主题公园、旅游小镇、度假村、博物馆等国内市场及出境旅游市场将大力发展。[5]

3.认识中产阶层旅游需求的必要性

从历史的大视野看,我国的旅游事业尚处于发育期。我国现代意义的旅游发展自改革开放至今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相对于英美动辄超过百年的旅游发展历史来说还非常短暂。同时,在这短短的近40年中,我国的旅游发展经历了政府接待旅游、商务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等多个阶段,目前正处在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并轨的发展阶段。因为发展时间短,经历的发展阶段复杂,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持有限,国内的旅游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旅游市场的管理者——政府及开发运营者——旅游企业,对正在快速崛起的中产阶层的旅游市场还不太理解,对中产阶层旅游需求的认识也不够充分。旅游开发与运营还停留在——或者沿袭占山为王的资源型开发运营阶段,或者照搬欧美的休闲度假产品的盲目抄袭模仿的思路中。也正因此,随着出境旅游的不断发展,中产阶层游客视野的不断开阔,对国内旅游市场及旅游产品现状的不满情绪愈加严重。而从游客角度观察国内外旅游需求、产品的差异以及从政府、旅游企业角度分析其背后的开发、运营逻辑、经验,在现在这一历史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学术意义

中产阶层旅游需求在我国是个缺乏研究的领域。笔者通过在“知网”等专业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查询,近十年来涉及中产阶层旅游的研究文献只有寥寥数篇,其中含有旅游需求实证分析的研究内容的不超过4篇,涉及中产阶层旅游的国际实证案例比较研究内容则付之阙如。因此,中产阶层的旅游需求探源、实证分析及国际比较研究在国内旅游研究的这一垂直领域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即不仅是制度的供给存在赤字,实践研究也非常匮乏。本书试图通过调研分析及国际案例的实证比较,希望在这一研究领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