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中的知识分享研究
分享知识是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的初衷,因此,怎样激发协同客户知识分享热情是协同创新发起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国内外学者就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和分享机理展开了研究。
(1)分享动机和影响因素。相关学者基于社会交易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网络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理论基础从多个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27][35][67][68][69][70][71]。从表2-2列出的部分研究动机和分享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协同客户知识分享的动机有很多,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类动机,内在动机通常指个体属性和从知识共享活动中获得经验和感受而产生的动机(例如,语言、资历等个体属性),外在动机强调的是目标驱动(例如,期望、互惠和主观规范)。也有研究者将这些动机分为个体利益动机及群体利益动机两类,其中个体利益倾向于利己,看重个体得失,而群体利益的动机则倾向于利他,看重群体或其他个体利益[72]。
表2-2 网络环境下客户协同创新知识分享动机

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又可以分为分享者自身因素(例如,自我效能感)、分享者之间的因素(例如,信任)。另外,近年来,外部环境对知识分享的影响也被纳入研究范畴,例如,Hendriks[43]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消除知识分享的时间和恐惧等障碍,从而提升知识分享的效率。Shin等、Wasko和Faraj研究证明,网络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个体知识分享意愿的提升[27][73]。Bayus[8]、Chiu等[74]、张永云和张生太[30]分析了网络技术应用对个体知识分享方式和分享意愿、分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均验证了网络技术对个体知识分享的驱动作用。
(2)知识分享机理。影响因素如何影响客户的知识分享意愿或行为,相关学者就知识分享的机理进行了研究。Chang等[35]的研究指出,成员之间的信任因素可以通过成员的承诺和知识分享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对知识分享意愿起作用,并最终影响知识分享行为。Hua等[75]基于社会交易理论和组织支持理论对169名在线社区协作用户的知识分享进行观察和分析,最终得出社区分享规范、社区领导存在感等社区因素通过影响成员对社区支持和领导支持的感知程度来作用于知识分享。Jeppesen、Porter等学者针对企业虚拟社区情景下的协同创新过程展开研究,得出互惠、认可、信任等内在动机通过影响社区成员的态度来影响知识分享[21][23]。刘海鑫等研究企业激励手段和技术环境对协同客户知识分享的影响机理,研究得出,鼓励互动、组织线下活动等企业手段能够通过影响社区用户的互惠和获得认可来影响知识分享行为[22],成员的交互关系、成员的共同语言能够通过影响成员信任来影响知识分享行为,增加积分、等级或授予头衔、权限等技术的使用能够增强成员信任对知识分享的作用程度。
知识分享机理研究的重要性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共识,已有研究从内和外、个体和群体等多个视角对知识分享的动机、影响因素和知识分享机理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知识分享的过程正在由早期的组织内部的人—人、人—组织、组织—组织的多层次分享逐步转向网络环境下的群体—群体之间的分享模式。知识分享模式的转变会带来知识分享形式和机理的变化。传统的知识分享研究得出的动机往往建立在组织边界内或者组织间合作领域。网络环境下,知识分享者的地理位置、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分享的约束条件大幅减少,分享的自由度增加,因此,传统的动机理论的适合性和有用性需要进一步检验。另外,相关研究对网络环境下客户协同创新知识分享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机理展开的分析主要集中于特定的情景和模式下,不能整体上反映协同创新客户知识分享的特征和知识分享机理。此外,环境因素层面看,传统的环境影响因素往往集中于企业制度、合作契约等,网络环境下,这些驱动要素的作用不复存在,网络的驱动能力进一步凸显。因此,有必要对网络技术的驱动性能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