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上古简史
一 史前时期(公元前1000年以前)
马耳他本土迄今没有发掘出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一时期马耳他列岛上就没有人类居住。在那时地中海的海面很可能比目前低得多,马耳他岛的面积也远远大于现在。如果那时确有人类在岛上居住,那就大概住在沿海一带。因为,可以将西西里岛靠打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大量利用贝类等海生物并主要居住在沿海一带作为旁证,由此推断,马耳他岛的古人类也可能生活在岛屿的沿海一带。后来海面上升,淹没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住所。总之,目前还不能排除新石器时代以前已有人类在马耳他列岛居住的可能性。
公元前5000年后期至公元前4000年初期,从中东渡海而来的移民到达西西里,并带来新石器时代文化。一般认为,最初定居于马耳他的居民来自西西里,因为西西里的新石器时代最初文化发展阶段(斯坦蒂内洛人)与马耳他的新石器时代最初文化发展阶段(阿达拉姆人)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西西里移民来到马耳他岛大约在公元前3800年。马耳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虽然起源于西西里,却有着自己的特色。它循着一条特殊的路线演进。早期的马耳他人主要依赖农耕和畜牧业,在长期的劳作活动中又培育出若干种谷物和其他植物。他们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并组成小的村落。由于列岛上人口数量少,对农田的需求不是很迫切,列岛上许多地区仍然丛林茂密。
在新石器时代移民至此后的600年间,马耳他远古居民生活方式演进较慢,列岛没有发生很大改变。约在公元前3200年,马耳他诸岛的新石器文化的发展达到青铜器时代的水平。岛上资源也得到进一步利用,尤其是建筑水平的发展。青铜器时代的马耳他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对丰收神和祖先的崇拜。宗教信仰的鼎盛为宗教建筑技术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当时的马耳他人大量兴修神庙,建造了一系列极富特色的神庙和坟墓。早期以石凿的肾形墓穴为主,后来神庙的形态变得越来越复杂,采取了一种三叶形结构,其后又为数目各异的精巧的半圆形凹室所代替。不仅神庙的外观设计有所发展,而且规模也扩大了,石工很精巧,内部装修和点缀复杂、精致。
马耳他的巨石建筑或者巨石文化比地中海西部地区任何已知的类似建筑或文化更为古老。这种宗教的鼎盛和建筑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发生在青铜器时代吉甘提亚人阶段。这一阶段持续了好几百年。
约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马耳他的气候变得更加干燥。在神庙建筑最为盛行的吉甘提亚时期,列岛人口增长较快,虽然粮食产量也同时增加,但终于再无荒地可以开垦了。土地利用水平已达最大限度,列岛粮食再也不能供应更多的居民。然而人口还在继续增加,社会盲目地使自己陷入一种自我毁灭的境地。在一个耕种与休耕互相交叠的制度下,有可能缩短休耕时间以增加粮食产量,而这自然引起土地肥力加速下降,造成恶性循环。因此,社会的农业基础即遭破坏,农业自然也走向衰落。年复一年,由于营养不足而死亡的人迅速增加,婴儿死亡率上升,居民身体本已虚弱,每遭疾病,死者更多。
不知经过多久,又有一个来自意大利某地区的青铜器时代的民族移居到马耳他来。这些新马耳他人,或者说随后来到岛上的青铜器时代的开拓者,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之处。这些青铜器时代的头一批马耳他人把青铜器时代塔欣人建造的巨大神庙重新加以利用,将其作为火葬场,于是被称为塔欣墓场人。这些居民为自己造了许多石棚(一种巨石建筑,由若干块较小的岩石支撑着一块完整的大石作为顶盖)。火葬后的骨灰即埋在这些石棚里。塔欣墓场人定居列岛有数百年。
约在公元前1450年,马耳他为另一批青铜器时代的人——纳杜的博格人——所侵入。这些开拓者大约来自西西里,他们因一个马耳他的遗址而得名,这遗址位于马尔萨什洛克湾以北的一处海角上。入侵者征服了墓场人,而将这些原有居民融入他们的集体。纳杜的博格人生活在战争年代,他们的村庄设有防御工事,一般坐落在小山顶上。战争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又有新的入侵者企图在列岛上定居,也可能因为马耳他被分为若干村落,各有自己的土地,互相争夺。
公元前900年,另一个叫巴里亚的移民集团定居于马耳他,其带来的新文化和纳杜的博格人文化同时存在。马耳他的史前史于公元前800年前后结束,同时迦太基人移居到马耳他诸岛,在文化上开始对原有居民产生影响。
青铜器时代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争状态,农业生产率下降,并导致人们依赖畜牧更甚于农耕,因为保护牲口免受掠夺尚有可能,而已种的庄稼则往往无法保全。这里出现了进出口物品的现象,列岛曾输入青铜器。在一些属于青铜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上,很多和生产纺织物有关的工具被发现。有人认为当时人们曾用纺织品购买周围地区的青铜器和其他货物。
二 腓尼基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218年)
在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已在地中海西部海盆进行贸易,随着贸易活动的范围扩大,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移住到马耳他列岛。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人开始同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的商人通商,并在地中海西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与此同时,希腊人也开始同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的商人通商,于是也在地中海西部建立了殖民地。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在地中海中部有过利害冲突,冲突往往导致战争,然而双方在马耳他列岛却能和平相处。列岛上曾发现过不少从希腊输入的物品,但是,希腊人似乎未曾拥有多大势力,也未曾给马耳他列岛造成很大的影响。马耳他被腓尼基人牢固地控制着,腓尼基文化在此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从这个时期起,已发现有文字记载。希腊时代的“Malet”,在腓尼基语中为“避风之地”或“避难所”之意。
三 罗马人统治下的马耳他(公元前218年至公元5世纪)
公元前4世纪以后,罗马的势力在意大利南部不断扩大,与腓尼基人发生了冲突。由于马耳他列岛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船舶的优良避风场所和重要的军事基地,故在两者冲突中马耳他首当其冲。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大约公元前242年)中,马耳他已成为腓尼基人的海军基地。战争期间,罗马人攻占了马耳他,在岛上纵火劫掠,为所欲为。后来腓尼基人拼命夺回了这个海岛,但在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人又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
罗马人统治马耳他有一个半世纪。毫无疑问,罗马统治下的马耳他有很长一段时期十分兴旺:经济繁荣,达到了圣约翰骑士团着手开发列岛前从未有过的程度。设防的首都位于马耳他岛屿中部,大致在现在姆迪纳和拉巴特的位置。那是一个相当美丽和繁荣的城市:四通八达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品,安居乐业的人民,其范围大小约为现在姆迪纳的3倍。在马尔萨地区有港口设施,港口附近还有一个市镇。首都和港口间大概有一条宽敞平坦的道路相通。
罗马人统治时期,戈佐岛也有一个中心城市,它位于现在的卡斯特洛。许多庄园遗址的发掘证明了当时的乡间庄园密布。从发现的遗留物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农作物以小麦和橄榄为主。马耳他生产许多供出口的奢侈品。
此外,当时的马耳他列岛还有一个著名的高级纺织品制造业中心。
马耳他至今还保留着罗马统治下繁荣时代的若干遗迹。除上面已经提到的庄园外,艾思图非哈地方的浴室还保存得相当完好,在拉巴特则有几处优美的早期基督教的地下墓窖。在17世纪开始后的一段时间,拉巴特街道上还有许多罗马建筑物的遗迹,它生动地说明了古代人生活的富裕与生活环境的优美。