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儿女真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宝黛爱情故事的前世宿因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按书中介绍,是有前世宿因的。这是传统社会解释爱情故事的老套。《红楼梦》的高明处,是袭老套却有新创获。作者引入了一段非常奇妙的“还泪之说”。据说西方灵河岸的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由于殷勤的神瑛侍者,天天用甘露浇灌,结果这株草变成了人,而且是个女儿身。恰好神瑛侍者动了凡心,想到人间经历经历。

警幻仙子知道绛珠因一直没有回报神瑛的灌溉之恩,心里好大不自在,便征询意见于绛珠。绛珠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段叙述是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僧一道的对话。听僧人如此一讲,道人说:“实未闻有还泪之说。”因此他认为这段故事一定与以往的风月故事不同。僧人则说当然不同,特别是以往的故事从未有写出“儿女之真情”。

这是我们理解《红楼梦》一书极重要的话,它告诉我们宝黛爱情故事的特点,是写出了“儿女之真情”。“绛珠草”三字尤耐人寻味。脂砚斋批语说:“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而草,是比喻女儿的薄命。《红楼梦》第一回预置的绛珠仙女还泪给神瑛侍者的神话故事,既埋伏下宝黛爱情故事的前世宿因,又提示这不是寻常的爱情故事,而是一出饱含血泪的爱情悲剧,女主角的悲剧命运的缠绵悲惨可想而知。

由于有此前世宿因,宝黛作为爱情主角第一次出现在书中,就有一见如故之感。故事发生在第三回。此前的第二回,作者已经施展小说家的伎俩,作为未雨绸缪,对男女主人公有不同方式的介绍。先介绍的是林黛玉,说她是新点的盐课林老爷林如海的女儿。五岁的时候,父亲聘请被革职的知府贾雨村为西宾,教其读书。六岁,母亲贾氏去世。书中说:“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黛玉的家庭身世,她的病弱的特点,都不经意地写出来了。

对贾宝玉的介绍则是通过古董商人冷子兴的演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红楼梦》里的大回目,既介绍贾府的家族、世系、门楣,也介绍主要人物。对于贾宝玉,先说宝玉的出生是一件“异事”“奇事”,因为生的时候,嘴里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然后就是一岁时“抓周”,专门抓那些脂粉钗环,乃父贾政于是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而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居然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天底下的人也没有讲这样话的。连演说人冷子兴都说“将来色鬼无疑了”。但贾雨村别有高见,他说这是正邪二气“搏击掀发”而后诞生的第三种气所生之人,他们既不能成为仁人君子,也不会成为大凶大恶,而是聪俊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而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的极特殊的人物。

到了第三回,林黛玉来到了贾府。自然是先见外祖母史太君,大哭一场。然后贾母一一引见贾府中诸般人物。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珠大嫂子李纨是第一拨;贾家三姊妹迎春、探春、惜春是第二拨;不同凡响的王熙凤是第三拨;第四拨是去看贾赦、贾政两个母舅。可是见了这么多人,就是没有见到宝玉。王夫人说:“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到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这番话反而把新来乍到的林姑娘说糊涂了。直到晚饭后,王夫人、王熙凤、李纨等都散去,贾母和林黛玉说话——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书中接着对宝玉的装束、打扮、面目表情,有一段极细致的描写,这里暂且略去,不妨看看林黛玉是如何观感。书中写道: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而贾宝玉见到黛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说:“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说:“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说:“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这就是书中对宝黛二人初相见的描写。一个说“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一个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一个说“何等眼熟到如此”,一个说“我看着面善”。虽是初相见,却原来是“旧相识”。凸显两个早已有缘在前世,所以今生相见,如对故人。

其实这是世间所有真正爱情的通例。所谓缘分的“缘”,就是前世埋下了种子,而在今生熏习发用。爱情无须借助了解,全在此初见时的身心感受。关键是一个“遇”字。“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真义在此。俗话说,爱情可遇不可求,奇妙难详之处,亦本此。

宝黛爱情故事的前世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