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视野下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 ‘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就意味着我国要积极开展对外的政治传播,努力扩大我国在国际的话语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改进传统的传播策略,需要学术界努力挖掘我国的文化精髓,积极传承、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在当今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不断加剧的世界,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中国以建设世界文化大国及文化强国为目标。因此,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就显得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紧迫。

2009年7月,朱麟老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传播工作。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朱麟老师一直认真、严谨地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在汉语国际传播方向发表了十几篇相关论文、出版了一本相关专著和一本教材。2013年,朱麟老师通过前期的研究成果顺利地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对外传播视角下的中国文化经典标识元素的挖掘与呈现的研究”。2014年,朱麟老师正式参与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涉华舆情监测与受众研究”(项目编号:PXM2014)。《对外传播视野下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研究》正是朱麟教师经历两年研究的成果,“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挖掘”和“中华文化元素的海外传播”都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课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中国外文局共建的涉华舆情监测与受众研究基地前期做了大量对外籍人员的社会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工作,同时也在试图对中华文化符号进行深入地挖掘和解读,并准备以多语种教材的方式补充现有教材在中国文化对外介绍方面的不足,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觉以及对外文化传播的能力。在本书中,朱麟老师提出: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是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而发展积累的丰富的文化资源。这包括由历代中国人发明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质的、遗留下来对现当代中国仍然有影响的文化元素符号。有可以见到的物化的文化元素符号,同时也有进入我们骨髓的精神文化元素符号。这些元素包括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宗教信仰、孔子、孟子等。在这本书的论述中,朱麟着重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化元素符号是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当代的建筑、文化艺术、科技、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鸟巢、北京水立方、上海的浦东新区、卫星发射等。在当今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当代文化元素,并且适应世界新形式的传播的中华文化元素的挖掘是本书的重点。《对外传播视野下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研究》以海外传播的视角对中华文化元素进行了梳理,并强调了对海外传播受众的了解,以及对传播效果的重视,这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实现让中国文化融合到世界文化中。

朱麟老师多年研究凝成的成果弥足珍贵,她邀请我为书写个序。我的专业领域十分狭小——阿拉伯语,而且已是退休年龄,这份尊重我很感激。另外,这本书我还没有从头读过,只了解了大致的内容,所以提起笔来有些愧疚。但是,她的努力,她多年来的执着耕耘,特别是她对新的中华文化符号的挖掘和整理确实值得认真品味。我想不以我个人的名义,而代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涉华舆情监测与受众研究基地这个平台的领导和教师对她的努力表示感谢,并相信此书出版将获得广大读者的欢迎。


张洪仪

二零一四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